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不能長壽,都在這件事上犯了懶

公司不能長壽,都在這件事上犯了懶

01 構建機制:企業家重要使命

每一個企業都希望成為百年老店,都想成為長壽公司。但不是任何企業能夠生存下來的,原因很簡單,市場的容量在一定時期是有限的,各類資源是有限的。

為爭奪有限的生存空間,企業之間的競爭是不可避免的。

有競爭就必然有淘汰,企業是否被淘汰,不是取決於其基業長青的願望,而是取決於其自身的機制與力量,取決於自身的抗體。

當宏觀經濟形勢好的時候,企業生存似乎不是一個大的問題,也少有企業思考這個問題,“颱風來了,豬都會飛”。

問題是任何宏觀經濟都有周期性,當企業伴隨著經濟週期的變化,再思考生存問題時,往往為時已晚。

綜觀那些已經倒下的企業,固然有外力的作用,但根本原因還在於內部,在於自身生長的基因,在於企業能否保持持續的危機意識和創新精神,在於能否構建良好的內部機制,進而長期地保持自身的內在活力。

那些所謂的成功企業,確實因企業家而輝煌。但大多數企業也確實因企業家的衰落而沒落。

因此企業的長壽,不能依靠某一個或幾個只有短暫生命的企業家,儘管我們並不否認企業家及其精神是企業的第一推動力,但企業家畢竟是有壽命的,企業家畢竟是稀缺資源,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少數精英。

將一個企業的命運託付於一個企業家的身上已是極其危險的。

企業家的最重要的使命是尋找企業生存之道,構建可持續成長的制度體系和內在活力。

公司不能長壽,都在這件事上犯了懶

摸著石頭過河,確實頗有創意,但是權宜之計,況且市場經濟不是小河溝,是汪洋大海,水太深,也太渾。

而且還有一個更現實的背景,中國企業家對企業及市場經濟的瞭解很膚淺的,這絲毫沒有貶低中國企業家智商的意思。

因為從南方談話開始,我們才與市場經濟、產權和現代企業制度零距離接觸,屈指算來才僅僅十餘年時間。

而沒有長期的企業實踐作背景,悟道實際上是很困難的。

那麼企業生存之道在何方?在先行者那裡。

資本家做企業已經有幾百年的歷史,他們最先在領悟企業生存之道,他們比我們更深刻地領悟了企業經營管理與市場經濟的本質性的東西。

從整體意義上看,資本家在經營管理企業過程中,比我們更實事求是,更務實,更理智,更在商言商。

比起我們盲目地創新,智慧地虛心地和系統地學習和繼承他人已有的東西,是一條捷徑,而且更是一條必由之路。

當然,這種學習不是簡單地模仿,不是引用幾句名言警句,不是簡單地引進一些管理技術和方法,而是新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體系的確立。

理性地思考企業問題,必須有一個客觀的價值觀體系,必須有一個正確的思維方式和出發點。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基於企業的本質問題的思考。也就是說要回到原點,迴歸企業的“基本面”,迴歸常識,迴歸邏輯,要在商言商。

當然企業家的職能不僅僅是思考和學習,還必須實踐,通過現實的經營管理活動,創造價值。

同時不斷地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適應市場和客戶的變化,適應企業經營管理規律與趨勢,適應競爭對手的變化。

這裡的適應,就是變化,就是變革。企業如果不能做出這種適應,或者固守以往的成功模式,結果必然走向失敗,從而使企業走向沒落。

當我們通過對企業生存之路的哲學思考,就能為確立基本的生存價值和生存意義。將其付諸實踐,就能夠保證企業持續地生存下去。

公司不能長壽,都在這件事上犯了懶

02 內部活力的關鍵:奉獻者有回報

我國是個人力資源大國,企業並不缺少優秀的創新型人力資源,問題是那麼多優秀的人力資源為什麼創造不出一流的業績?為什麼我們還沒有世界級的一流企業?

問題顯然出在機制,沒有充滿活力的人力資源生成機制,沒有與世界領先企業接軌的運作機制,一流的業績不會憑空產生的。

我們缺乏的是培育與牽引人成才的機制與制度,缺乏的是優秀人才成長的土壤與舞臺,缺少的是優質的人力資源生態環境,缺少的是良好的人力資源經營和模式,缺少的是科學規範的人力資源開發工具和方法。

企業的機制是一種力量,就是一種激勵力和與約束力,就是能夠使其內部員工的行為和行為結果向著企業所期望的方向轉化的力量。

也就是說,這種機制之所以有活力,在於它能夠源源不斷提供保持對員工的牽引,使員工持續地增加自己的投入,實現好人做好事,壞人也做好事,而且能夠做更多的好事。

企業成功的關鍵,不在於企業中擁有多少人才,而在於其運營機制。

一個好的機制不但能夠不斷地造就人才,能夠使優秀的人才脫穎而出,能夠吸納到更多的外部人才,能夠使人才產生出高績效,而且也能夠使那些不是人才的轉化為企業所需要的人才;

而一個沒有活力的機制,不但會消磨人才的創造力,使之變為庸才,會使人才產生負向的破壞力,還會使優秀的人才用自己的腳去選擇更有活力的機制;

吸引人才並不困難,困難的是讓人才為企業所用。企業是否能夠吸引、留住和有效使用人才,並不決定於企業是否出手大方,而在於能否構建人才脫穎而出的機制,在於是否具有人才發揮其作用的舞臺。

公司不能長壽,都在這件事上犯了懶

1.什麼樣的機制缺乏活力?

