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打造工業互聯網“龍頭”的實幹之行!

『導讀』從“傳統老牌系統集成商”到“IT服務國家隊”,剛過而立之年的太極計算機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太極”)為自身再度加碼。

正如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報告中明確提出,打造工業互聯網,拓展“智能+”,為製造業轉型升級賦能。在這樣的背景下,恰逢新三年戰略伊始,以“中國最優秀的數字化服務提供商”為願景,一直以來以服務電力能源、鋼鐵、煤炭、化工、軍工等行業的太極企業業務是怎樣迎接工業互聯網浪潮的呢?

關於太極TECO平臺

太極打造工業互聯網“龍頭”的實幹之行!

TECO工業互聯網平臺是一個融合工業經驗與信息技術的流程型工業互聯網平臺。通過工業物聯網實現對流程型企業全量數據的採集、存儲和共享,利用大數據技術對其進行加工處理,在線完成各種應用指標的計算,建立智能化的核心算法組件。根據工業場景,運用可視化技術完成分析結果的應用展示,形成一套工業APP應用的敏捷開發方式。

對於太極來說,它是工業互聯網業務的載體。對於用戶來說,它是工業互聯網落地的基石和抓手。

準確站位,精準發力

太極總裁呂翊認為,面對國家大力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攻堅時期,太極需要加速推動產業發展和應用模式落地。為此,在公司未來三年的發展規劃中,將數據服務能力、業務流程管理能力和自主可控能力作為重中之重,而這也正是發展工業互聯網不可或缺的三大要素。

首先是數據服務能力。在產品全生命週期的數字化進程中所產生的數據,是工業互聯網的核心。這些數據基於網絡互聯和大數據技術,貫穿於工業的設計、工藝、生產、管理、服務等各個環節,使工業系統具備描述、診斷、預測、決策、控制等智能化功能和結果。

眾所周知,工業生產力的增長來自將數據轉化為由機器分析驅動的自動化運營決策。“工業互聯網平臺恰好可以利用大量的數據資源,通過雲的分析和計算能力將其彙集起來,並通過具體的決策實時返回。這樣雙向的互聯互通是太極TECO工業互聯網平臺的核心能力之一。同時我們不斷完善數據標準、規範,及數據治理、分析、經營等手段,以此加強平臺的數據運營能力,服務工業企業和產業鏈上下游相關夥伴。” 呂翊說。

其次是業務流程管理。對於服務了多年企業信息化的太極來說,在大型和超大型系統工程的業務設計和集成能力方面有著不可超越的優勢和積累,複雜業務流程管理也成為了太極典型的能力特徵。

技術平臺的引入一定會促使企業從上游產品設計到生產製造,到供應鏈,一直到市場服務形成一個全閉環的流程。每一個環節都會對企業傳統的運營模式和業務模式帶來衝擊,業務流程重組和優化迫在眉睫。好在,這一切都太極都有積累和準備。

針對於流程型工業企業,太極TECO平臺可以幫助他們聚焦在設備、車間、工廠等工業現場,並向上延伸到企業運營管理;從單一設備、單個場景的應用逐步向完整生產系統和業務管理流程過渡,最後向企業協同生產和管理的全局互聯演進。

第三,上升到國家信息安全層面的自主可控業務。我國自主工業互聯網的發展目前正在起步階段,雖然目前市面上存在不少自主開發的平臺,但與國外那些工業業務積澱深厚的平臺相比,在數字化水平、工業機理模型、分析能力等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同時,從安全的角度來說,當前工控安全、數據安全、網絡安全、加密解密等體系化的能力尚為薄弱。一方面太極通過體系級的整合與研發,繼續攻堅關鍵核心技術的落地實踐;另一方面,“中國電科安全可靠系統工程研究中心”已在太極產業園正式啟用和應用,太極會將在軍工領域獲得的安全技術與應用複用到工業安全場景。

