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羹堯被貶爲杭州大將軍後,如果收斂認錯,雍正還會殺他嗎?

李瑜林


雍正要殺年羹堯的想法,幾乎是在年羹堯平定青海叛亂後,回到京城不久就註定了的,貶為杭州將軍,不過是死前的一個緩衝罷了。



也就是說,沒立刻殺他,只是作為皇帝的雍正,不想朝野議論他翻臉太快,人一立功便鳥盡弓藏,兔死狗烹,那樣,人家還怎麼敢給他賣命?

所以,貶為杭州將軍後,年羹堯即便痛改前非,真心認錯,雍正照樣會殺他不誤,照樣會收拾功臣。因為,年羹堯的所作所為決定了會如此,雍正陰險的性格和眼裡揉不得半粒沙子的脾氣決定了會如此。



年羹堯貪財好色,這還好點,作為皇帝,空易設身處地理解,不為財色,在戰場上旦不知暮,朝不知夕,他那麼拼命做什麼?但問題是,年羹堯不立場不堅,心不專一,明顯是自己的人,提拔重用也是因為自己作為皇子王爺在罩著,否則一個奴才能走多遠、 能升多高?但他坐著雍正的順風船,卻隔三差五往八爺府裡跑,這不是懷有二心嗎?皇帝最擔心的就是這樣的人,最痛恨的,也是這種人,自然要清算。

後面發生的事,就更加讓人覺得匪夷所思了,雍正讓孫嘉誠到軍中協助年羹堯,但年羹堯卻因為孫嘉誠太直,而一刀殺了他,這讓雍正的臉往哪裡放?



加上,雍正是個疑心很重的皇帝,戰功赫赫都會遭他忌諱,何況還腳踩兩隻船,自然刀磨得極懷一,直待年羹堯把頭伸出來。


帝國的臉譜


雍正還會殺了年羹堯。

年羹堯被貶為杭州將軍,這只是雍正殺年羹堯整個計劃的一個環節。

年羹堯早年不但是雍正在淺邸的奴才,而且使雍正的大舅子(其妹是雍正的妃子),年羹堯文武雙全,是個難得的人才,因此雍正繼位後,重用年羹堯,讓他擔任撫遠大將軍,年羹堯也不負眾望,平定叛亂,立下大功。



立下大功的年羹堯,被雍正視為“恩人”,此時雍正和年羹堯的關係非常的好,歷史上記載“朕實不知如何疼你,方有顏對天地神明也”,此時無論年羹堯的河中請求,雍正都一一滿足,年羹堯平定叛亂第一次歸來,雍正為其舉行了隆重的歡迎儀式,文武百官都到郊外迎接,王公以下官員一律跪接,可以說此時年羹堯走上了人生的巔峰。

《易經》中“亢龍有悔”,隨著巔峰的結束,迎接年羹堯是地獄。

在雍正二年,年羹堯第二次來京後,雍正對年羹堯的態度發生180度大轉彎,一方面王公大臣說了年羹堯的壞話,另一方面是雍正懷疑年羹堯有不臣之心,此時的雍正家下決心要殺了年羹堯,年羹堯的罪狀是,貪汙受賄,結黨營私,不受臣道等等。



從以上敘述,我們可以看出雍正和年羹堯的關係由“恩人”,急劇下落到“仇人”,雍正貶年羹堯為杭州將軍,不是一個孤立的事件,它是一連串事件的一個組成部分,雍正已經下決心殺年羹堯,所以即使年羹堯有所收斂,也不會放過他。

從雍正的性格分析,雍正也不會放過年羹堯。

雍正的性格是喜怒不定,好走極端,殘忍刻薄,疑心重,自尊心極強。

雍正喜怒不定的評價是康熙評價的,評價的極為中肯,康熙要雍正戒急用忍,雍正喜的時候說“恩人”,怒的時候罵大臣是“豬狗不如”,在處置年羹堯的時間中,就充分反應雍正喜怒不定,好走極端

