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起訴,被傳購?擁抱區塊鏈,ofo能否解燃眉之急?

被起訴,被傳購?擁抱區塊鏈,ofo能否解燃眉之急?

被起訴,被傳購,ofo最近處在風口浪尖,並不太平。

買賣合同糾紛,告上法庭

8月31日,上海鳳凰控股子公司鳳凰自行車因與東峽大通(北京)管理諮詢有限公司買賣合同糾紛,於近日向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訴訟涉及金額6815.11萬元。資料顯示,東峽大通是ofo小黃車的運營方。

據瞭解,ofo成立三年融資總額就已經超過21億美元。2018年2月,ofo兩次通過動產抵押換取阿里巴巴17.7億元借款。6月7日,來自阿里的4.5 億元借款已到還款期。

變現困難,步履維艱

ofo也在在努力尋找各種變現方式,從6月份開始,ofo做車身廣告、做現金貸業務、做電子商城,到了最近的8月22日,其推出“視覺硬廣”,用戶掃碼開車需要觀看一段廣告視頻。據其邀請商業營銷合作伙伴的宣傳資料上顯示,ofo目前的廣告方式包括“車身廣告”、“視覺硬廣”、“互動營銷(定製卡包等)”及“落地活動”四種方式。

滴滴低價收購消息頻出

另外近期傳得較廣的還有ofo或將被滴滴低價收購,戴威已將目光轉投區塊鏈一事。針對收購一事,ofo官方回應和創始人曾多次公開表示信息虛假,但投身區塊鏈一事並未進行否認。

佈局區塊鏈,推出“騎行即挖礦”

據悉ofo早已宣佈成立區塊鏈研究院,3月底,ofo在新加坡上線了,ofo在新加坡上線了“騎行挖礦”功能,即通過騎行,用戶可以獲得GSE代幣。今年4月份ofo在新加坡也推出“騎行挖礦”。

6月20日,GSE已在某交易所上線交易,這就意味著新加坡、日本的ofo用戶騎車可獲得實在收益了。

GSE是一條去中心化的信用網絡GSENetwork發行的代幣,可以理解為去阿里體系的“芝麻信用”。它的基礎使用場景是連接共享經濟中的服務提供者和使用者,讓雙方可以無押金擔保(零成本)地信任彼此。在解決信任之外,GSENetwork想通過token激勵、代幣升值等幣圈玩法來為共享產品拉新、促活和留存。

區塊鏈+共享經濟 想象空間大

ofo作為頭部的共享單車平臺,探索“區塊鏈+共享經濟”具有一定的想象空間。首先,區塊鏈在共享經濟中能真實解決信任(押金、成交率)問題;而對於區塊鏈來說,共享經濟是經過市場教育的一種普惠模式,ofo目前已有一定用戶量級,相比於其他落地場景,區塊鏈共享經濟可以迅速起量、發揮效益。

區塊鏈僅僅是概念,擁抱並不能解燃眉之急

但也有質疑提出“區塊鏈+共享經濟”僅僅只是一個概念性的東西,從當下區塊鏈技術的發展狀態來看,這種發展模式僅僅只是一個營銷噱頭,真正距離落地還需要很長的路要走。

共享單車當下的發展困境並不是依靠區塊鏈能夠解決的。ofo擁抱區塊鏈僅僅只是一個概念性的東西,它的整體的發展邏輯依然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思維,因此難以起到真正實質性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