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外國人眼中的「中國傳統思想」,值得我們深思!

一個外國人眼中的“中國傳統思想”,值得我們深思!

在其煌煌鉅著《中國科學技術史》中,英國學者李約瑟(Joseph Needham)提出了一個困擾世人的難題:“儘管中國古代對人類科技發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貢獻,但為什麼科學和工業革命沒有在近代的中國發生?

這就是著名的“李約瑟難題”,或稱“李約瑟之謎”。很多人把李約瑟難題進一步推廣,出現了“中國近代科學為什麼落後”、“中國為什麼在近代落後了”等問題。對此類問題的爭論,一直非常熱烈。

一個外國人眼中的“中國傳統思想”,值得我們深思!

然而,很多人卻未注意到李約瑟的另一個觀點:即認為傳統的中國科學思想(以道家思想為主),雖未能促成近代科學的產生,但卻有可能為未來的新科學開闢道路

在李約瑟看來,中國古代的許多技術發現不是近代科學,也不是理論科學,而是經驗科學。它們與近代科學有很大的區別。但這並不意味著,中國古代沒有產生萌發科學的思想

一個外國人眼中的“中國傳統思想”,值得我們深思!

正如我們將古希臘哲人對於自然界的探究,視為西方科學的開端;中國古代哲人也很早就在思索“我們所生活的世界的自然”。“只是由於種種原因,它沒有得以發展。

李約瑟從氣候、地理、社會和經濟四個方面的條件,考察了中國與西方的不同。並提出瞭如下令人震撼的假設:“如果中國具有像西方那樣的氣候、地理以及社會、經濟,那將是中國人,而不是歐洲人發明科學技術和資本主義。”

他甚至說,如果那樣的話,“西方人就不得不學習方塊字,以便充分掌握近代科學技術,就像現在中國科學家不得不學習西方的語言一樣。”

一個外國人眼中的“中國傳統思想”,值得我們深思!

李約瑟一直堅持認為,不應把傳統的中國科學視為近代科學的一個失敗原型。他指出,道家思想保存著“內在而未誕生的、最充分意義上的科學“。尤其是當他把中國科學傳統與相對論、量子力學進行比較時,他發現中國古老的“有機哲學”好像是現代科學的一種先覺

在李約瑟看來,現在的科學不是終極的,而是暫時的,今天的科學絕不等同於未來的科學。在保持其普遍性和連續性的前提下,科學還要變革。而在這場變革中,在產生未來新科學的過程中,中國科學傳統將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個外國人眼中的“中國傳統思想”,值得我們深思!

1953年,李約瑟在第七屆國際科學史大會上所作的報告中,討論了中國有機論思想的意義及其對歐洲的影響。他批評了某些外國學者和中國科學家,將作為中國原始科學基本原理的“陰陽”學說和“五行”理論,當作迷信而不屑一顧;認為它們產生了一些代表文明的東西,並且促進了其他文明的發展。

一個外國人眼中的“中國傳統思想”,值得我們深思!

李約瑟把中國的有機論思想稱為“形態學的宇宙觀”。並認為中國古代取得的一系列科技成就,包括中國首先發現磁石的指極性、中國數學的代數特徵等,都不是偶然的巧合。

他指出:“在某種意義上講,道家的全部思想是一種力場的思想。一切事物都根據它們自己定位,不用任何指示,也不需用任何機械的強迫。”

一個外國人眼中的“中國傳統思想”,值得我們深思!

總之,李約瑟對中國科學傳統充滿激情並很有信心,他說:

“直到17世紀中葉,中國和歐洲的科學理論大約處於同等水平。僅僅在那段時間之後,歐洲思想才開始迅速向前發展。但是,引導其前進的笛卡爾、牛頓機械論觀點,不能持久地滿足科學的需要。把物理學看作是對更小的有機體之研究和把生物學看作對更大的有機體之研究的時代必將來到。那時,歐洲並且整個世界便能使用一種非常古老的、充滿智慧並且絲毫沒有歐洲特色的思想模式。”

一個外國人眼中的“中國傳統思想”,值得我們深思!

一個外國人尚且認為中國人的“特殊天才”、“冷靜頭腦”,可用於把西方世界從它所陷入的機械唯物論和唯科學主義的深淵中解救出來。作為中國人的我們,難道不應該對自己的傳統更有信心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