的性格,從這一點上說,即使年羹堯有所收斂,雍正依然不會放過他。



雍正殘忍刻薄,康熙仁慈。雍正對待自己的兄弟,不止囚禁自己的兄弟,而且罵他們“阿其那,塞思黑”,直到乾隆時期才恢復他們的宗籍,從雍正對待兄弟的殘忍刻薄,所以即使年羹堯有所收斂,也不會放過他。

雍正性格疑心重。雍正利用密摺制度,監視群臣。在處置年羹堯時期,社會上有“帝出三江口,嘉湖變戰場”的民謠,雍正在給年羹堯的奏摺中寫到“想你若自稱帝號,乃天定數也,朕亦難挽”,雍正皇帝懷疑年羹堯造反。自古皇帝的疑心都重,漢武帝聽信讒言,導致太子死亡,就是一個例子。所以即使年羹堯有所收斂,也不會放過他。

雍正性格自尊心極強,自尊心心本身是個好事,但是雍正自尊心極強,雍正給大臣的奏摺的硃批中“參劾你的人甚多,朕力排眾議,任用於你,你可不能讓朕丟顏面”,可以看出雍正自尊心強,好面子。年羹堯是跟隨雍正多年的奴才,兩人一度關係很好,當年羹堯的不法之事越來越多,參奏年羹堯的大臣越來越多,實際上雍正皇帝的面子也掛不住,所以即使年羹堯有所收斂,也不會放過他。



從雍正喜怒不定,好走極端,殘忍刻薄,疑心重,自尊心極強的性格分析,即使年羹堯有所收斂,雍正也不會放過他。

所以說,雍正處置年羹堯的整個事件中,貶為杭州將軍只是計劃的一部分,從雍正性格分析來看即使年羹堯有所收斂,雍正也不會放過他。


我是一個小書蟲


如果就雍正本人而言,也許會留有餘地!但更多時候還需要看年羹堯自己能不能端正自己,以及評估年羹堯以外其他官方勢力的力量,很可惜雍正沒有看到這一天,最後也只能選擇痛下殺手。

雖然年羹堯的囂張跋扈讓雍正一人再忍,無可忍後處理年羹堯不斷削其官位時也是雷厲風行,但雍正在相當長的時間裡還是留有餘地,希望這個老部下能夠重新回到自己的身邊,很可惜這個時候年羹堯的思想都已經發生了改變,他已經不是早年那個順聽順從的奴才,甚至可能還在想著如何讓雍正知難而退,可惜他全忘了!兩人的關係是皇上和臣子,而不是對等身份。



雍正繼承皇位後,隨即開展了一系列的改革,這些改革過程中也得罪了太多的地方勢力,所以雍正也迫切的希望自己在短期之內能夠迅速建立自己的政績,來對抗各方的反對力量,年羹堯在西北的軍功恰恰完成了這一點,所以一時間年羹堯受獎無數,位極人臣!可偏偏也在這一刻,雍正卻發現年羹堯似乎逐漸成為了最大的反對派。

西北變成了年羹堯獨立的軍事王國,全國的官員選拔竟然變成了“年選”,年羹堯和他的集團越來越脫離了雍正的控制,在雍正多次警告無效的情況下,雍正自然要選擇下狠手,以削弱自己力量為代價來打擊年羹堯集團,但這一刻的雍正未必願意下死手,畢竟此時剛是即位初期,各方反對力量還未平定,反倒先對自己人開刀,這樣的損失對自己來說也未必承受的了,所以雍正並沒有選擇徹底下死手,安排年羹堯前往江浙重地擔任杭州將軍,這一時期雍正並沒有選擇放棄。



但這一刻也有太多雍正自己無法控制的事,作為雍正繼位期間所樹立的最大招牌,年羹堯過於自信的認為自己這個形象代言人不會輕易被雍正自砸招牌,即便從西北被打壓到杭州,也拒絕向雍正認錯,同一時間也過於自信的高估了自己建立的王國,和低估其他反對雍正的力量,自己原有的勢力見年羹堯大事不妙紛紛起身反水,早先反對雍正的各方勢力更是趁機向年羹堯發起攻擊,在遭到幾乎全國官方勢力的集體攻擊之下,即便對年羹堯保留一絲餘地的雍正也難以再有所保留,為了平衡各方勢力,最終選擇痛下殺手!


