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三语文 第9讲 古诗鉴赏定势思维-怀古诗

第九讲 古诗鉴赏定势思维-怀古诗

人教版高三语文 第9讲 古诗鉴赏定势思维-怀古诗

一、课堂导入

自古以来,历代文人志士所写的咏史怀古诗,以"文学的语言,史论的笔法;感人的形象,动人的议论;富于情韵的艺术境界,耐人寻味的哲理意绪",深受人们的喜爱,成为我国古典诗歌宝库中不可或缺的内容,近年来的高考中也多有涉及。今天,我们就来共同研讨这一类诗歌该如何解读。

二、复习预习

请鉴赏下面的怀古诗。

蜀 相 (杜甫)蜀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鉴赏提示:

这首诗先写景,后写人。诗人幽幽思古,感慨万千,遥念诸葛亮可歌可泣的一生,为他的业绩和精神所感动;盛赞刘备的礼贤下士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与深谋远虑以及君臣相契、如鱼得水的情景。结尾两句,诗人想到诸葛亮多次北伐,情系匡复汉室,具有统一中国的雄心大计,可惜操劳过度,死于军中。对此诗人充满了哀思与痛惜之情。 因此,这不仅是一首咏史诗,而且将咏史与讽今、咏人与写己有机结合起来。他写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就是希望当朝出现类似的英雄来平定天下;他写刘备的三顾茅庐,就是讽喻当朝皇帝不要猜忌贤才、黑白不辨;他写诸葛亮的未捷先死,就是抒发自己壮志未酬、一生潦倒的悲愤。

三、知识讲解

考点1

主要内容:

1.咏古迹。

2.怀古人。

3.忆古事。

考点2

思想情感:

1.感慨盛衰无常。

2.感慨壮志难酬,报国无门。

3.感慨国运衰微。

4.抒发爱国情怀。

5.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奢侈淫逸。

6.反思历史。

考点3

表现手法:

对比、触情入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拟人、借古讽今、吊古伤今、用典 。

四、例题精析

【例题1】

楚江怀古①

唐 马戴

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

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云中君②不见,竟夕自悲秋。

【注】① 唐宣宗大中初年,诗人因直言,由山西太原幕府掌书记贬为龙阳(今湖南汉寿)县尉,写下了《楚江怀古》三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 ② 云中君:云神。云中君为《楚辞九歌》篇名,此处指代诗人屈原。

【题干】1.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是晚唐诗中的名句,除对仗外,本句还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效果如何?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

【答案】两句诗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广泽生明月,广泽即广阔的洞庭湖面是静的,明月本来也是静的,但一个生字,赋予了明月以活泼泼的生命,将其冉冉升起的动感写出来了,该句以动写静,描绘出了洞庭湖的阔大与静;苍山夹乱流,苍山是静的,乱流是动的,该句动静结合,写出了青山茫的苍,江流的喧闹。两句动静结合,描绘出了一幅阔大的楚江月夜山水图,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解析】雾露团团凝聚寒气侵人,夕阳已落下楚地的山丘。猿在洞庭湖畔树上啼叫,人乘木兰舟在湖中泛游。

明月从广漠的湖上升起,两岸青山夹着滔滔乱流。云中仙君怎么都不见了?我竟通宵达旦独自悲秋

【题干】2.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原诗作简要分析。

【答案】诗题怀古,实是抒发自己的感情,自己仕途失意,泛游楚江,听到猿啼,看到微阳、乱流等萧瑟清冷的暮秋景色,让诗人倍感寂寞悲凉,对景怀人,很自然地想起屈原来。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他想起屈原《九歌》中的云中君。然而,云神无由得见,屈子也邈矣难寻,诗人自然更是感慨丛生了。(2分)全诗以悲愁作结,既抒发了对忠君爱国但报国无门的屈原的爱慕、缅怀之情(2分),又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伤愁苦之情。

【解析】从这首诗可以看到,清微婉约的风格,在内容上是由感情的细腻低回所决定的,在艺术表现上则是清超而不质实,深微而不粗放,词华淡远而不艳抹浓妆,含蓄蕴藉而不直露奔迸。马戴的这首诗,可说是晚唐诗歌园地里一枝具有独特芬芳和色彩的素馨花。

【例题2】

【题干】1. 听夜深、寂寞打孤城,春潮急"中"急"字好在哪里?请简析之。

【答案】一个"急"字既烘托出夜深的静谧氛围,又形象地刻画出潮水寂寞而又不甘寂寞的情状,表现出作者孤独惆怅的心绪也如这潮水一般澎湃。

【解析】整首词通过山川风物依旧而六朝繁华不再的对比,抒发了作者深沉的怀古感慨。全篇从"六代"入笔,但涵盖面又不仅仅是一个时期、一个地域。作者意在慨叹繁华易逝、富贵不能常有,包含着作者深沉强烈的人生历史感受,是对人生易逝、贵贱无常的感叹,也是对千古兴亡、古今沧桑巨变的概括。这篇作品,使人感受到的是一份昔荣今衰的悲情,它又超越了一己之感伤、一时之哀叹,使作品的主题负载着超越时空的永恒的意义。

【题干】2. 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简析这首词的艺术特色。

【答案】①对比手法:拿山川风物依旧和六朝繁华不再的对比,表达惆怅孤寂之情;②善于化用前人诗句和典故入诗,点化自然,不露痕迹;③直抒胸臆:"思往事,愁如织。"用直白的语言表现了情绪的激越;④融情于景,将情感巧妙地熔铸在景物中,如"听夜深,寂寞打孤城,春潮急"。

