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克勤預言成真:山西疫苗案不了了之,山東及全國必出問題

今天的中國人都很焦慮,當生命安全都受到威脅的時候,人們沒有理由保持冷靜。

從2010年“山西疫苗亂象”到今天的“長春長生疫苗事故”歷經8個年頭,疫苗亂象仍未杜絕。

2010年,記者王克勤在《中國經濟時報》發表了調查報道《山西疫苗亂象調查》。隨後,該報總編包月陽被撤職。

2016年,一篇名為《疫苗之殤》的文章刷屏於網絡,卻引得方舟子等大V和環球日報等媒體的群起而攻之,將此文貶的一文不值,再一次將疫苗問題掩蓋過去。

幾年前,在接受共識網的採訪中,王克勤說:“山西疫苗案不了了之,山東及全國必出問題。”

很遺憾,他的預言成真了。

今天我們將2016年網易財經與王克勤的訪談整理重發,希望能引起更多人對疫苗事件的重視。

疫苗的問題,到底出在哪一環?

轉自 | 網易財經

王克勤預言成真:山西疫苗案不了了之,山東及全國必出問題

主持人:各位網友朋友,大家好,我們今天邀請到曾於2010年深入調查並報道山西問題疫苗事件,並發表《山西疫苗亂象調查》報道的資深調查記者王克勤老師,為大家進行解讀問題疫苗事件。您好,王老師,您在當時調查山西問題疫苗事件時,主要是針對哪些方面進行了調查?

王克勤:經過調查以後,全境累積跑了20個縣,蒐集到了78戶接種疫苗之後導致出現異常情況的孩子家庭的材料,其中訪問了36個孩子和家人,一個情形就出現了,在山西全境這幾年裡,大量孩子接種疫苗之後會出現一系列異常反應,有的導致殘疾,有的致死,我覺得這是個很嚴重的問題,當然作為記者我們只能對自己所瞭解的情況進行客觀呈現,我們也沒有辦法確認這些孩子是否致殘和致死原因與疫苗有關,我們只是媒介,沒有這個能力,只是作為記者把我們看到的情形忠實呈現出來。

很多家長和部分醫生懷疑,因為做了很多檢查,把所有導致發病的病因都排除了。

主持人:有沒有給出確切報告,一定有關係或一定沒有關係?

王克勤:沒有,我在78個訪問案例中,其中有三個案例有明確的書面確診,說這三個孩子是因為接種疫苗致殘,一個是法院判決書,另兩個是當地地方疾控中心認定的,蓋了戳,蓋了大印的證明,這僅僅是三例,明確說是由於接種疫苗導致致殘,但並不一定近百個孩子都是(因為)接種疫苗(致殘,我們只能說接種疫苗和他們的致殘和致死性有關聯,這是我們當時很剋制的嚴謹態度。

所以當時我們報紙的大標題叫《山西疫苗亂象調查》,第一標題是“近百孩子不明病因致死致殘”,但遺憾的是,各大網絡,包括很多報紙轉發這篇文章寫的是“近百孩子接種疫苗致死致殘”,然後有一部分人就開始把所有責任都追責到我這裡,其實如果看我的原文是“近百孩子不明病因致死致殘”。

王克勤:致死致殘是客觀存在,不明病因是現階段結論,但這些孩子都是接種疫苗之後出現了一系列異常情況,因此我們認為疫苗與這些孩子的致殘致死可能有關聯,我們只能做這樣的質疑。

主持人:這次山東爆發涉及5.7億元的案件,和您當年調查的山西有沒有共性?或者您發現的問題引申出來的監管和流程上的問題。

王克勤:您說的問題正好是我剛才提出來的問題,我們剛才看到了小標籤,當時我在山西境內兩個重點發現,第一個發現是近百孩子在接種疫苗之後出現異常情形,或死或殘,這是一個情形,同樣發生近百孩子不明病因致死致殘的這一階段,2006到2009年這幾年裡山西全境攸關3800萬人生命安全健康的疫苗被託管給了來自北京的一家公司,叫華衛(音)公司,自稱是衛生部部部屬企業。

這個公司把山西全境疫苗接管以後為了取得絕對壟斷地位,想出了一個么蛾子,就是給每個疫苗盒上貼標籤,並且山西省衛生廳的文件裡說,在山西全境裡所有醫療臨床機構只能使用“標籤疫苗”,也取得了絕對的排他性壟斷地位。有了壟斷地位就有壟斷利潤,其它的不講了。

主持人:這樣的現象在其它省市有嗎?