遼寧資深球迷


看到這個問題,莫名其妙地想到法國大革命時期羅伯斯庇爾的一句名言:“路易必須死,因為共和國必須生。”

年羹堯必須死,倒不是因為雍正必須生,而是雍正必須採用這種手段來維護自己的名聲。

很多人認為年羹堯死於功高蓋主,桀驁不馴,這自是他的取死之道。但是,真正導致年羹堯敗亡的,是他沒有順從雍正的意願,在西寧殺了九阿哥允禟。

雍正即位以來,對於昔日的政敵亦即自己的兄弟們毫不手軟。允禟被髮至西寧軍中效力,由年羹堯看管,看來還算不錯,實際上是借刀殺人之計——允禟必須死,而雍正不想溼手,是以交給年羹堯處理。

這是隻可意會、不可言傳之事,以年羹堯對雍正的瞭解,不可能不知道主子的真實意圖。可是年羹堯卻在偏偏在這件事上犯了渾,遲遲不對允禟動手,甚至聽從幕僚的建議,對允禟禮遇有加。雍正一急之下,暗示變成明示,給年羹堯下了一道密旨,大意是青海用兵,是先帝生前最後一件大事,如果不是徹底平息叛亂,不足以告慰先帝。年羹堯受命料理此事,任重道遠,必須充分授權。倘若軍前有人作亂,不問身份,便宜處置,可先斬後奏。

話說到這個份上,年羹堯仍然不理會雍正的深意。他或許考慮允禟畢竟是先帝之子,如果對允禟下手,只需安一個莫須有的罪名,然而普天之下,都知道是他殺了允禟。作為一介外臣,他又何必這樣介入雍正的兄弟之爭,落個惡人之名呢?更現實一點說,萬一雍正去世得早(實際上也沒活太長),他也不必因為殺了允禟,而招致宗室的怨恨。不管出於什麼考慮,總之年羹堯始終沒有動允禟一根毫毛,上報給雍正的奏摺,也沒有說允禟的壞話。而且,雍正給他的那道密旨,他倒是收得好好的,也沒有繳回之意。這就相當於把雍正的把柄抓在手裡了。雍正對於這樣一位不懂事的手下,說實話,早就起了殺心。再派人到西寧軍中打探,發現年羹堯的部下,大多對允禟心懷好感,這自然是“上有所好,下必從之”,如果不是年羹堯對允禟好,以他的治軍之嚴,部下又何至於此?這是大是大非的問題!雍正得到密報,基本上已經判了年羹堯死刑,至於貶他為杭州將軍,只不過是政治上的凌遲之術,就算年羹堯幡然醒悟,收斂認錯,又於事何補?


龍鎮


我認為如果此時年羹堯收斂認錯,雍正可能不會殺他。


首先,雍正為什麼要殺年羹堯?因為年羹堯性格太過驕傲跋扈。

年羹堯年紀輕輕就科舉高中,是進士出身,並受到當時的權相明珠的賞識,娶了明珠的孫女。因此年羹堯藉著明珠的關係結交了很多王公貴胄,比如九阿哥胤禟。胤禟是雍正的死對頭,年羹堯與胤禟的交往,也成為後來他被雍正降罪的一個原因。

年羹堯少年得志,加上性格驕傲,因此頗有些目中無人的姿態,經常跟頂頭上司鬧彆扭。但因為康熙喜歡他,所以一直官運亨通。而當時的胤禛,擺出一副孤臣的樣子,從不拉幫結派,顯然不可能去結交春風得意的年羹堯。

康熙四十八年康熙大封皇子,年羹堯一家隨著所在的旗份佐領,被分到雍親王胤禛屬下,與胤禛建立了主屬關係。後來胤禛從自己屬下的佐領中挑選側福晉,恰好選中了年羹堯的妹妹,兩個人結為郎舅關係。但是他與不必像胤禛的其他屬人那樣巴結著主子胤禛,年羹堯有資本去觀望局勢,看哪位皇子會隆登大寶,而不是把寶全壓在胤禛身上。

