王克勤:媒體人的責任就是打開「燈光」

有這樣一個人,他曾被稱為中國新聞界最具分量的“核潛艇”。當看不見他的時候,他在水下默默“潛航”。而一旦他浮出水面,一定就是對黑惡勢力致命的一擊。

他的一篇文章,曾把160多人送進了監獄,挽回了數萬名股民幾億元的損失,也被黑社會懸賞500萬要拿下他的人頭…他就是擁有“中國調查記者第一人”、“中國八大風雲記者” ,“中國夢踐行者”,“公益年度人物”等多項榮譽稱號的王克勤。

6月12日,王克勤應邀走進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國際傳播學院,站在“名記大咖進校園”的講壇上,再現新聞現場,解構新聞事件,聽親歷者講述記者之路,也為學生們帶來了一堂乾貨滿滿的專業實踐課堂。

王克勤:媒體人的責任就是打開“燈光”

應業內外同行的要求,北青網記者摘錄整理此次演講內容——

關於記者:媒體人的責任就是打開“燈光”

見到每一個黑暗的屋子,我都是把每個黑暗屋子裡的燈光打開。世界因為光明才美好,因為光明才減少犯罪,才會減少傷害。這恰恰是調查性報道的價值和意義所在。—— 王克勤

自1989年1月,王克勤從調任甘肅經濟日報開始,先後在西部商報、西部發展報、中國經濟時報、經濟觀察報做新聞記者25年,發表《蘭州證券黑市狂洗“股民”》、《公選“劣跡人”引曝黑幕》、《甘肅回收市場黑幕》、《北京出租車業壟斷黑幕》、《山西疫苗亂象調查》等一系列揭黑性深度調查,在新聞界獲得很高聲望。

王克勤:媒體人的責任就是打開“燈光”

王克勤認為,記者的概念很好理解,記錄的人就是記者,即時地關注、採訪、調查、核實並報告新近發生事件、事實與真相的人。然而記者也有真記者、假記者與黑記者之分。

不同於“凡是沒有持有新聞出版署署證的新聞從業人員均為假記者”這一普遍認知,王克勤認為:“說真話的新聞從業者就叫真記者,說假話的就是假記者。無論你是在什麼級別的媒體平臺,即便你拿了新聞出版署的署證。只要你說假話,你就是假記者。以記者的身份、以報道的名義,從事敲詐勒索、違法犯罪的新聞從業人員就叫黑記者。”

他在課上指出,記者有三大屬性,一是記錄者,二是守望者,三是報道者。記者也需要“三忠”,忠貞於事實、忠誠於歷史、忠實於公眾。王克勤強調,當你做職業新聞記者的時候,當你在做新聞報道的時候一定記住,切忌表達,不可以表達,你是報道者,在你的報道的文本里絕對不容許有表達個人意見和言論的內容出現。

還有一個關係,激情與理性的關係。好多人說記者到底應該是理性還是激情的,這個問題這幾十年一直在辯論。王克勤認為,記者首先應該是激情的,在激情的探索下,再上升到後期理性的寫作與操作。

王克勤:媒體人的責任就是打開“燈光”

“當哪一天我看到弱者受到傷害不再激動的時候,我就不配做記者,我將不再做記者。”這還是2006年,一位66歲老記者對王克勤說過的一句話,他至今記憶猶新。王克勤認為從職業角度來講,記者要容易被所有新鮮的事物所觸動,併產生強烈的興趣感、探究感以及好奇感。一個記者如果很冷漠,對周邊發生的事情漠然之,那你就不適合做記者。

關於自己:“傻、笨、軸、軟”

“有人問,王老師,你怎麼總結自己?我回答,四個字,傻、笨、軸、軟。前面的三個字都源於最後這一個字,心太軟,總要為民請命,去做很多別人認為傻、笨、軸的事情。”——王克勤

王克勤並非一開始就從事媒體行業,他介紹自己,最初是個認認真真的宣傳工作者。“省裡的領導、市裡的領導講話,我拿一小本本在後面記。領導在那開會,我們在會議室角上認認真真地聽。”

“那時候,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協領導班子成員排名非常重要。領導的排序絕對不可以錯誤,領導的名字不可以錯誤,這是重大政治錯誤。”也是在這一階段,王克勤瞭解到了什麼是宣傳。

然而隨之發生的一件事兒,徹底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那是王克勤剛到《甘肅經濟日報》的時候,那時的他還是個20來歲的小夥子。一次,王克勤負責接待人民群眾來信來訪,來了一個70多歲的老大爺,帶著倆人來替鄉里反映情況。