王克勤:這會導致什麼問題?貼標籤,咱們看得清清楚楚,疫苗需要避光、冷溫、冷鏈儲存的高蛋白製品,一般疫苗在2到8度,有的疫苗在0度左右,或者比0度低一點儲存,把標籤貼上去就有了一個新問題,疫苗的大包裝箱裡有中包裝盒,中包裝盒裡有小包裝盒,每個盒的上貼標籤,所有冷庫裡放的東西上面有一層霜,冷溫下是貼不上去的,只能在常溫下貼,於是他們把大量疫苗從冷庫裡運出來放在廣場上曬,晾乾,然後再僱工人貼標籤,三四年之久,有的流程是三到四個小時,有的流程是八個小時,疫苗最大問題是不得高溫、不得曝光,這兩個要素都具備了,因此所有的標籤疫苗即意味著高溫曝光。

主持人:都經過溫度變化了。

王克勤:冷庫裡是貼不上去的,這是一個技術問題。

主持人:這次山東案件倒並不是有意貼標籤,但確實在儲存過程中有意無意地忽視了冷鏈儲存。

王克勤:疫苗是高蛋白的生化製品,從生產到整個儲存、運輸,全部都是冷鏈運輸、冷鏈儲存。我在山西當時調查時一位車隊副隊長跟我講,疾控中心總共有兩臺冷藏車,其中一臺冷藏車的製冷系統壞了,這樣的車依然從太原往運城、臨汾(在運輸疫苗)。

王克勤:疫苗公司的老總當年由於在山西經營了三四年,可能獲得了很高的回報,他準備把這個經營模式在全國很多地方複製,當時他確實在衛生部、各省衛生系統有很硬的關係,背後一些關係我就不好說了。

當時他在山西已經運行了好些年,幾年之後賺了足夠的錢,跟山東省和內蒙自治區簽署了合約,準備在山東和內蒙如法炮製,這時多虧山西疾控中心出了一個非常好的人,叫陳濤安(音),陳濤安就開始舉報這些問題,他是疫苗領域的專業人士,他認為疫苗脫離冷鏈,再給孩子接種,這個問題非常嚴重。然後就舉報,舉報過程中,他知道他跟山東和內蒙簽了合同,於是直接給山東和內蒙打電話舉報,山東和內蒙就終止了和田建國(音)的合作,這並不意味著整個疫苗安全的問題就得到了保障。

主持人:當時的舉報是有效的。

王克勤:雖然終止了跟田建國的合作,但並沒有終止跟“田建國們”的合作,這裡面有個非常嚴重的問題,我們在整個調查中發現嚴重的疫苗流通領域的監管嚴重缺失,包括當時疾控中心有關科室的辦公系統都出租給這些經營公司,這是不合適的,即便是二類疫苗。

新的問題出現了,這時候我們發現問題的根兒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疫苗條例》上,因為《疫苗條例》若干條款都存在漏洞,為這樣一些不規範的公司投機鑽營,甚至可以壟斷一個省的疫苗提供了制度溫床。

主持人:監管上還是存在一些漏洞?

王克勤:制度存在問題,制度存在漏洞,對整個經營疫苗的企業和公司資質的審核規定不詳盡、不嚴格,對整個運營過程中的監管不到位,當時我們發現了這一系列的問題。這就提出了一個問題,怎麼讓疫苗在全國更安全,我們當時提出《疫苗條例》應該修訂。

單講田建國的華衛公司,有個很有意思的事兒,我在北京市公安局朝陽分局查到了他的工商註冊全部資料,查到資料後我覺得非常尷尬,為什麼?山西省衛生廳說這是衛生部部屬的大型專業疫苗公司,而工商界的資料顯示它是個三人合夥的私人企業,註冊資金僅50萬,這個公司和山西省衛生廳“拍拖”的過程中,北京市工商局給這個公司有個行政處罰決定書,說這個公司註冊時註冊資金不夠,註冊完畢抽逃註冊資金,為此罰款五萬。

