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迷恋“年薪百万”!不然你只会“死”的更快!

1你选对跑道了吗?

年薪百万是很多职场人的奋斗目标!

可是年薪百万就真的是人生赢家了吗?

别再迷恋“年薪百万”!不然你只会“死”的更快!

我的一位做基金朋友,他一年用3个月来拼命,挣到三四百万,然后剩下9个月用来怀疑人生。

投行基本上一进去就是年薪百万,放眼望去那些20多岁的少男少女们,西装笔挺,出入CBD高档写字楼,兢兢业业地当着华丽上班族。每天凌晨下班,第二天10点准时上班,用生命在追业绩。

也许你会羡慕他/她光鲜的外表,可是只有当人事才知道其中的辛酸。

别再迷恋“年薪百万”!不然你只会“死”的更快!

另外一个容易年薪百万的工作就非销售莫属了!就连如今那么不景气的纸媒,一个优秀销售总监的收益也能达到150w-300w。

更别说卖楼的销售了,你不要看满大街“链家”和“我爱我家”买楼“小哥哥小姐姐”追的你心烦,但凡成交一栋写字楼、一套四合院,奖金就高得咋舌,足以让普通人下半辈子都躺在上面。

别再迷恋“年薪百万”!不然你只会“死”的更快!

再说说不太主流的行业,一个脱衣舞女郎一晚上就能挣1000美金,但她的职业生涯可能只有十几二十年。相对应的一位艺术家一年也挣不了几万块,但他死后的画作却可能卖出千万。

你所选择的行业,已经注定了你财富获得的速度。

没错!销售、金融、网游、四大,这是最容易年薪百万的行业。关键是,那是你所热爱的吗?或者那是你所擅长的吗?

你所选择的行业只能决定你获得财富的速度,但决定不了你的成就感,和你想要的社会地位与生活方式。

选你所爱,做你所在行业的No.1,没必要跨行业去比较薪水,因为毫无参考价值。

2你的级别对不对?

如果你说,我没有选择销售、金融、网游、四大,我在我所擅长的行业追求个“总监”总没错吧,但凡是个总监也要年薪百万吧!

不对!

互联网环境下催生的新商业模式,使得传统企业不得不改革转型,而市场上热手可热的企业很多是互联网为主导的企业。

这些企业的组织架构已经不再是传统的矩阵式,上级领导下级,层层递进。而是网状的结构,扁平化的管理。

比如苹果公司,不是按照传统意义上的笔记本、iPad、iPhone等等不同产品划分的,而是按照产品从策划到生产到销售这样更加点对点的管理模式。据说乔布斯当年一个人直接管理十几个部门,从乔布斯到最一线员工,中间只隔着一个人。

别再迷恋“年薪百万”!不然你只会“死”的更快!

很多奢侈品牌也都把中国区的公关和市场负责人直接叫做Head of Communication,直接淡化了总监或者VP的显性职位。

在传统媒体,比如杂志社,主编比总监职位高。但在网媒,总监比频道主编职位高。其实职位的名称已经越来越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干着什么层级的人在干的事?你可以为多大的Case负责?

如果你干的还是基础性的工作,或者说可替代性强的工作,只不过比新人们更娴熟一点,那么给你什么名头也都只是心理安慰罢了。

所以传统意义上的总监、总经理,其实越来越不意味着什么!

3你的行业还坚挺吗?

当你好不容易熬到上级腾地儿,成为了总监,结果公司倒了;

当你好不容易升成了MD,结果公司撤出中国了;

当你好不容易当上了主编,结果报社名存实亡了;

如果你的综合实力过于单一,就很有可能因为整个行业的萎缩而身价缩水,甚至失业。

别再迷恋“年薪百万”!不然你只会“死”的更快!

我的一位搞技术朋友,在一个公司兢兢业业做了10年,始终在一个领域,可以说的业内的顶级专家了,薪水也非常可观。

可是公司转型,裁撤2/3职员,我朋友不幸在名单中。离开后却没地方可去,技术壁垒太高,很难找到同类同待遇的工作。

当你的一身武艺只有放进一个小而狭窄的行业才能发挥能量时,你的价值流动性就非常低。

时代变化这么快,昨天还是巨人,今天就倒下了。保持对大势风向的灵敏,抓住一切机会接触新技能,不断使自己的核心价值迭代。

最后

薪水是市场衡量个人价值的手段之一,成为行业内的标杆人物,比薪水的多少更重要。比起年薪百万,有扬名立万的Case更能令你快速切换跑道。

别被“百万年薪”绑架,它已经不能再代表“人生赢家”!

把自己从年薪百万的虚荣里拔出来,选择一个Rising行业,找到你的人生坐标,建立和这个世界的联系。

聪明人,懂得与时代共进退。这个世界的荣光只属于一种人:永远比对手学得更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