【解析】艺术手法上突出的特点,是作者善于化用前人的诗句和典故,而又点化自然,不露痕迹。象"王谢堂前双燕子,乌衣巷口曾相识",化用后并不显得生搬硬套、游离词外,而能与整首词的意境融合,浑然天成,且糅入了新意。"听夜深"三句也是如此,在化用之中迸发真情,使作品的怀古感慨在积淀的历史中变得更加深沉和悠远。"玉树歌残秋露冷"两句运用陈后主一盛一衰的典故,与整首词物是人非、往事已休、抚今追昔的感慨意脉相通,用在作品中,自然贴切、意味深长。

【例题3】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台城

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注释:台城: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结绮临春:陈后主营造的两座楼阁。

【题干】1.这首诗主要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结合全诗分析。

【答案】对比,台城今昔之对比。曾经六代竞豪华,万户千门一片繁荣景象,事最奢更是道出了其奢华无比;而今,野草丛生,满目疮痍,衰败不堪。形成了强烈而鲜明昔盛今衰之对比。给人以无限的历史兴亡之感,发人深思。

【解析】定势思维:怀古诗常常用对比手法。怀古诗常常反思历史,借古讽今。

【题干】2.本诗是一首怀古诗,试结合诗歌最后两句,简要分析:诗人通过怀古,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答案】通过陈后主因《玉树后庭花》而亡国亡身的历史悲剧,(分析诗句1分)批判了其作为国君却奢侈荒淫,纵情享乐,不理朝政(1分);同时,怀古伤今,希望当政者能吸取这一惨痛的历史教训,(1分)言语之间融入了诗人深深的忧国伤时之情怀。

【解析】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感情。

五、课堂运用

【基础】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其后问题。

咏赤壁 李 白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赤壁诗 杜 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①。

就杜诗的后两句,写一段鉴赏性文字。

【答案】

示例①从假设角度反思历史,指出如果没有东风的帮助,历史可能改写。见解虽不一定正确,却表现了诗人的智慧与才情,使全诗深沉而有韵味。

示例②末句用典兼以借代,将没有偶然因素、历史可能改写的抽象思考表现得形象生动。

【解析】

杜诗的后两句是假设,顺着假设,从艺术手法,历史的思考等角度赏析。

【巩固】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牛渚西江液,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

[注]谢将军:东晋谢尚,官镇西将烟。镇守牛渚时曾于秋夜泛舟赏月,遇袁宏诵诗听后大为赞赏,邀袁过船长谈达旦,从此袁宏名声大著。

以前两联为例,谈谈"空"字是怎样把写景和抒情联系在一起的?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

【答案】

第一联写诗人夜宿牛渚,江夜寂寥,天水一空,这种秋江空寂之景很自然地使李白想到谢尚对袁宏的提携。第二联正面写怀古,一个"空"字使作者知音难觅、怀才不遇之情和上联的空寂之景交融在一起。这首诗既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大志难酬的孤独和寂寞,也表达了自信、旷达、洒脱、豪放之情。

【解析】怀古基因: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拔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金陵怀古

王硅

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

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

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

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

【注释】王硅时任北宋左相,写作此诗北宋在与西夏的两次战争中均遭失败。

1. 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答案】①点明怀古的时令、地点;点题(破题)②渲染了一种孤寂、萧索的气氛,奠定全诗感情基调。③与尾联中的"故国凄凉""谁与问"形成首尾呼应。

【解析】思路一,景物;思路二,情感;思路三,结构。

2. 从表达角度看,颈联中"萧萧""惨惨"的艺术表现效果是什么?请简要赏析。

【答案】①从表现角度看:"萧萧"从听觉角度,"惨惨"从视觉角度,分别描写秋风之大和秋云之深,多角度渲染秋意之浓,烘托主人公心境之凄苦,心情之沉重。②从表现手法看:以叠词形式,细腻地描摹秋声秋色。增添了抒情效果,同时增强了诗句(歌)的韵律美(节奏美)。

【解析】叠词的好处通常是韵律美;"萧萧"是声音,"惨惨"是景象。

3.结合全诗来看,作者为什么会感到"凄凉"?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只身漂泊在外②日暮秋景意境萧索、凄迷③故国无人问津④人心不再奋发(振奋)。

【解析】抓住相关句:第二、五、六、七、八句。

课程小结

三大考点

主要内容:

1. 咏古迹。2.怀古人。3.忆古事。

思想情感:

1.感慨盛衰无常。2.感慨壮志难酬,报国无门。3.感慨国运衰微。4.抒发爱国情怀。

5.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奢侈淫逸。6.反思历史。

表现手法:

对比、触情入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拟人、借古讽今、吊古伤今、用典 。

信息三看

1.看标题。

诗歌的标题往往直白地交代时间、地点、对象、事件等,如果诗歌是大海的话,标题就是灯塔。

2.看注释。

词语解释,帮助理解诗句;写作背景,有利于分析情感。

3.看题干。

题干中有时会隐含相关信息,有时会给一些提示,对理解诗歌有辅助作用。

解析技法

定势思维法。

人教版高三语文 第9讲 古诗鉴赏定势思维-怀古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