更重要的是,這樣一個經營著攸關山西3800萬人生命安全的疫苗公司在經營範圍里居然沒有“疫苗”兩字。沒有疫苗經營資質的企業託管運營山西全境的疫苗。

主持人:包括這次也提到很多是非法營銷疫苗,不具備資質,或者購買疫苗的渠道涉及到一些私人牟利。

王克勤:這裡面設計到整個中國的疫苗監管體系現在存在問題,一是制度上還存在很多漏洞,這是第一點;第二,整個監管體系的管理存在混亂,為什麼我們稱之為“山西疫苗亂象”?不僅僅是有這樣公司的問題,不合格公司託管的問題、價格混亂的問題、任何流通環節裡都存在著這樣那樣不完善的問題。

這是涉及到人命關天的疫苗,在醫療體系來講叫做“防治並舉,預防為主”,國家更應該加大投資整個預防體系的建設和管控。恰恰我們現在是“重治不重防”,這跟發達國家的做法完全不一致,發達國家和健康國家是把“防”放在第一位,而“防”,目前最強大的就是疫苗體系,要把整個中國人的生命安全健康和防禦體系建構起來,就必須把疫苗問題解決好,把疫苗的安全保障解決好。

主持人:歷史上有一些發達國家也出過疫苗的問題,我們是不是可以引進一些他們的解決方案?其實最根本的還是制度問題。

王克勤:關於發達國家的制度和他們的規範,我在這個領域瞭解有限,也不好談,但我接著想說的問題是,目前整個引發了“疫苗恐慌”,讓我想到2010年3月份我的報道出來以後當時的情形跟今天非常相似,這期間我每天都會接到年輕媽媽打來的電話。

主持人:您怎麼應對這個?

王克勤:(媽媽們打來電話)說“王老師,我的孩子明天要接種疫苗,我該怎麼辦?我接種不接受?”

剛開始我確實很難面對,大概兩三天之後我找了很多專家一起諮詢交流,就形成了一下意見,我每每接到電話,都會跟對方講,“第一,要堅定不移地接種疫苗;第二,如果你的家境尚可,建議接種來自發達國家的疫苗。

為什麼要堅定不移地接種疫苗?疫苗是生化製品,防疫製品,打個比喻,我們大家都在流行病等各種病毒的“槍林彈雨”中裸奔,疫苗給我們穿了一件防彈衣,預防被流行病和各種病毒命中的機率,減少疾病的傷害,它的價值在這裡。首先你要穿一件“防彈衣”,有防彈衣比沒有防彈衣好,我沒辦法確認哪個“防彈衣”有沒有問題,我不是專業人士,不能給你任何結論;

第二,根據我在國內接觸大量與疫苗有關的人的各種問題和實踐之後,說實在話,我個人對中國國產疫苗的信心不足,這個信心不足還源於中國的疫苗最高行政長官,中國疾控中心的主任王宇(音)在2010年3月7日全國“兩會”期間有一段講話,他認為中國的疫苗質量是存在問題的,跟國際疫苗相比差距非常大,疫苗要進行大規模篩查,要確保中國人民的生命安全,這是原話,東方衛視有報道,也就意味著王宇對中國國產疫苗的質量心存疑慮。

一箇中國疾控中心的最高行政長官王宇專家都對國產疫苗擔心,作為普通非專業人士,我只能聽最高行政長官和專家的意見,他對疫苗擔心,我也擔心和顧慮。我沒辦法說現在山東和山西的疫苗有什麼問題,我不是專業人士,不能給結論,但根據我自己所掌握的信息,作出上述建議。

主持人:明白了,我之前也看了一個數據,您提到進口疫苗,確實價格昂貴,舉個例子,水痘屬於國內的二類疫苗,小孩也經常接種,國內價格在300元左右,進口疫苗在3000元左右,這個價格利潤可能讓國內很多普通家長去接種國內疫苗,國內疫苗需求量越來越大,是不是像您調查到的,在山西和這次的山東事件,很多非法經銷商甚至在工商註冊裡都不具備疫苗經營範圍的資質,是不是他只是看中了這個點,從疫苗身上謀暴利的點,而不簡簡單單是壟斷。