康熙晚年,眾皇子的奪嫡鬥爭進入白熱化後,胤禛才通過打壓和拉攏的手段,終於收服了自己這位大舅子,讓他為自己所用。康熙突然駕崩後,川陝總督年羹堯穩住了在西北領軍的撫遠大將軍王胤禵,雍正能夠平穩登基,沒有出什麼亂子。這是年羹堯替雍正立的一大功績。

雍正登基後,年羹堯又以川陝總督、撫遠大將軍的身份擊潰了反叛的羅卜藏丹津,取得西北大捷。一時間,雍正對年羹堯的寵愛無以復加,甚至很多政務都與年羹堯私下商議。

但是年羹堯並沒有對雍正的寵愛表現出誠惶誠恐、感激涕零的樣子,因為他為人太過驕傲了,這讓雍正感覺自己的付出沒有得到回報,自然產生了對年羹堯的不滿。

前面說過,年羹堯性格張揚跋扈,現在得到皇帝的寵信,尾巴更是翹到天上去了,得罪了很多大臣。比如他繞過吏部直接推舉了很多官員,得罪了吏部尚書隆科多;他獨掌西北的財政大權,又得罪了主管戶部的允祥。隆科多和允祥都是雍正信任的重臣,年羹堯都不把他二人放在眼裡,更別說其他普通官員了。

更嚴重的是,西北大捷後,年羹堯回京慶功,他的倨傲無禮,也得罪了敏感的雍正皇帝。君臣二人的性格完全不合拍,因此最終走向了分手。

首先雍正挑年羹堯奏摺中的各種毛病,比如說他把“朝乾夕惕”寫為“夕陽朝乾”(據《清實錄》,而《清史稿》則做“夕惕朝乾”),是不想把“朝乾夕惕”這樣的好詞用在雍正身上。

然後雍正將年羹堯由川陝總督升為杭州將軍,但實際上是免了他撫遠大將軍的職務,解除了他的兵權,這叫明升暗降。年羹堯自知大禍臨頭,但也無可奈何,只得赴任。他走到一半不走了,心懷僥倖說希望能進京當面向雍正訴說冤屈。結果雍正大怒,說乾脆杭州將軍也別當了,將年羹堯降為閒散章京,聽候新任杭州將軍的安排。

最終雍正下旨讓人把年羹堯押送進京,並給他定下九十二款大罪,讓他自裁了。

可以看出,年羹堯被賜死,主要是由於他性格驕縱跋扈。如果他能及時服軟,雍正可能不會殺他。雍正在年羹堯死後,對他的父親、兄弟、妹妹以及外甥都不錯,可見雍正沒那麼恨年羹堯。

況且雍正在寵愛年羹堯的時候,在給他的硃批中說了很多肉麻的話,比如:“我二人做個千古君臣知遇榜樣,令天下後世傾慕流涎就是矣。”還有“卿之感固一日不能忘,而朕之憐實不能一時不念也。”如果不是年羹堯真的讓他忍無可忍,他又怎麼好意思撕破臉皮呢。總不能以前有功勞時,叫人家小年年;現在新人換舊人,就把人殺了吧?



夢露居士


年羹堯是雍正朝初期威名赫赫、炙手可熱的權臣。他於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中進士,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被攫為四川巡撫。康熙在位末期,年羹堯率軍一舉平定準噶爾策妄阿拉布坦發動的侵藏戰爭,立下大功,特授四川總督,不久又兼理川陝總督。年羹堯身為封疆大吏,在康熙身後諸子爭奪皇位的激烈角逐中,堅決支持皇四子胤禛,並博得了胤禛的信任和重用。

雍正登基後,攫升年羹堯為撫遠大將軍。雍正元年(1723),又授予他二等哈哈番世職,不久又加封太子太保銜。這年6月,雍正詔命年羹堯以川陝總督兼理雲南政事,所有西南邊疆事務,雲南督撫們都要參照年羹堯的意見行事。次年,又被封為一等公。年羹堯擁立有功,從此青雲直上,成為雍正帝政治活動的左膀右臂。