答案無疑是“大鍋飯”的機制。

因為在這種機制中,干與不幹,幹好幹壞,幹多與幹少,創造價值與破壞價值,奉獻與偷懶,得到的評價和獲取的利益是無差別的,企業員工也因此缺乏開發人力資源和提升職業化能力的直接動力。

沒有落差,沒有傾斜,沒有矛盾,沒有激勵,就不會有動力。這種機制對員工產生的導向是,減少個人的勞動投入和智力投入,使個人投入在低水平上保持與回報的一致。

所以大鍋飯現象概括起來講,就是幹部能上不能下,員工能進不能出,工資能高不能低。在這種機制下,好人會變成壞人,好人會不幹好事。

企業機制的關鍵在於,不能讓雷鋒吃虧,奉獻者定當得到合理回報。

當為企業做出貢獻的員工不吃虧的情況下,會有更多的員工增加自己的投入,因為一個生機勃勃的企業機制,其基本的原理在於能夠激勵與回報那些為企業創造價值的員工。

這就是有活力的機制與缺乏活力機制的本質區別所在。從另一方面講,揚善必須懲惡,企業在保證不讓奉獻者吃虧的同時,也不能讓投機者獲利,偷懶者必須受到應有的懲罰。用句通俗的話講,就是使小人不得志,讓好人不吃虧。

企業的外部,是叢林:優勝劣汰,適者生存;企業的內部,是農場: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把企業內部變成叢林是一種錯誤,把企業外部看成農場也是錯誤。

企業應該為員工打造一隻銀飯碗,但碗裡沒有飯。

大鍋飯:沒有差異,一潭死水;金飯碗:衣食無憂,死於安樂;

泥飯碗:朝不保夕,得過且過;

補充:大鍋飯,即為“鐵飯碗”。

銀飯碗,沒有飯,活力無限。

遠離泥飯碗,打碎鐵飯碗,警惕金飯碗,構建銀飯碗。

公司不能長壽,都在這件事上犯了懶

2.什麼是有活力的企業的機制?

一個企業的機制必須依賴內在的制度和體系支撐,其中主要包括:

1)以核心價值觀為內涵、以績效為特徵的優秀企業文化,它為企業提供的是生生不息的長期牽引力;

2)對全體員工的激勵與約束體系,它為企業提供的是持續不斷的內部動力(企業必須通過科學的評價制度,在定性上,確定誰是奉獻者,誰是偷懶者;在定量上,要明確每一個人的價值貢獻。其中的關鍵是由人評價人,轉向制度評價人。企業必須通過公正的分配製度,予不同價值貢獻者以不同的回報,並通過回報體系的設計,激勵員工的價值創造行為)。

3)與世界先進企業接軌的科學規範的內部管理體系,它為企業提供的是長期持久的推動力。

牽引力、內部動力和推動力構成了企業機制的主要內容和基本框架,對於企業來講,可以沒有資源,不能沒有機制,有活力的機制更重要。

03 隨時適應新變化、新挑戰

進入21世紀後,中國企業走入新的發展階段,走上了一個新的發展平臺,企業的內外部環境都靜悄悄地發生著變化。

基於以往的成長和發展,企業家及企業的未來目標更遠大;一批心存高遠的企業家開始關注未來,關注更廣大的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與之相伴隨的是,企業面臨的風險與挑戰也在不斷加大。

當然我們也應該看到,伴隨著企業實力的增長,企業的內部實力和外部競爭力爭在強化,企業應對外部環境的能力在增強,企業整和資源的能力在提高。

可以講,機會與挑戰共存,風險與優勢相伴。

公司不能長壽,都在這件事上犯了懶

外部環境的變化與政策是不以某一個企業的意志為轉移的,因為環境的變化是以自身的內在規律而演變,因為宏觀經濟政策的出臺是以政策主體的意志和多因素的博弈的結果,它們都不可能為某個企業而量身定製。

同時,任何環境的改變和政策的干預都不會強制地和直接地干預到企業的內部運作,都不會直接限制企業理智的思考,都會或多或少地給企業留下“自由裁量”空間。

因此,在外部環境與政策發生變化時,企業應基於自身的戰略,積極地應對和規避來自外部的風險,保護自身的機制與活力的,保護自身的核心競爭力不受傷害。

而這種應對和規避沒有善惡之分,面對著外部的挑戰和風險,為了機制和活力,企業唯一的理智選擇必須應對。

所以,企業必須敏銳地感知外部環境的變化,理智地應對風險與把握機會。外部求適應:適應市場,適應客戶,適應社會;內部求活力:創新機制,保持活力,謀求發展。這是當今中國企業無法迴避的課題。

在企業面對外部的挑戰與變革面前,企業有不同的表現:

是未雨綢繆,積極地預測和應對變化,從而使企業走向卓越;

二是隨大流,跟隨變化,從而使企業落得個平庸;

三是漠視、逃避抵抗變化或無所作為,從而使企業淘汰出局。

變革的主要力量源泉在於企業家對變革狂熱與偏執,這是永恆的第一推動力。

作為心存高遠的企業和企業家,在面臨著生存和發展的挑戰面前,唯一的選擇是在有限的空間,利用有限的資源,發揮無限的創新精神,謀求一種有限的平衡,再順應外部變化的同時,並依靠企業的自身機制的力量,謀求生存和發展,積累資源,儲蓄能量,以面對未來更大的挑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