王克勤:當年我在做山西調查時就清楚地算過,山西華衛公司幾年賺了好幾個億。

主持人:我看報道里面有寫,一年大概是一億多。

王克勤:疫苗暴利的問題就不用討論了,關於你剛才講的這個觀點我還是存疑的,我從內心深處希望我們國內的疫苗生產企業能夠強大起來,能夠生產出高質量、有品質、安全、健康的疫苗,以讓每一個國人的生命安全有保證,我覺得這是非常重要的,無論如何飄洋過海從國外進口疫苗,對整個國民的負擔是很沉重的。

在現階段還處在連疾控中心主任都疑慮擔憂(疫苗質量)的情況下,我只能實話實說,我不能把未來的希望說成當下的現實,我覺得這是不負責任的態度。

好多人說,你這樣不愛國。我說我不存在不愛國,我首先是愛人,讓每一個生命健康和安全。

主持人:在您2010年調查公佈以後,引起了很多關注,這個疫苗事件有沒有好的處理結果?那時候到現在。

王克勤:或者換一種說法,如果當年山西疫苗的後期政府有足夠的重視、有強力的監管,尤其能夠聽取意見修訂《疫苗條例》,把制度漏洞堵死的話,我想,山東的悲劇就不該發生。

遺憾的是,2010年3月份這個報道當時熱度很高,曾經在4月初時衛生部公開講,要堅決對人民負責,誰的問題誰負責,對哪裡出現的問題一查到底,終要給人民一個說法。這是當時衛生部新聞發言人在2010年4月上旬的一番講話裡講到的。

直到今天我也沒有看到衛生部就山西疫苗事件“一查到底”的結論和結果。

主持人:您在這之後有沒有做繼續的追蹤調查?除了之前的報道以外。

王克勤:此後我不斷接到大量的諮詢,不僅僅山西,全國各地都有諮詢,報道之後,4月份、5月份,我的辦公室成了“中國疫苗救援中心”,來了好多同學幫我處理,累計接收到了來自全國24個省的疫苗家長提供準確信息和資料的與疫苗有關的案例,我只能說“與疫苗有關聯的案例”。

主持人:這24個省市都出現過問題?

王克勤:24個省跟今天說的24個省是不是一樣我不知道,因為這是2010年的事情,當時僅山西境內,我當時收到的投訴,原來收到調查是78個家庭,到2010年4月30日,僅山西境內我收到了159個與疫苗有關聯的案例,死亡的19個。

全國各地,包括我曾經接過中央電視臺一個記者給我打的電話,在電話裡整整哭了半個小時,她的孩子接種疫苗之後,大概不到24小時,就沒了。我也不好下結論,她的孩子(沒了)是不是疫苗導致的,她只是給我陳述,她的孩子在接種疫苗之後24小時人就沒了。

主持人:但事實上是這樣,即使是正確儲藏條件下的疫苗可能也有依法後遺症的機率?

王克勤:根據我所掌握的信息,發達國家對疫苗的監管極其“嚴苛”,都不是“嚴格”的問題,而是苛刻,因為這是通過血液系統,攸關人民生命健康的事情,不敢半點馬虎。

根據我個人掌握的很多信息和全國各地的信息,我認為我們國家在疫苗的整個管控這塊需要做的工作太多了。

主持人:尤其這次爆發出來更是,24個省市。

王克勤:如果(管控)很好的話,不至於在2010年3月6日中國疾控中心主任王宇有著那樣憂心忡忡的講話。

主持人:實際上當時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了?

王克勤:不是“意識”,我認為王宇做這份講話時他案頭已經收到了大量材料,他作為國家疾控中心的主任,說話會牽一髮而動全身,涉及到全國,甚至國際社會對中國的看法,他說話比我們要更加謹慎。他當時能說這樣的話,我當時都覺得非常驚訝。

主持人:實際上我在您的報道中看到現在很多地區是“一刀切”,強制接種。

王克勤:對這種現象我不作評論,我認為對一類疫苗強制公民接種是必要的,為什麼?以防禦各種流行病和病毒,保證國民生命安全和健康,我覺得這是對的。僅限於我的理解。所以我對疫苗的整個態度是積極的,對“疫苗”這兩個字的態度是積極的,但在王宇同志講完話以後,我對整個國產疫苗的安全是擔憂的,同時通過我的調查之後,我對整個中國疫苗的管控是深深憂慮的。

主持人:您剛才提到一類疫苗,可能是傳統意義上大家理解的“免費接種”,或者政府要求你接種,“一刀切”,二類疫苗是大家自費的,我們常提到的流感疫苗、水痘、麻疹、狂犬病……大家擔心疫苗失效是不是會導致(後果)?

