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慶鎮」門牌》見證肇慶歷史沿革 曾經是一個鎮,歸屬於高要

一個“肇慶鎮”門牌,見證了肇慶和高要“分分合合”的千年歷史。高要一直是老大,肇慶屬其行政中心。肇慶與高要自古本一地,只是先後有名而已。

《“肇慶鎮”門牌》見證肇慶曆史沿革 曾經是一個鎮,歸屬於高要

端州老城內僅存的幾塊“肇慶鎮”門牌了

肇慶與高要的來源,“分分合合”的千年歷史:

  • 高要,因境內羚羊峽有居高扼要之勢而取名“高要”。
  • 高要建縣於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漢武帝平定南越之後,將在現今的高要區、肇慶市區、高明和三水西部、雲浮東部等地設置“高要”。端州,始得名至隋開皇九年(589年),“端州”一直都是高要的治所所在地。
《“肇慶鎮”門牌》見證肇慶曆史沿革 曾經是一個鎮,歸屬於高要

高要城區

  • 大業三年(607年)廢州置郡,端州改為“信安郡”。
  • 唐高祖李淵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平肖銑,於武德五年重置端州,轄高要、平興兩縣。
  • 唐玄宗李隆基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改端州為高要郡。將樂城歸併入悅城,仍隸晉康。
  • 唐肅宗李亨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又復端州,省去高要郡,仍以高要為治。
  • 宋哲宗趙煦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十月,徽宗趙佶登位,升端州為興慶軍。
  • 重和元年(公元1118年)冬十月,宋徽宗又升興慶軍為肇慶府,並賜御書“肇慶府”額,意為“開始帶來吉慶”,治所不變,仍設高要。守臣們又在府署前建樓臺,以御書“肇慶府”三字制匾懸於樓上(今紅樓),肇慶之名,由此開始。沿用至今已有860多年。
《“肇慶鎮”門牌》見證肇慶曆史沿革 曾經是一個鎮,歸屬於高要

肇慶府”三字制匾懸於樓上(今紅樓)

  • ..................................................
  • 辛亥革命後,府制撤銷,高要初屬粵海道。
  • 民國三十三年(公元1944年)9月13日,高要縣府遷去大灣西坑。9月16日高要縣城肇慶淪陷,日偽統治了縣城。同年11月,高要縣府再由大灣西坑遷往二區雲路村。
  • 民國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1月,高要縣府三遷蓮塘荷村。
  •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8月17日縣政府各機關從荷村遷回肇慶。
  • 1949年10月18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第四兵團進入肇慶鎮,高要獲得解放。
  • 1949年11月20日,高要縣肇慶鎮改建為肇慶市(縣級),管轄東至民樂路、西至三榕峽口、北至北嶺山、南達西江區域,管轄人口約5萬。
  • 1950年3月,撤銷肇慶市建制,恢復高要縣肇慶鎮。同月,西江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改稱西江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肇慶鎮”門牌》見證肇慶曆史沿革 曾經是一個鎮,歸屬於高要

​ 當時的西江專署專員譚天度

  • 1952年12月撤銷西江區專員公署,所屬各縣改隸粵中行政區,以佛山市為治所。
  • 1956年1月4日,國務院批准撤銷粵中行政區,改設高要專區,管轄高要、四會、雲浮、廣寧、懷集、鬱南、德慶、新興、羅定、封川、開建等十一縣,辦公地點設在高要縣肇慶鎮。1958年4月11日,肇慶鎮復改市建制(縣級)。12月1日,高要專區所屬各縣與原佛山專區的台山縣、新會縣、開恩縣、高鶴縣江門市合為江門專區,成立江門專署,以肇慶為治所,同月6日,肇慶市復改為高要縣肇慶鎮。
  • 1961年4月2日,江門專署改為肇慶專署,肇慶鎮又升為肇慶市(縣級),高要縣與肇慶市從此分治,高要縣仍以肇慶市為治所,直至1988年遷新縣城南岸鎮。
  • 1968年,成立高要縣革命委員會,1970年高要縣屬肇慶地區革命委員會管轄,1979年恢復高要縣人民政府建制,隸屬肇慶地區行政公署。
  • 1988年1月,國務院批准撤銷肇慶地區,升肇慶為地級市,設立端州、鼎湖兩個市轄區,原屬肇慶地區的高要、四會、廣寧、懷集、封開、德慶、雲浮、新興、鬱南、羅定等十個縣歸肇慶市管轄。同時,高要縣所屬廣利、永安、沙浦3鎮劃歸鼎湖區管轄,總計面積499.7平方公里。
  • 高要將縣城遷到西江南岸,正式開啟了一河兩岸各自為政的歷史。
《“肇慶鎮”門牌》見證肇慶曆史沿革 曾經是一個鎮,歸屬於高要

閱江大橋

  • 1993年9月28日,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撤銷高要縣,改設高要市(縣級),由廣東省直轄,委託肇慶市代管,下轄原高要縣的行政區域19個鎮。346(含居委會26個)個管理區,1484個自然村。
  • 2015年,國務院批覆同意廣東省調整肇慶市部分行政區劃,同意撤銷縣級高要市,設立肇慶市高要區。

總的來說,“肇慶”“端州”,歷來是整個“高要”的行政中心所在地的地名。“分分合合”的千年歷史。

端州城裡仍有高要的產物

  • 高要和肇慶中心城區在歷史上同屬高要縣,高要與端州兩地發展長期互為一體。前高要市政府駐地曾長期設在現時的端州城區,因此,高要現在仍有不少機關部門、公共設施和產業項目留在端州城區。
  • 肇慶市高要區人民醫院前身是肇羅醫院,始建於民國初年。1950年9月更名為高要縣縣立端江醫院,1956年8月更名為高要縣人民醫院,
  • 1993年9月命名為高要市人民醫院,現已更名為肇慶市高要區人民醫院。
《“肇慶鎮”門牌》見證肇慶曆史沿革 曾經是一個鎮,歸屬於高要

2、高要學宮

  • 高要學宮位於肇慶市正東路。又稱文廟,肇慶府學宮。始建於北宋崇寧初,元末遭兵毀,明洪武二年(1369年)重建。曾是肇慶最為重要的教育機構,是我省僅存的一座明代府級學宮,屬於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肇慶鎮”門牌》見證肇慶曆史沿革 曾經是一個鎮,歸屬於高要

高要學宮

3、肇慶一中

  • 肇慶一中前身是宋朝名相包拯當年在端州創辦的星巖書院,始創於1041年,1950年改稱為高要縣第一中學。1953年該校由寶月臺遷至今址,稱肇慶市第一中學。
《“肇慶鎮”門牌》見證肇慶曆史沿革 曾經是一個鎮,歸屬於高要

肇慶一中

.........................................

  • 肇慶市歷史沿革資料。
  • 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