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撐起了中國近代醫學的半邊天,卻被親手創辦的醫院拒之門外

他撐起了中國近代醫學的半邊天,卻被親手創辦的醫院拒之門外


網絡上廣為流傳著這樣一篇微小說:

“等我讀完醫,我就回來跟你結婚”。她聽完心裡咯噔一下。她想,這大概是最委婉的訣別了。

想必大多數人讀完會一頭霧水,醫學生們卻可能早已痛哭流涕了。

原來當我們在抱怨緊張的醫患關係時,我國醫生培養制度正在進行一次革命。

那就是,建立和實行“5+3+X”住院醫師規劃化培訓制度。

也就是說,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醫生,至少需要忍受8年以上的求學煎熬。

他撐起了中國近代醫學的半邊天,卻被親手創辦的醫院拒之門外


這一制度無疑令許多想要學醫的人望而卻步。

但它是國際醫學教育的普遍做法,也標誌著我國現代化醫學教育又邁上了新的臺階。

然而,你可能想象不到在20世紀初時,中國人還沒有一家由自己創辦的現代醫學院。

直到一位叫顏福慶的醫生出現才打破這一尷尬的局面。

他撐起了中國近代醫學的半邊天,卻被親手創辦的醫院拒之門外


他是獲得耶魯大學醫學博士的第一位亞洲人。

他先後參與組建了湘雅學院和中華醫學會,培養了一大批一流的醫學專家。

中國消化病學奠基人張孝騫,熱帶病學家應元嶽,以及中國微生物學家湯飛凡等都是他親自培養出來的。

他撐起了中國近代醫學的半邊天,卻被親手創辦的醫院拒之門外


發現病原體的湯飛凡

他毅然辭去了協和醫院院長的高薪職位,籌建了一所屬於中國人獨立自主的上海醫學院。

他四處募資建立了中國第一個醫事中心,開創了歷史先河。

當時英國《大陸報》以權威的口吻評價道:這所中國醫學院具有重大意義。它能比肩歐美同類的醫學中心,它將成為中國的新驕傲。

可到了晚年,他卻被自己親手創辦的醫院拒絕救治,最後悲慘地離開了這個世界。

他撐起了中國近代醫學的半邊天,卻被親手創辦的醫院拒之門外


顏福慶的塑像

顏福慶,於1882年降生在一個清貧的牧師家庭。

在他8歲那年,父親就因感染傷寒去世了。

長期飽受病魔纏身的母親只好將他過繼給伯父顏永京。

所幸,身為上海聖約翰書院創辦人的伯父,給他提供了很好的教育。

而他也從小就立志當一名懸壺濟世的醫生,並順利考取了聖約翰大學的醫學院。

他撐起了中國近代醫學的半邊天,卻被親手創辦的醫院拒之門外


聖約翰大學創建於1879年,原名是聖約翰書院,圖為當年聖約翰大學辦公樓。

畢業之後,他志願報名當上了一名礦醫,前往南非多本金礦為華工治病。

當時礦下的條件艱苦惡劣,礦工們不斷遭受鉤蟲病、肺病等疾病的折磨。

他無奈地看著自己的同胞受難的同時,也深深感到了自己醫學能力的不足。

他撐起了中國近代醫學的半邊天,卻被親手創辦的醫院拒之門外


為此,他決定繼續深造,並於1906年考入耶魯大學醫學院,成為全班所有學生中唯一的黃種人。

除了苦心鑽研醫學知識之外,他也跑去餐館刷盤子、圖書館當管理員、四處賣茶葉來賺取學費。

四年後,他從全班25位學生中脫穎而出,榮獲了耶魯優秀博士畢業生稱號。

而他也是歷史上第一位獲耶魯醫學博士的亞洲人。

他撐起了中國近代醫學的半邊天,卻被親手創辦的醫院拒之門外


耶魯畢業照,最後一排左三為顏福慶

學成歸國後,他應邀來到了長沙雅禮醫院,當一名臨床醫生。

這是一所由美國醫生胡美受雅禮協會*指派創辦的醫院。

雖說已經創辦了五年,但醫院卻一直飽受冷落和質疑。

由於只有胡美一位美國醫生,加上當時中國人認為西醫是奇方異術。

所以,就算當時醫院的費用很低,當地的百姓們大多不願前往。

*注:雅禮協會是耶魯校友建立的非盈利組織,是美國最早推動學校與中國合作的組織。

他撐起了中國近代醫學的半邊天,卻被親手創辦的醫院拒之門外


美國醫生胡美

如此愚昧落後的觀念早就讓胡美束手無策。

但主刀外科醫生的顏福慶很快扭轉了這一局面,得到了當地人的信任。

由於西醫藥效好,見效快,加上他精湛的醫術,越來越多人找顏福慶看病。

可他卻發現明明比胡美付出了一樣的勞動,拿的薪資卻比胡美低得多。

這引起了他強烈的不滿,也看清了中國人所受到的不平等對待。

他一邊竭力反抗,一邊為極度落後的醫療水平感到憂慮不安。

他撐起了中國近代醫學的半邊天,卻被親手創辦的醫院拒之門外


左為胡美,右為顏福慶

在他看來,國家強大的基石在於百姓擁有健康的體魄。

可憑藉他自己一個人又能救助多少人呢?