王克勤:2009年我在山西採訪調查的時候,山西陽泉就有兩個孩子讓我印象很深,都是接種狂犬疫苗死亡,一前一後,或者不這樣說,“接種狂犬疫苗之後一段時間死亡”。我在文章裡寫到這兩個孩子,差距整整一年,都是三歲,都是狗咬了之後接種第四陣的時候人就沒了,我也不好說什麼,我覺得怎麼這麼離奇呢?我也不好說。

我們不說山東疫苗的事兒了,山西疫苗的事我相對熟悉一點,我覺得有幾點,通過山西當年疫苗致殘致死,以及山西境內出現大量高溫疫苗,以及疫苗管控中存在的各種問題,我當時最深的感受是中國的疫苗管控存在很多漏洞,這是我當時在山西調查時最深的體會,而管控中首當其衝的是我們的法律制度,即《中華人民共和國疫苗條例》對相關條款太寬、太泛、太模糊,導致像田建國這樣的公司在全國各地可能會氾濫。

因為這個,反過來對疫苗的控管就會存在一系列的問題,就會引發疫苗在流通領域可能出現的一些問題。這是我要講的第一個,管控問題,所以我認為中國孩子的生命安全,中國的疫苗問題,生產這塊和生產質量這塊我不好評說,我不懂,也沒做過任何研究,但我僅僅有限關注到了山西疫苗流通環節存在的問題,以及疫苗環節存在的問題,我認為至少在流通、供給整個環節要嚴苛管理,下大決心。

僅僅有決心是不夠的,最核心的是《疫苗條例》和疫苗流通供應制度要更加細緻、更加嚴格,才能夠保證更多中國孩子的生命安全。

因此我覺得在中國的疫苗問題,無論是山東的疫苗還是山西的疫苗,首當其衝真正的英雄應該是山西疾控中心的陳濤安(音),好多人今天說王老師你做了很多貢獻,我說我不過是一個報導者,僅僅是一個記者,履行了自己的職責,真正作出貢獻的是山西疾控中心的陳濤安,他這些年持續地向國家有關部門提交建議案,我們2010年山西疫苗報道最大的訴求是希望把對《疫苗條例》修改的建議書,老陳當時寫好,我改了N遍,準備要提交到全國兩會,甚至提交到最高決策層,但此後由於種種原因,這樣的行動就被停止了。

如果當年國家層面能夠重視這個問題,並聽取我們當時關於《疫苗條例》修改的建議,並在人大立法體系對《疫苗條例》進行完善和修改,我想疫苗安全問題的部分漏洞將會被杜絕,那麼山東的悲劇我想不會發生。

主持人:修改意見主要有哪些方面?

王克勤:修改意見是多方面的,關於修改意見,回頭你們可以直接原文發表在網易,這是陳濤安的意見,我修改過N遍。

主持人:剛才您提到監管,不光山西和山東,現在它已經變成全國性的問題,包括剛才您提到的貼標籤。

王克勤:那都是流通管理存在的問題。

主持人:藥品方面應該有個電子監管碼,如果我們有電子監管碼,至少能在出事後追蹤到它的流向,從而判斷這個領域流入多少批次的疫苗、接種多少人,也能追查,但現在電子監管碼也還是有空白。

王克勤:這幾年有一部分專家站出來講中國的疫苗管控、疫苗管理和疫苗質量在全世界是最好的。這個話我是不敢認同的。

如果中國的疫苗管控是全世界最好的,為什麼還會出現“標籤疫苗”?物證在此。我不說其它的。

另外,這些年我接觸了大量孩子接種疫苗之後出現非常情況,這些家長前僕後繼的來北京找我,到衛生部去,如果中國的疫苗監管和安全是全世界最好的,就不應該出現這樣的現象。

所以我認為很多專家、很多個別人說話還是要接地氣的,到中國民間去,到最基層的醫療機構和接種單位去看一看中國的疫苗供應體系和接種體系到底怎麼樣,再去說話,我覺得可能會讓人服氣。