呂翊強調,在太極的實踐中,以工業互聯網平臺為載體,逐漸將工業技術原理、行業知識、基礎工藝、模型工具、業務流程以及老專家幾十年的經驗進行規則化、軟件化、模塊化,以數字化模型和應用的形式沉澱在這個平臺上,這些應用會被直接調用、複用、傳播、再開發,這條路徑是完全可行的,並將極大幫助最終用戶構建價值工業知識體系、提高生產運營管理效率、降低成本、提升應用體驗。

而針對於這個體系化能力的建設,太極並非從零開始,太極過去和現在有大量的流程工業領域的SIS、MES、EAM、ERP、OA等方面的業務實踐和案例;因而在工業互聯網時代,太極以實力迅速抓住機遇,率先推出面向流程行業的TECO工業互聯網平臺,致力於成為在工業互聯網系統的頂層設計、業務諮詢、平臺建設、數據服務等解決方案的領先者。

“我們以綜合服務商的視角,全行業的準確站位,精準發力頭部高端客戶。也引入了不少在工業領域的人才,同客戶一起,打破固有思維,迎接外部挑戰。” 呂翊說。


太極打造工業互聯網“龍頭”的實幹之行!


數據+模型+服務,TECO缺一不可

2017年,是太極工業互聯網的起始,TECO工業互聯網平臺應運而生。2018年,太極著眼於生態建設和實踐落地,一方面攜手客戶、合作伙伴和科研院校共建生態,一方面與志同道合的企業探索工業互聯網應用模式。

2018年太極成為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電力能源行業的牽頭單位,除發佈電力行業工業互聯網白皮書外,在落地實踐方面,攜手中國華能共創國家試點示範項目AIdustry工業互聯網平臺,牽手浙江能源集團落地區域能源集團示範工程,在電力、化工、鋼鐵、煤炭等行業打造工業智能應用。通過典型實踐,TECO的成熟度和厚度也獲得了業界認可,2018年通過了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的可信服務評估認證等。

之所以會打造這樣的實踐和模式,太極工業互聯事業部總經理彭麗林認為,傳統的運營方式以企業為主體,企業內部各業態、行業上下游企業之間獨立運營和管理,同環節企業高度競爭,資源配置率低,信息流通性低,上下游的信息不對稱性高,這都進一步加劇了資源錯配、浪費和同質化競爭。但是在工業互聯網平臺時代,企業內部各業態間、產業間必定將各個環節的信息有效彙集,形成強大的信息流,在一些共享的資源上形成高效協同。而這樣的改變將會組成滿足客戶需求的最優廠商與服務組合,這不僅能夠完成資源的最優配置,也同時帶動了企業的數字化轉型。

不容否認,工業互聯網平臺的商業屬性是數據、模型和服務的泛化,但其最終價值實現源於最終客戶的本質痛點需求。數據採集是基礎,可以構建一個精準、實時、高效的數據採集體系,把數據採集上來,通過協議轉換和邊緣計算,一部分在邊緣側進行處理並直接返回到機器設備,一部分傳到雲端進行綜合利用分析,再反向進一步優化,最終支撐客戶決策閉環。企業與應用服務之間通過工業PaaS幫助構建一個可擴展的操作系統,為工業應用開發提供一個基礎開放平臺。而毫無疑問,價值應用才是關鍵,可以形成滿足不同行業、不同場景的應用服務,最終形成工業應用。


太極打造工業互聯網“龍頭”的實幹之行!