王克勤:媒體人的責任就是打開“燈光”

老大爺反映了情況後,情緒很激動,“老人家‘噗通’一下就跪在地上,我當時是20多歲的毛頭小夥子,70多歲的老大爺跟我爺爺的年齡一般大,我趕緊把老人家扶起來,但是這一跪就把我的人生命運的軌跡給改變了。”王克勤講述這段經歷的時候,依舊難掩激動心情。

之後瞭解老大爺反映的情況,王克勤在山裡呆了將近十天時間。由於他的探究精神,什麼事情一定要挖清楚、梳理清楚的特點。本以為是一個小案子,結果挖出一個大案子來。

“稿子完成後,請省委書記、省長等領導批示,然後鄉里,包括縣裡的幹部都被拿下,人民群眾敲鑼打鼓,送了一面錦旗。從此以後我這顆記者的心就一直在熊熊燃燒著,也讓我走上了這條記者路。”王克勤表示,之後的自己接著類似的案子越做越來勁、越做越愛做,工作方法更是總結得一套一套的。

關於調查:“海採”呈現事實與證據

“你不是寫小說的人,請記住你是呈現、報道事實的人。清晰地把事實呈現出來,把證據呈現出來。怎樣來呈現事實?只有對資料的大量佔有,才能還原事實真相。我一直講的叫‘海採’,即海量採訪。”——王克勤

為什麼每次王克勤的報道都會產生巨大的影響力?王克勤表示,這是很多年輕記者都有的疑問,他說:“有的記者一年發上千篇報道,我都不知道他在幹什麼,但終其一生也永遠是寫‘豆腐塊’,寫‘豆腐塊’寫一輩子。最後你當了一輩子的記者,你能不能說出你做過的報道?說不出來。”

王克勤認為報道不需要多,要“精、爆、響”。以《山西疫苗亂象調查》這一報道為例,作為一個媒介,我們在山西全省跑了半年多,從晉北到晉中、晉南整個山西省的調查,拿到真憑實據的是78戶人家的孩子資料。這些孩子都是在接種疫苗之後出現一些情況。

王克勤:媒體人的責任就是打開“燈光”

為了要做好疫苗的這個報道,王克勤逼迫自己讀了變態反應學,以及很厚的病毒學書籍。他解釋道:“讀這樣的書並不一定能成為專家,我讀這樣的書的目的是要知道一些常識,見到疫苗專家,見到一些基層的醫生的時候要說內行話。我曾經一度以來自北京的疫苗和公共衛生領域的專家的身份進行暗訪。到人家家裡去看孩子的材料、去調查實際情況,掌握證據。”

好多人說王老師,你膽子很大。王克勤表示:“其實我膽子一點都不大,我是一個膽子甚至有點小的人。做調查性報道做得愈多愈害怕。哪一個小小的細節稍有不慎就會前功盡棄,甚至給你自己帶來一系列的麻煩。跟外科手術的大夫是一樣的,每一個細節都要考慮得很嚴謹、很細緻、很仔細,這樣你的報道才有力量。”

我們永遠難以實現真相,我們只是在逼近真相的路上,不斷地在接近真相。王克勤介紹了自己一個獨特的調查方式,就是仿照詢問筆錄。我從九十年代就一直背一個本子,我的採訪筆記本上有當事人簽字、畫押、按的手印以保證他提供的信息是準確、可靠、負責任的。他隨便胡編,然後你就胡編寫上去。不僅把你害了,而且把媒體害了,也把公眾害了,也把其他人害了。讓每一個人負責任地說話,這非常地重要。

對於記者來說,不要把自己當作小說家,自己一定是記者。怎樣來呈現事實?只有對資料的大量佔有,才能還原事實真相。我一直講的叫“海採”,海量採訪。這就涉及到新聞專業的問題,事實本位主義。負責任的報道,精準、紮實、細緻。在整個寫作過程中嚴謹、平實、冷靜,事實與意見完全分離。

北青網記者感言:

做人事、說人話,為人而努力,是王克勤老師能成為名咖的原因,也造就了他的一身正氣。守護公眾的利益,是他無論在什麼崗位上都能堅守的原則。“以激情之心關注,用冷靜之筆記錄。”王克勤老師可謂是中國新聞界的標杆,他的專業高度和精神高度,都在感染著一代代的青年記者。(統籌:陳勇敢 記者/慄鵬菲)

文中圖片來源: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 馬憲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