史載,年羹堯的確曾為雍正朝早期的社會安定立下過汗馬功勞。然而,他自恃皇帝寵信,又屢立大功,野心逐漸膨脹,最終犯了越權枉法、干預朝政的大忌。據說位高權重後,他氣焰囂張,行文諸督撫,必書官直斥其名;入朝覲見,令直隸總督、各地巡撫跪地相迎送,諸王大臣到郊區迎送,他亦傲慢不為禮;在邊疆,蒙古諸王公見他必行跪禮,即便對雍正本人的諭旨和意見他也敢任意駁辯,以至於雍正與年的關係由親密無間變得日趨緊張,最終由寵年變成除年。其實,除以上原因外,最主要的一條恐怕是因為年羹堯的肚子裡藏著太多有關“胤禛奪嫡”的秘密了。

雍正三年(1725年)3月,天現“日月合璧,五星連珠”的祥瑞,內外大臣紛紛上表稱賀。川陝總督、撫遠大將軍年羹堯也呈上了賀表,文中卻不慎將“朝乾夕惕”錯寫成“夕陽惕乾”,這或許是師爺的筆誤,雍正卻極為認真,以“羹堯不以‘朝乾夕惕’許朕,則羹堯青海之功,亦在朕許不許之間未定也”。竟將年羹堯以往所立大功一筆勾銷。

同年5月,雍正命年交出撫遠大將軍印,並革除其川陝總督要職,改授杭州將軍。不久,又罷免了年杭州將軍一職,給了個閒散章京的虛職,又削奪其公爵之位,降為拜他喇布勒哈番( 騎都尉之意)。10月,詔令逮捕年羹堯,將他拘至北京,交議政王大臣、九卿、三法司治罪。

年羹堯在杭州被捕前,已預感到大勢不妙,於是將日常公私往來的書信函札全部焚燒,但後來浙江巡撫福敏在奉命查抄年府時,還是在灰燼中搜得手抄本兩冊。書名《讀書堂西征隨筆》,作者汪景祺,書中還附有年的自述。雍正看後異常震怒,在書中批示雲 :“悖謬狂亂,至於此極。惜見此之晚,留以待他日,弗使此種得漏網也”。因事情牽涉年羹堯,雍正大為重視,隨即興起文字大獄。

1726年(雍正3年)1月,年羹堯被定以92大罪,其中大逆不道之罪5項,《西征隨筆》為第3條罪狀:“汪景祺《西征隨筆》,見者髮指。羹堯亦云曾看過,視為平常,不行參奏,大逆之罪三 ”。不過一本日記而已, 雍正用詞語氣卻如此嚴重,年在他嘴裡罪孽之深重,至此已經不可饒恕了。

雍正將年羹堯賜死,將其父年遐齡、兄年希堯革職拿問,子年富斬立決,其餘15歲以上子侄皆發配往廣西、貴州、雲南等西南極邊煙瘴地區充軍,且永不赦回。他的所有親戚、下屬、候補文武官員者,俱革職,且永不敘用。年羹堯的老婆因為是愛新覺羅宗室女,免治罪,發還孃家。《西征筆記》的纂寫者汪景祺也被斬立決,其親朋好友均遭發配寧古塔給披甲人為奴。由此可見,即便當初年羹堯被貶為杭州大將軍後,能夠收斂鋒芒,閉門思過,並主動向雍正承認錯誤, 肯定還是難逃此劫,為什麼?一是功高震主,二是知道太多秘密,三是他的社會影響力和勢力已尾大不掉,黨羽遍佈朝野,還有一幫文人圍繞著他,為他歌功頌德,大造聲勢、輿論。這些都是雍正不願意看到並極為忌憚的,他不僅要消滅年本人,還要根除他的一切影響,因此,無論年羹堯怎麼做都難逃一死。

【答題不易 剽竊必究】【插圖源自網絡】


鐵馬冰河wu


連個饒,其實後期已經上了雍正的必殺大名單連功勞作為雍正的家奴,能夠一步步成長為獨當一面的大將軍,雍正對於他的幫助和愛戴其實已經給足了,他,所有的榮耀,這個期間,作為年功勞來說,就應該能夠很好的,去報效雍正,而並不是像後期所表現的那樣,驕橫跋扈,其實他是完全可以很好的善終的