雖說那個年代也有所謂的醫學院,但培養的大都是被西方人看不起的“江湖醫生”。

他便決定按西方標準創辦醫學院,培養更多的醫學人才。

很快,顏福慶就找到了一個天載難逢的好機會。

這段故事至今在醫學界被傳為一段佳話。

他撐起了中國近代醫學的半邊天,卻被親手創辦的醫院拒之門外


一次湖南都督譚延闓患上了大葉性肺炎,一直高燒不退。

無奈之下,家裡人只好請顏福慶上門診治。

他上門後量了下體溫發現並無大礙,開了藥方就告辭了。

次日,譚延闓的病情就有了好轉,不久後就痊癒了。

當這位總督大人打算重金酬謝顏福慶時,他便藉機提出自己興建醫學院的計劃,並獲得了鼎力支持。

在政府和雅禮學院的通力合作下,1914年湘雅醫學專門學校正式成立。

他撐起了中國近代醫學的半邊天,卻被親手創辦的醫院拒之門外


年僅32歲的顏福慶出任第一任校長,胡美擔任掌握教育權的教務處主任。

可當時中國現代醫學幾乎是一片空白,教學工作舉步維艱。

得益於耶魯求學的經歷,顏福慶參照美國甲種醫學院的科目來設置課程。

與如今的醫學培養制度不同,他採用長學制7年,其中兩年醫學預科,五年本科。

為了解決沒有中文教材的窘境,他直接要求所有的科目一律採用全英教學。

他撐起了中國近代醫學的半邊天,卻被親手創辦的醫院拒之門外


一直以來,學醫的課業都比其他專業更為繁重。

當時的湘雅更是嚴格到了近乎“變態”的地步,還面臨著極高的淘汰率。

據說第一屆招收了18名(一說30名)學生,畢業時只剩下10人。

除了醫術上的教導之外,顏福慶更注重學生醫德的培養。

他要求湘雅的醫生一定要人品好,有愛心,能發自內心地去關心每一位病人。

事實上,大多數醫生只是將治好病作為自己的責任。

顏福慶卻教導學生,醫生還有一個重要的使命是要預防疾病的發生

他撐起了中國近代醫學的半邊天,卻被親手創辦的醫院拒之門外


在他看來,要在源頭上預防疾病的發生,才能為更多的人謀福利。

在醫學院初創之時,他便親自開授公共衛生學,提供學生防疫的意識。

他還呼籲自己的學生們,免費去宣傳醫學知識,為那些貧苦孩子體檢,建造衛生公廁。

正是在這些教學理念下,湘雅醫學院培養出了我國第一批現代醫學先驅。

到了20世紀初期,湘雅醫學院是中國最具規模的現代醫學院,贏得“南湘雅”的美譽。

他撐起了中國近代醫學的半邊天,卻被親手創辦的醫院拒之門外


可好景不長,北伐戰爭的爆發殃及了長沙,當地政府下令驅逐所有的非湖南人。

顏福慶不得不逃離自己親手創辦的湘雅醫學院,來到了北京。

1927年,他應邀到當時北京協和醫學院,擔任副院長一職。

但無論是湘雅還是協和,這兩所學校都是靠著外國人的支持建立,中國人始終不能掌握話語權。

他撐起了中國近代醫學的半邊天,卻被親手創辦的醫院拒之門外


當顏福慶意識到這一點之後,便一心念著興建一所完全由中國人創辦的醫學院。

為了實現這遠大的抱負,他毅然放棄了協和的高薪職位,轉而回到了上海。

靠著籌建湘雅醫學院的經驗,顏福慶獲得了當地政府的支持,創立了上海醫學院。

同時,他還說服自己的堂兄顏惠慶,將上海紅十字會總醫院改為教學醫院。

他也多次說服滬上工商名人葉子衡捐出花園,改建成上海第一所肺結核醫療院。

在他的不懈努力下,中國人自主獨立創辦的醫學院,形成有了一定的規模。

他撐起了中國近代醫學的半邊天,卻被親手創辦的醫院拒之門外


可當1929年,顏福慶前去拜訪美國美國的醫學中心後,仍發現中國距離美國的最低醫學標準都仍有相當大的距離。

一回國,顏福慶立即開始著手籌建中國第一個醫學中心。

完成建設醫院的計劃後,他立即向社會發出創建的倡議,開始了艱鉅的籌款工程。

自此之後,顏福慶天天找好目標,挨家挨戶進行“乞討”籌款。

他撐起了中國近代醫學的半邊天,卻被親手創辦的醫院拒之門外


