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軍的戰鬥力有多強,讓豐臣秀吉告訴你,德川來估計也得掛

1592年,豐臣秀吉派20萬大軍大舉入侵朝鮮,試圖打開通往大明的橋頭堡。在徵朝戰爭中,卻很少有戰國名將壓陣,領軍者都是二線將領,如小西行長、藤堂高虎、黑田長政、加藤清正、鍋島直茂等,真正可以被稱為“名將”的只有“鬼石曼子“”島津義弘。

所以有人就問了,為何不讓德川家康上朝鮮戰場呢?豐臣秀吉當政之時,戰國最有名的武將大部分都已經凋零。例如武田信玄、上杉謙信以及織田信長,都已經死了很久,真正能稱得上會打仗的,只有豐臣秀吉和德川家康。

明軍的戰鬥力有多強,讓豐臣秀吉告訴你,德川來估計也得掛

豐臣秀吉在稱霸日本前,曾和德川家康打了一仗,結果不分勝負。其後,豐臣秀吉與德川家康講和,甚至將他的老母親送到德川處做人質,換取他從三河大本營轉封到關東,並冠冕堂皇地說,這是為了讓德川家康鎮壓一直不是很安分的北條氏餘部。

實際上,豐臣秀吉對於德川家康是又用又防,是他最為忌憚的力量。那麼當徵朝戰爭爆發,豐臣秀吉為何不將德川家康派上朝鮮戰場,讓他的軍隊與朝鮮軍甚至明軍對耗,這樣既可以利用德川家康的軍事才能打擊敵軍,又可以利用明朝和朝鮮的力量來消磨德川家康的勢力。那麼,豐臣秀吉為何沒有采用這一種兩全其美、驅虎吞狼式的計策呢?

實際上,德川家康並不是沒有參與對朝戰爭,早在出徵前,德川家康就給出了征討朝鮮的主體方案,即“水陸並進、倚強凌弱、速戰速決”。此外,德川家康還派出了五千士兵,參與朝鮮討伐戰。但除此以外,德川家康一系對於朝鮮可謂毫無貢獻。

豐臣秀吉為何不讓德川家康上戰場呢?

首先,豐臣秀吉很難完全控制德川家康。小牧·長久手之戰後,德川家康雖然對豐臣秀吉稱臣,但從實質上來看,德川家康其實是豐臣秀吉的盟友。對於德川家康,豐臣秀吉並不是能完全調動。

明軍的戰鬥力有多強,讓豐臣秀吉告訴你,德川來估計也得掛

其次,也是最主要的!豐臣秀吉不希望德川家康在朝鮮,甚至在未來與明朝的戰爭中立功。從元朝入侵日本開始,日本就相當看不起中國軍隊的實力,並時常派遣浪人去中國沿海騷擾,而他們就成了倭寇的先輩。

明朝中後期,由於海防廢弛,衛所明軍在倭寇面前不堪一擊,而這也加深了豐臣秀吉對中國的鄙視。隨後遊歷過中國的葡萄牙傳教士也攛掇豐臣秀吉,說明軍非常孱弱,根本就像紙糊的一樣。而這也堅定了豐臣秀吉入侵中國的決心。

對於滅亡大明,豐臣秀吉可謂是志在必得,甚至連“功臣”在大明的封地都想好了。他夢想著把天皇安置在帝都北京,而自己只用坐鎮繁華的杭州就好了。

豐臣秀吉盤算,如果把德川家康派去朝鮮,不立功還好,加入立下大功,到時候德川家康的勢力就會像脫韁的野馬一樣,一躍千里。想到這裡,豐臣秀吉便更不會將德川家康派去朝鮮了。

然而戰爭開始後,豐臣秀吉卻發現自己失算了。他從沒想到,明軍居然那麼厲害,一路把日軍逼到了釜山一線,幾乎被趕下海。到了這時,豐臣秀吉才後悔當初怎麼不把德川家康派去朝鮮,不過一切都晚了。

明軍的戰鬥力有多強,讓豐臣秀吉告訴你,德川來估計也得掛

壬辰戰爭結束前,豐臣秀吉因憂慮而死,隨後老烏龜德川家康逐漸奪取了政權,最終取代豐臣氏,建立了德川幕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