我們看甄嬛傳當中的年妃,華妃在雍正面前其實是非常的有地位的,雍正對他也非常客氣,最主要的原因就在於是,年羹饒的關係


但到了後期,年羹堯很明顯就已經,背離了當時的初中開始驕橫跋扈起來,甚至不惜對雍正皇帝有各種調戲,雍正皇帝其人,也算是雄才偉略怎麼可能讓一個奴才對自己指手畫腳甚至危害自己,所以在這一方面,雍正皇帝,是絕不留情,大力打壓的,幾次下來就將年羹饒徹底的打壓下去的氣焰,


我們看雍正皇帝首先將又年羹饒的妹妹,也就是甄嬛傳當中的華妃給廢掉,其目的就是為了徹底的,給,年羹堯一點警告,但連功勞並沒有在這方面有多少收斂,這樣雍正皇帝就對他不客氣,直接將他貶到了杭州,可是聯通的還是,這是自己事,公,大於過,所以,辭繼續幹出一些,挑戰雍正皇帝的事,所以最終被雍正皇帝找到了由頭,徹底的將它消滅掉,其實主要的,緣由我們會分析的非常清楚,就是年羹饒忘乎所以的,做了不合自己時宜的事兒,最終他的心,失敗也就成了必然。


微涼61203


不會殺!雍正一直想要保住年羹堯,因為這是雍正與群臣的博弈籌碼!百官想殺年羹堯只是一個藉口,目的是阻止其推行火耗歸公。而雍正最討厭被人要挾。由此可見,雍正即便有心殺他,也不會向群臣妥協的!

雍正把年羹堯一貶再貶的目的就是讓他卑微,如果他收斂了,那麼百官就沒有彈劾他的口實,雍正就可以名正言順的跟百官對質。然後百官也只能認了。

其次,雍正曾用兩個字,恩人,來形容年羹堯。因為年羹堯確實是救了雍正。由於八爺做空了國家財政使得雍正朝政吃緊,加上西北用兵雍正很難騰出手來處置八爺。正是年羹堯平定叛亂,才給了雍正剿滅八爺黨的機會!八爺才是雍正的心腹大患!雍正在當時是真心不想殺年羹堯,一是因為君臣情深,二是還需要年羹堯保駕護航。


由此可見,年羹堯只要用對方式,保命還是可以做到的!


優己


雍正對年羹堯還是非常看重的,那些說年羹堯幫助雍正矯召篡位的傳言先不談,單是他在西北震懾老十四的功勞還是有的,況且雍正登基後,內政不穩,一直受到八爺黨人的刁難,這讓雍正非常頭疼,好在年羹堯在外能穩住西北,維護了國家安定,皇帝對他非常滿意,經常在奏摺里拉家常,噓寒問暖,很有意思。



還會寫出朕就是這樣的漢子……有興趣可以看看雍正給官員的批覆,有的很像是小學生寫的,特別接地氣。

皇帝給年羹堯的封賞實在是太多,什麼大將軍,一等公,太保之類的,都是高官,只要他能配得上,有什麼榮譽先給他,但正是這樣的恩寵,漸漸的讓年羹堯不知道何為天高地厚,忘了自己就算官做的再大,也是皇家的奴才,也還是一人之下,不僅他自己狂妄至極,就連身邊的人也漸漸起了心思,有傳聞稱,身邊的人勸說他讓他自立為王,他並沒有立刻表態是拒絕還是同意,想了很久,觀察了一下天象,認為自己做不了皇帝才作罷,不管此傳聞真假,但年羹堯這種雄霸一方的封疆大吏,大權在握,手握重兵,這種傳言出現十分正常。



