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秦爭霸—秦惠文王爲什麼放棄公孫衍並趕走他而用張儀

一個國家被別國遺忘是不是好事呢?一個小國家被別國遺忘是不是好事呢?當然是好事,這樣這個小國就不會受到別國攻擊,或者吞併。一箇中等實力的國家被遺忘那是更大的好事,這樣這個國家可以埋頭繼續發展而不受到騷擾,發展好了肯定會給其它國家一個大驚喜。以上在列國爭雄的戰國幾乎不可能發生,可是一個一流水平的國家被遺忘卻發生了,甚至連齊威王的戰略(齊威王的具體戰略請查看我之前寫的文章)裡都沒有計算到。

齊秦爭霸—秦惠文王為什麼放棄公孫衍並趕走他而用張儀

張儀判斷秦國的實力從中等往上可能還有未知數,是因為秦國在公孫衍指揮下攻佔河西的時候顯得不是很辛苦,一副猶有餘力的樣子,事實也證明了張儀的猜想,攻佔河西后,秦國沒有就此收手,而是繼續發動對魏國的攻擊。一隻秦軍殺出函谷關,一隻秦軍從河西度過黃河,它們都在向魏國縱深推進,一路上凱歌高奏,打的魏國節節敗退,這是前329年的事情,這時,張儀急匆匆的趕到了秦國,並且見到了秦惠王。我估計,張儀見到秦惠王后最先說的話是以下內容:就現在,立刻下令,命令秦軍停止進攻。

齊秦爭霸—秦惠文王為什麼放棄公孫衍並趕走他而用張儀

經過和張儀的交談後,秦惠王接受了張儀的意見,而且很快就做出一個令人震驚的決定,放棄公孫衍,用張儀取代他。公孫衍剛剛為秦國立下顯著功勳,而張儀只是空口白牙的說了一番話而已,秦惠王卻認為張儀比公孫衍更強,而且他還很不給公孫衍面子,把他趕出了秦國。即便公孫衍不如張儀,以他已經表現出的能力,在秦國做個將軍應該還是綽綽有餘的。公孫衍把這件事視為奇恥大辱,他把剩下的時光都投入了竭盡全力反對秦國的事業中,不爭饅頭爭口氣,他就是要報復秦惠王,同時也要證明自己比張儀強。

公孫衍繼續進攻,張儀緊急喊停,這就是他們兩個人的重大區別所在,也是軍事家和戰略家的區別所在。河西原本是秦國領土,收復河西是必要的,可以鞏固基地,增加實力,彌補防禦體系的漏洞,但是收復河西后再繼續進攻就沒有必要了。按照公孫衍的意圖,秦軍應該什麼時候停下來呢?大概是一直打到打不動為止,佔領儘可能多的魏國領土。其他國家本來對突然冒出來的秦國不瞭解,對它的實力是低估的,公孫衍這麼做等於在幫助它們糾正錯誤認識,而且給了它們一個精確估算秦國實力的機會。在張儀的眼裡,被低估是秦國的一個特殊優勢,可以利用起來做很多文章,自己白白地把它放棄掉不是太可惜了嗎?

齊秦爭霸—秦惠文王為什麼放棄公孫衍並趕走他而用張儀

更可怕的是,當時的秦國而不是最強國,國力連楚國也比不上,而齊國已經開始注意到了秦國的,所以公孫衍(公孫衍名氣太大了)不能再用了,而且要毫不留情的趕走他。以期望山東列國忽視或者遺忘秦國的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