主持人:讓這個體系的每一個環節都做到最好。

王克勤:對,因為“防治並舉”,實際上疫苗的整個安全比一臺手術的安全要重要,防禦疾病比治療疾病更加重要,這一點上,國民對整體問題的意識是不夠的,所以在疫苗兩個字上我的態度是堅定的、積極的,對國產疫苗和中國目前疫苗的管制環境和監管狀態我是心存疑慮的。

所以這一點非常重要,我想要表達的是監管一定要(嚴苛),國家衛計委一定要請陳濤安到北京來,我認為這是懷著赤子之心的人,我很佩服這個人,這是我要表達的第一個方面的意思。

第二個方面,很多人在說,疫苗報道引發了一系列的問題,關於對報道的態度,說個實在話,我想在這裡普及一下關於新聞的常識,新聞業的天職(我是指新聞業,不是宣傳業)是告知,新聞這個行當的存在就是為公眾最大程度地實現公眾知情權,讓公眾知道我們周圍世界的變化,以便每個人對自己的生活作出預判和安排,哪裡發生了災難、哪裡發生了瘟疫正在蔓延,我們及時準確地報道出來,以便於我們生活在另一個區域的人們可以做好應對,這是非常重要的。

嚴格來講,這就是普林策所講到的媒體和記者的“瞭望者”角色,一是報道者,向公眾報道實情;二是瞭望者,守護公眾的安全。報告前面可能有暗礁或異常情況,你一直在前面探路、瞭解,我覺得這個很重要,不能因為報道出來馬上會引發可能的麻煩而不讓媒體發聲,我認為這是更可怕的。

我講個很簡單的概念,“鱷魚來了”,我跟很多記者也講到這個概念,我在河裡發現了鱷魚,作為記者第一時間真實報道河裡發現了鱷魚,請岸上的人注意,這時會引發什麼問題,人們自由游泳等各種生活秩序被打亂,後來大家發現鱷魚找不到了,就會責難最早報道“鱷魚來了”的人。

比如馬上要發生泥石流,記者就及時報道,這裡可能會發生泥石流,預警,把信息準確地告訴大家,可能在第一時間告訴大家時會影響很多人的生產生活,導致很多人不能去上班,導致很多人家裡的很多事情被打亂,大家會心生抱怨,但等發生地震之後,當真正發生泥石流之後,我們再看最早喊出這裡要發生泥石流的預警信息的價值在哪裡,不能因為暫時我們發出了預警信息導致人們的恐慌而責難媒體,我認為這是不負責任的。

真相的價值在哪裡?明明你身上有個大爛瘡已經導致了深度癌症,但你永遠用一件袍子護著,記者就是愣把袍子撕開了,讓你當時很尷尬,但其實這是對你負責的,為你的生命健康安全負責,才會把你的袍子撕開,說你的病已經很嚴重了,必須去治病。就是這個道理。所以一定要最大限度地讓更多新聞記者履行記者職責,最大限度地實現公眾知情權,當公眾瞭解的情形越多的時候,公眾越加理性,一個人的判斷力來源於掌握信息的多寡,當老百姓只有單源信息的時候老百姓肯定是非理性的,甚至是戾氣很重的。

主持人:所以我們要呈現更多信息。

王克勤:更專業、更系統的信息。這是我想到的,“瞭望者”,“報道者”。

第二個,關於新聞專業的問題,說實話,有些人講的專業我有點讀不懂,你不能讓一個記者去把原子彈的原理在他報道的過程中學會了然後講出來,記者只會講原子彈專家怎麼說,這是他的職責,他看到原子彈發射基地上大家在忙活什麼,把他自己理解的東西客觀呈現出來就足以,就像為什麼疫苗問題上有很多人說“王克勤導致了疫苗恐慌”。

我當時看了這個對我的垢病,我不知道說什麼好,我知道垢病我的人壓根兒沒讀我的報道,如果今天我給你的文章找毛病,必須要研究清楚,至少了解你,然後再提建議,我覺得這是理性的人應該持有的基本態度,而不是非理性的,直接站上來,看到一個標題馬上就發飆,我認為這叫“噴子”,不是理性的人,更不是一個學者的基本修養,是缺乏修養的。