無論嚴寒酷暑,他都要帶著算盤,手裡拿著厚厚的賬本,四處遊說政界、金融界、以及衛生界人士捐錢,只為建立和美國同等水平的醫事中心。

幾乎全上海人都知道這位瘦削的中年人像著了魔一樣四處找錢搞醫學。

在他鍥而不捨的努力下,6年後他終於建起了中國人夢寐以求屬於自己的醫事中心,涵蓋了上海醫學院、藥學院、護士學校、公共衛生學院和中山醫學院等教學醫院。

他撐起了中國近代醫學的半邊天,卻被親手創辦的醫院拒之門外


1937年4月1日,上海中山醫院新院舍揭幕,吸引了各界名流前來參加落成典禮。

而這莊嚴的場合上,顏福慶講道:“我們認定學醫的人,就要有犧牲個人、服務社會的精神。服務醫界,不存在升官發財的心理。如在醫學院或醫院服務的同仁,皆有這樣的決心,則醫學事業,定有更大的進步。”

在場的人無不被他這番慷慨激昂的話所打動。

他撐起了中國近代醫學的半邊天,卻被親手創辦的醫院拒之門外


可他並未止步於此,建成醫事中心、培養醫生僅是事業的一部分。

顏福慶在推動建立中國公共衛生防疫系統等方面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新中國成立後,已逾70歲高齡的他,仍舊繼續自己的教學工作。

他激動不已地說:看到醫學教育有遠大的前途,我覺得深受鼓舞,我不退休了!他想為新中國的醫學發展奮鬥一輩子。

他撐起了中國近代醫學的半邊天,卻被親手創辦的醫院拒之門外


顏福慶培養的學生名單

可誰曾想到,就是這樣一個為中國現代化醫學發展奮鬥終生的醫學家,前方等待他的卻是一場苦難。

一場轟轟烈烈的浩劫突然降臨後,他不久後也被掛了莫須有的罪名。

原本身體還算硬朗的他被折磨得骨瘦如柴,經常臥病不起。

但他堅決不屈服,始終保持著自己作為醫學家的尊嚴。

他撐起了中國近代醫學的半邊天,卻被親手創辦的醫院拒之門外


1968年的一天,他因支氣管炎呼吸困難復發而病倒了。

家人趕忙將他送到他自己親手創辦的中山醫院就診,卻被拒之門外。

當他們要求借一個氧氣筒給老人吸點氧時,也被無情地拒絕了。

此時,顏福慶只好嘆了口氣,無力地說:“我們回家吧…”

話音未落,他緊閉的雙眼就忍不住流下了眼淚。

他撐起了中國近代醫學的半邊天,卻被親手創辦的醫院拒之門外


1970年的冬天,他隔壁的一座牆意外倒下了,88歲的顏福慶也隨之倒下了。

當家人詢問他是否要去醫院的時候,他竟搖了搖頭,給出了否定的答案。

等他們再次詢問時,老人已經沒了反應,離開了人世。

8年後,1978年12月29日,上海的一個公墓大廳才舉行顏福慶骨灰安放儀式。一位30年來為顏福慶理髮的王師傅放聲大哭。

這位撐起了中國近代醫學半邊天的醫學泰斗,卻以如此悲慘的方式隕落了......

彩蛋:顏福慶全家一同抗日,他妻子曹秀英辦了一所孤兒院,收容戰時無家可歸的孤兒;他長女受訓成為中國第一批女飛行員;長子抗戰爆發時尚在美國留學,顏福慶寫信叫他馬上回國參加抗日戰爭。

傅萱.顏福慶 一生為醫學教育謀發展[J].中國衛生人才,2014(03):70-71.

醫學傳奇人物 顏福慶[J].中南大學學報(醫學版),2012,37(02):1.

高晞. 顏福慶與中國現代醫學[N]. 文匯報,2007-09-23(008).

王曉君.中國西醫泰斗顏福慶[J].世紀,2005(02):56-59.

劉笑春.湘雅醫學院簡史[J].中國科技史料,1985(01):52-57.

書籍:《顏福慶傳》 作者:錢益民、顏志淵

紀錄片:《大師之顏福慶》、《百年湘雅》

他撐起了中國近代醫學的半邊天,卻被親手創辦的醫院拒之門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