這幾方面的技術與應用,都是彭麗林及其團隊研究的重點。她們認為,與基於傳統架構的軟件不同,新型工業應用是碎片化、基於微服務架構的。最終能泛化的工業應用必定會如其他互聯網改造產物一樣,打破工業生產的傳統體系結構,而未來的工業生產也將會以專業知識為導向,以數字化模型為單位,以工業微系統為載體。

當下,行業價值應用相對稀缺,如何能創造和找到更多的 “爆款”應用來帶動運營商業模式的發展?或者如何能通過有效運營模式來促進更多的價值應用創新?這也是目前彭麗林及團隊現階段探索實踐的工作重點。

她認為,以TECO工業互聯網平臺為載體,生態鏈的有效融合,能夠讓服務商與企業客戶間在業務痛點上有效互通,平臺能夠提供從單機設備、到生產線、到產業鏈、再到產業生態的系統級改善,從而實現從局部優化到全局部署。

此外,傳統的“端管雲”模式難以應對日益增長的工業物聯網終端,無法保證工業生產控制的實時性和可靠性。未來的工業分析能力將是“雲計算+邊緣計算”的有效融合。雲計算聚焦非實時、長週期數據的大數據分析,支撐週期性維護以及業務決策,邊緣計算聚焦實時、短週期數據分析,支撐本地業務的實時智能化處理與執行。因此,在計算能力方面,彭麗林及其團隊已經做好準備,直待應用之時。

引領工業智能

在工業互網的實踐之路上,有收穫也有挑戰。結合這幾年的探索,彭麗林也提出了自己的期望。

第一,設備上雲互聯互通能力不足。工業企業中,不同的業態、不同的設備型號、不同的接口私有協議以及不同的數據標準,這些企業內,甚至企業間形成互聯互通是很有必要的。因此,希望設備廠商、服務商、IT企業能夠以更加開放的心態共建互聯互通的能力。也期望通過攻堅5G技術能力的落地助力互聯互通。

第二、數據分析能力碎片化。企業的數據就像碎片一樣散落各處,不同的服務商掌握著不同的數據分析能力,這讓工業互聯網平臺的價值難以發揮,不能滿足用戶的需求。“我們提倡工業互聯網業務的落地從頂層設計開始,到業務諮詢規劃,再到落地實踐。這就需要推動整個產業鏈整合應用需求、挖掘需求,從而更好地滿足客戶。同時也需要生態鏈上不同的角色通力合作,最終通過價值應用爆發性的增長。”她說。

第三,運營模式和體系亟待建立。工業互聯網產業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以借鑑,其核心理念是開放和共享。我們站在最終用戶的角度,以運營的視角和理念來搭建體系和系統,包括傳統的項目建設模式、企業內部IOT跨界的深度融合、體系與規則的重新構建等。

第四,安全保障能力急待加強。安全是非功能性需求的重中之重,安全業務和業態非常複雜,目前需要一個系統級的、高度協同與分工的體系級升級。

“有願景,有挑戰;有實踐,有痛點;有優勢,但也有不足。這些都督促我們能更加腳踏實地的投入到工業互聯網的建設中。生態建設、最佳實踐、安全可信,引領工業智能、重構數字未來,太極已經準備好了!”彭麗林說。

打造龍頭

太極打造工業互聯網“龍頭”的實幹之行!

我們常說實現工業互聯網分為五個階段,即工具上雲、核心系統上雲、設備產品上雲、工業應用和工業微服務、生態構建階段。顯然,太極在工業互聯網系統解決方案領先者的道路上一步一個腳印的在前行。他們在平臺共享、工具集成的基礎上,疊加了能力開放、知識複用和產業鏈集聚的功能,大幅提升了工業知識生產、傳播和利用的效率。而無論如何,這都將讓工業企業自身受益。

但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也是至關重要的。工業互聯網的建設不能一蹴而就,不同於信息化轉型,工業互聯網的構建是企業全方位數字化轉型的一部分。平臺建設的最大挑戰不是數字技術本身,而是打破傳統的認知邊界,探索背後真正驅動變化的原因。借鑑GE Predix平臺五年的發展歷程,工業企業的服務商們在主導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方面需要避免 “重IT、輕業務”的尷尬局面,合縱連橫,共創共建。

而在這個過程中,國內工業互聯網的龍頭必將逐步顯現。究竟會不會是太極呢?答案留給市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