仔細閱讀過我原文的人都知道:一,我對疫苗的態度是積極的;二,從我24000字的報道文字裡沒有任何涉及到哪個人因為接種疫苗致殘和致死(的描述),當然其中有三個案例,那是法院判決書和疾控中心書面報告認定疫苗致死致殘的,其它的不好下結論,為什麼?第一,我們不是專業人士,不是研究疫苗的,不是臨床專門做檢測的人,也不是專業機構,第二,我們不具有發佈疫苗信息的資質,我們只是大眾媒介,負責任地將媒介和記者自己所看到、調查和核實到的情況一五一十地呈現出來。

我一直在講,厚道做人、厚道做新聞,見到一就是一,見到二就是二,見到三就是三,見到一絕不能寫見到了三,我覺得這是負責任的態度。

你想想我的報道怎麼寫的?好多人跟辦案一樣,我對你的關鍵信息採訪完畢,為了求證,找多個人求證,求證完以後要做調查筆錄,几几年幾月幾日對你採訪,你當時怎麼說的,我全部記錄下來,記錄完畢以後請看,看完以後請你簽字,畫押按手印,以上記錄與我所說一致,讓每個人負責任地面對公眾、面對社會。我是這樣子做報道的。

在過去幾十年,我筆下送進監獄的人很多,扳倒的人很多,但我從來沒有遇到過問題,因為文本上很難找出問題,大家說“你的文章裡隱含著什麼”,我覺得這是不同人的理解,你可能讀我的報道還能讀出侵略美國的妄想,這是你的解讀嘛。說“王克勤的文章裡可能有詆譭美國總統奧巴馬的意圖”,這是你的理解,和我寫的文章不一樣。

剛才我講到專業主義裡有一個專業的人,專業的靈魂是真實,真實的前提是精準,非常準確,紮實細緻的證據鏈才能支撐你的好的報道。我一直在到處講個概念,記者不能聽風就是雨,所謂新聞工作是查證與核實的工作,每一個受訪者都可能對你說謊,請記住,因此你要找更多的人去求證和核實,以逼近真相。但任何時候,你也不可能完全實現真相,是“不斷逼近真相的過程”。

主持人:這個行業大家也希望關注事件本身,到底流向了哪兒,能不能追溯到,是哪些孩子接種了疫苗,這些是主要關注點。

王克勤:說到這裡我就覺得應該對所有疫苗的走向精心查證,但這是誰的責任呢?這是國家衛計委包括藥監繫統的職責,這就讓我想到了2010年當山西疫苗事件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時衛生部曾經派過八個專家進入山西境內查證,直到今天沒有結果。

既然調查,你就應該公之於眾,有一個基本原則,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出現重大公共事件,作為國家有關部委抽調專家組,第一,每個專家的身份和資質應該是公開透明的;第二,這些專家與事件的利害關係人有無瓜葛應該透明和公開;第三,專家組的整個調查過程應該是公開透明的;第四,專家組調查的所有數據、資料應該是公開透明的。最後給公眾一個結論,才可能服眾,這是一個公開透明的原則。

山西去的八個專家,2010年4月份去的,至今我沒有看到這個結論。所以對剛才你們提出的這個問題,流向問題以及未來的走向問題,我心裡還是有很多的擔心。

主持人:這個事件後面可能會出現更多調查和進展,我們會持續保持關注。

王克勤:我覺得比較靠譜的做法是什麼?國家有關部委的人去做他們的(工作),把山東、山西疫苗的問題從整個社會的角度放開,以開放的姿態,既然是負責任大國,放開,讓所有媒體可以自由地去進行調查,多元的調查結果最後出來以後,才可能更加(接近)事件真相,這樣才能夠讓國民信服。

如果現在採取“收”的態勢,我是有很多擔心的,我擔心今天山東的疫苗重蹈山西疫苗當年的覆轍。

主持人:今天非常感謝王老師,給我們呈現了關於當時山西疫苗亂象調查背後的故事以及我們對山東疫苗事件的持續關注,在此也提醒各位焦急和擔心的媽媽們,一類疫苗現在是沒有問題,可以正常注射,二類疫苗如果非要注射,要看清楚最近的批次,注射以後多多觀察,因為即使是正常疫苗,也有可能存在一定的反應,今天還要提醒大家,其實疫苗的發明是人類的福音,我們不能因為出現了問題而因噎廢食,所以疫苗還是要打的,也就是王老師今天給大家的態度,疫苗還是要打的,我們對疫苗的態度還是積極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