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货可能是种遗传基因

吃货可能是种遗传基因

加入香菇碎芹菜末,

白萝卜擦成丝,

再用盐糖酱油香油调味,

用薄如蝉翼的腐皮把馅料卷起来,

两头拧紧,然后下锅油炸。

待炸的外皮金黄,

内馅也熟透了就可以出锅了。

我有一个重大发现,爱吃也就是俗称的吃货,很有可能是一种遗传。

我家就是。

我爷爷就爱吃。

听爸爸说,他小的时候家里平时省吃俭用,一旦来客人了爷爷就嘱咐奶奶买好菜做饭。家里的三个孩子见着来客人就特别兴奋,知道今天能有好吃的了,午饭时间不到就围着灶台打转,为的是能提前吃上两口。

爷爷虽然好客,可客人来多了,一家五口人的生活费全靠他一个人的工资,多少有点儿捉襟见肘。

有一次老家的舅公来了,正赶上饭点儿,照例留人吃饭。这天奶奶包的饺子,可饺子有点不够。爷爷和客人先吃,煮饺子之前就不停的问舅公,“你要吃几个?10个够不够?12个够不够?”

吃货可能是种遗传基因

舅公也不好意思说不够,只好连声说够了够了,更何况边上还有三个饥肠辘辘的孩子们在眼巴巴的看着呢。

这件事后来被反复当做笑料提起,爷爷自然是不认的,他反驳道,我那是怕煮多了吃不了浪费。

【光阴酿人参】

爷爷爱吃,奶奶的手艺自然不差。

平日里,家常小菜变着法儿的做着,而我最喜欢的是奶奶做的闽南乡土菜式。

奶奶有个宝贝,几个用层层塑料袋包起来的大玻璃罐子,放在碗柜的深处。

玻璃罐子上面写着制作日期,有两年的,有五年的,有十年的……里面是一些不规则的黑色长条状物体,看起来真丑。

这就是闽南人做菜的秘密武器,老菜脯。

闽南话萝卜唤作菜头,所以老菜脯就是晾晒很久的萝卜干。

先盐渍后日晒,或先晒后渍,当菜头变成了菜脯,时间开始对它有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又大又白的萝卜经历时间的洗礼缩水成两根手指粗细香喷喷的黑条,

它像酒、像茶,越陈越香,

越陈越显风味,

再陈足以媲美人参。

每次回老家,奶奶总是托人到处寻了点儿老菜脯带回来,为的就是这一口咸香。

菜脯煎蛋是我最喜欢的鸡蛋料理了,简单快捷。

每次我说想吃菜脯煎蛋了,奶奶就从碗柜深处拿出一个玻璃瓶来,打开层层包裹的袋子和密封的瓶口。

拿出一两根来,细细切碎,放进打好的两个鸡蛋里。

热油,“刺啦”一声倒入锅里,煎的两面金黄,什么调料也不用放,就喷香扑鼻。

吃货可能是种遗传基因

小时候胃口不好的我也能就着吃下两碗饭。

后来在外地读书,吃不到这一味,于是便在沙县小吃点一份萝卜干煎蛋,黄色的萝卜干煎蛋看起来倒是卖相不错,可是总少了点香气,只能聊以安慰一下思乡的胃。

现如今已经很少能见到老菜脯,哪怕是在乡下老家也没几个人愿意费时费力的做这东西了。

家里还有一些最后的存货,那是老家的亲戚四处搜集来的,回家的时候爸爸郑重其事的从壁橱里拿出来一罐让我带上。

这珍贵的老菜脯被我从家带来了北京,我已经不舍得用它来煎蛋了,只在笋干烧排骨的时候切几块下去炖,一锅菜的风味登时变得不同,脱离了普通的平凡味道。

这一锅烧排骨吃得我那一向认为自家烧排骨天下第一的东北朋友啧啧称奇,甚至安利了她的妈妈和姐姐都无限热爱笋干和老菜脯。

时间是最公平的,

我们拿光阴就可以点石成金

将菜头制成老菜脯。

吃货可能是种遗传基因

【过年老三样】

过年的时候,奶奶一定会做的就是香肠、五香卷和春卷这三样菜。

闽南的香肠和北方的不同,

肠衣里灌入简单用盐调味的肉末,上锅蒸制即可,省略了熏制的过程。这样的香肠比起哈尔滨的红肠广州的腊肠,看起来白生生的,味道也稍显寡淡,切片冷吃总是要沾着点儿蒜末糖醋酱。