那麼如果年羹堯稍微收斂一下,雍正會不會放過他呢?一定不會。

年羹堯從權利的頂峰被一扁再扁,最後做了守門軍仍然擺不正自己的位置,從他的行為來看,年羹堯此人絕不是那種能夠收斂低調的人,即便他可以做到這一點,但皇帝心中已經厭惡他,而自古以來的皇帝都有一個通病,就是對自己的權利極度敏感,決不允許有任何人染指,皇帝殺心已起,就算年羹堯真的收斂,按照他張揚的個性和雍正多疑的性格,日後的日子也並不會太平,死是早晚的,可能還會牽連更多的人。


軍事一點通


從現有史料來看,雍正帝起初是不想殺掉年的。

雍正三年,雍正帝在將年羹堯調任杭州將軍時的諭旨中寫道:

“朕此生若負了你,從開闢以來未有如朕負心負心之人也”。

“朕一切賞罰,若有一點作用籠絡,將人做犬馬待的心,自己亦成犬馬之主矣”。

杭州將軍是從一品。清軍入關後,在各省駐紮八旗軍。駐防八旗軍的最高首長即這些駐防將軍,當時全國總計設立了十幾個駐防將軍,杭州將軍雖然與當年的大將軍沒法比,但還是高級將領,雍正此舉也可看出當時尚無殺年之心。

但年不滿三十歲即任四川巡撫,成為封疆大吏。可謂少年得意慣了的,又自認為立了不世之功。因而在杭州將軍任上仍負氣自傲,不知悔改,繼續驕橫逸奢。

年羹堯調職後,內外官員早就看不慣年之作為,此時更加看清形勢,紛紛上書揭發其罪狀。於是雍正帝即以俯從群臣所請為名盡削年羹堯官職。雍正帝還表示:朕亦只得顧朕君道,而管不得你臣節了,也只得天下後世,朕先佔一個是字了。並於當年九月下令捕拿年羹堯押送京城會審。但在是否處死年羹堯問題上號稱明斷的雍正帝顯然也是躊躇不決。

此時據傳一隻老虎的出現決定了年羹堯的生死。雍正三年(1725)十二月初,有一白虎入京城至年羹堯宅,官兵趕來將虎殺死,相傳年羹堯出生時有白虎之兆,故他是白虎託生,現虎死年家,顯然不是什麼好事。雍正帝深信“天人感應”說,認為這是上天告知讓年羹堯死,於是便下諭旨宣佈年大罪九十二,將年羹堯削官奪爵,賜自盡。年氏子弟為官者,革職。年滿十五者發配雲南,未滿十五者,待其十五歲後,也遣。

雍正三年(1725年)十二月,領侍衛內大臣馬爾賽和步兵統領阿齊圖來到獄中向關押的年羹堯傳旨:歷觀史書所載,不法之臣有之,然當未敗露之先,尚皆為守臣節。如爾之公行不法,全無忌憚,古來曾有其人乎?朕待爾之恩,如天高地厚,意以爾實心報國,盡去猜疑,一心任用。爾乃作威作福,植黨營私,辜恩負德,於心果忍為之乎?……朕統御萬方,必賞罰分明,方足為治。爾悖逆不臣至此,若枉法曲宥,曷以彰憲典而服人心?今寬爾磔死,令你自裁……爾非草木,雖死亦當感涕也。

年羹堯聽完,卻遲遲不肯自裁。雍正帝此時決心已下,令年羹堯的對頭蔡珽為監刑官,在多次催逼之下,年羹堯最終不得不在雍正三年(1725年)十二月二十一日上吊自殺。

在雍正二年(1724年)五月間,年羹堯的幕僚汪景祺就對年羹堯說過:鳥盡弓藏,古今同概……舉酬勳之典,受殊爵之榮,位極人臣,威似王者,又何所苦而反乎?橫加猜疑,致成嫌隙。進不得盡其忠節,退不得保其身家,撫馭乖方,君臣兩負。嗚呼,千古之豪傑英雄所為椎心而泣血者也……疑也、畏也、怒也、厭也,以此四者待功臣,有不兇終而隙未者乎?

年也是進士出身,讀過書的人,可惜被勝利衝昏了頭腦,忘了功高者不賞、功高者震主的古訓。在皇帝“朕的恩人”的稱呼下不僅沒警惕,而且直接真把自己當成了皇帝的恩人,下場著實可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