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卡在40億瓶頸多年 鄂贛龍頭爲何境況兩異?

行業競爭愈演愈烈,但總體而言,中國白酒梯隊一直相對穩定,多年來行業裡衝出來的黑馬鳳毛麟角,區域龍頭重洗牌的情況也較為罕見。不過,長期的穩定,於多年雄踞一方卻難以再上臺階的鄂贛龍頭——白雲邊和四特酒而言,卻是另一種痛。

白雲邊已連續6年穩定在40億段位,四特酒也是自2012年衝破50億後,6年來業績始終徘徊於40億段位。接下來,鄂贛兩龍頭白酒將以何種路徑來突破自我衝出40億瓶頸?如今兩者現況如何?

近日,記者調研市場時發現,以上兩家龍頭的故事正在發生戲劇化的改變:2017年完成調整的白雲邊正呈上揚趨勢,松滋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曾向相關媒體透露,截至今年5月白雲邊已上交稅金5.85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達15.2%;而據熟悉四特的白酒人士透露,四特今年的情況難言樂觀。

同是卡在40億瓶頸多年 鄂贛龍頭為何境況兩異?

穩健而低調的默契,調整期均逆勢增長的幸福

“幸福的家庭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雖然分佈在不同的市場,有著不同的團隊和品牌基因,以及香型特色,但是白雲邊和四特的確有很多相似之處。例如,二者都有自己的根據地市場和暢銷大單品做支撐,產品結構清晰,聚焦於核心市場和核心單品,在品類和品質上均優勢明顯,廣受認可,市場壁壘和品牌力相對競品均具有絕對優勢。進可攻,退可守。

作為鄂酒龍頭的白雲邊,省內地位始終穩固,但相較於川、貴、蘇、徽等省份的龍頭,差距已越拉越大。

公開數據顯示,白雲邊2012年銷售額40.9億;2013年銷售額為48.10億;2014年銷售額40.69億;2015年銷售額為44.14億;2016、2017年定的銷售計劃均是42億,2016年完成銷售額43.54億;2017銷售年度完成開票額42.96億,實現利潤總額10.2億;而其2018年的銷售目標為44億,力爭省內市場增長5%,省外市場增長10%,始終保持著穩健和低調的作風。

而值得注意的是,贛酒龍頭四特不僅與白雲邊規模相近,成長步調上也相當有默契,同樣選擇的是穩健的發展戰略和低調的行事風格。

公開資料顯示,2011年四特的銷售額為33億,2012年一度衝到最高峰55億,2013年由於內部人事震動,加上白酒市場的寒冬期,四特酒的銷售下跌至37.5億,2014年在大眾消費的帶動下,四特重新步入增長軌道,銷售額達42億,2015年銷售額升至48億。至於四特2016年和2017年的銷售額,據知情人士透露,2016年已略回落至43億,但是2017年銷售額因提價增長至45億左右。

內憂外患的沼澤裡分出兩條路,但卻沒有回頭路

40億-50億規模的白雲邊和四特在眾白酒企業中均可排上第三梯隊,兩者現在均與50億近在咫尺,為行業留下頗多猜想。儘管兩者之前的優勢尚在,如今面臨復興步伐越來越快的“茅五劍洋瀘”等全國性名酒的大軍壓境,他們的攻與守均已非從前那般容易了。面對自己一手建立的“坎”,兩者選擇了不同的道路。

產品上,隨著消費升級、中產崛起,中高端白酒市場紅利釋放,各白酒板塊的強勢酒企均開始進行產品結構升級,提前佈局和鎖定中高端市場。白雲邊選擇的是堅持保價格、耕耘核心終端、建團隊、釀醬酒;而四特則選擇的是“新親民”戰略。

據白雲邊相關負責人介紹,白雲邊2017年銷售年度完成產品銷量967萬箱,分產品來看,其中42度15年銷量增長23%,42度20年銷量增長33%,45度20年銷量增20%。

四特方面則選擇的於2016年年初推出瞄準了70-220元價位段的新品印象系列,繼續發展自身優勢深挖大眾消費市場。此前,據四特酒內部人士透露,2016年年初上市的四特印象2017年銷售收入增長108%。對此,有數位江西白酒人士表示,四特印象系列雖然有增長趨勢,市場投入不少,但市場反響並不盡如人意。

此外,四特目前在中低端價位仍然佔據較大銷量,但部分中低端的產品已經出現了一些老化的跡象。於是四特酒就陸續打出四特錦瓷、特香經典、四特喜酒、特醇小酒等一系列價格適中、外觀新穎、品質優秀的“親民”牌,合力打造出一支具有高性價比的“民酒部落”。

對於接下來的產品策略,白雲邊相關負責人曾在2017年年度經銷商大會上表示,2018年白雲邊將繼續推高推新戰略,還將根據現在的醬酒流行趨勢,開發具有白雲邊特色的醬酒系列產品。

結果不同的省外市場

記者在調研白雲邊省內外市場時,不少經銷商表示白雲邊中高端產品的銷量上半年均有提升。重塑終端,打好基礎,謀劃穩健增長,白雲邊的每個市場、每一步都走得相當平穩。

但是四特酒則選擇的是保守根據地市場,然而事與願違。長期以來業內達成的共識是在贛酒板塊,外來品牌很難攻克,但是隨著全國名酒的渠道不斷下沉,贛酒板塊已逐漸成為眾多名酒下一個進攻的優質和潛力市場。

市場變幻波雲詭譎,大家都在搶市場,不進攻就隨時面臨被吞噬的風險。上述江西白酒人士表示:“四特省外多個億級市場不樂觀,其中也包括白雲邊所在的湖北省。”

資料顯示,2017年四特在福建市場銷售額預估達到5億,核心產品東方韻系列的銷售突破億元,其中泉州市場作為閩南的橋頭堡,保持銷售業績每年增長20%以上,如今白雲邊在福建省卻也大有起色。

面對50億的門檻,鄂贛龍頭該如何突破自我衝出瓶頸?他們的選擇又給其他區域龍頭帶來哪些啟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