但这种香肠炒菜却是极好的,我最喜欢用蒜苗炒香肠,香肠的油脂被煸炒出来,加上蒜苗的香气,鲜香四溢。

奶奶会单独拿出一些香肠来,在阳台上悬挂着晒干。一根根香肠盘成水滴的形状,等上一个月,等到粗粗的香肠晒成大拇指粗细的时候,就可以拿下来了。

这时候,香肠变得又干又硬还黑乎乎的,上锅一蒸,就是一道香喷喷的下酒菜了。

五香卷是闽南特有的一种美食,就像山东的包子东北的饺子河南的面条,家家都会做,家家都有自己的秘方。

奶奶做的五香卷用的是3:7肥瘦比例的肉馅儿,

加入香菇碎芹菜末,白萝卜擦成丝,再用盐糖酱油香油调味,用薄如蝉翼的腐皮把馅料卷起来,两头拧紧,然后下锅油炸。

待炸的外皮金黄,内馅也熟透了就可以出锅了。

吃货可能是种遗传基因

刚炸好的五香卷外皮薄且酥脆,一口咬下去满满的馅料带着浓香的汤汁,让人顾不得烫嘴,呼呼吹着气就把一整根都吃下肚了。

奶奶每次都会一口气做上好几十根五香卷,虽然放凉了之后外皮不再酥脆,但沾着酱汁却又是另一种美味的下饭菜。(泰式甜辣酱是绝配,不信可以试试,一吃上瘾。)

长大后,每次从家里走总会带上十几根五香卷,此时做五香卷的已经换成了姑姑,这些五香卷收服了无数北方小伙伴的胃口,以至于每次我回来后他们心心念念想见的不是我,而是五香卷和肉燕。

春卷就比较平常了,各色蔬菜切成细丝,再分别炒熟,蒸好一沓春卷皮,吃的时候用手小心撕起一张来,豆芽韭菜胡萝卜西葫芦每种蔬菜都放上一些,再加上一点黄瓜和葱丝,卷起来一咬满口蔬菜香和自然的清甜味,在一片大鱼大肉的年菜里显得那么清丽脱俗。

吃货可能是种遗传基因

一家人就这么围坐在电视机前,看着热热闹闹春晚,卷着春饼,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天吃着年夜饭。

一年就这么过完了。

【家是我的味觉起源】

还有好多好多深深烙印在记忆里的吃食,

端午节的咸蛋黄卤肉香粽子中那一抹点睛的猪油香,

豆沙粽里面那绵软香甜的红豆沙。

炎炎夏日里奶奶亲手做的海石花冻,透明的果冻质地,切成小四方块,泡在酸甜的果汁里,夏天放学回来打开冰箱畅快的喝上一碗,感觉全身的热气都散了出去。

吃货可能是种遗传基因

吃货可能是种遗传基因

用木薯粉做的水晶包子,外皮是透明的,隐约能看见内里的香菇虾仁,像一个皮肤吹弹可破的娇俏少女。

还有那肥而不腻的红烧肉,喷香软糯的芋泥,清甜可口的鸽子汤……

吃货可能是种遗传基因

吃货可能是种遗传基因

奶奶是个普通的家庭妇女,一生波澜不惊,每日埋首于灶台之间,认真做好每一餐饭,细心观察我们进食时的神情,那是每一天最重要的验收成果时刻。

奶奶可以一口气做几十个五香卷,数十挂肉粽,盛情装填款待一众亲朋好友不遗余力。

这些奶奶的菜成了我们家最初的味道,悠悠然成了我绵长的相伴,是我挥之不去的情感印记。

吃货可能是种遗传基因

下期聊聊爸妈那一代关于吃的记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