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轿顶山”下的环山路

”轿顶山”下的环山路

”轿顶山”下的环山路

轿顶山”位于朐城西部,距离朐城约八公里。因山头形似“花轿”顶,因此附近村庄的人们祖祖辈辈都称该山为“轿顶山”。

”轿顶山”下的环山路

在“轿顶山”下有一条蜿蜒的环山路,路宽约四五米,这是一条修筑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的山路,如今,这条环山路两侧绿树成荫,生机盎然,自然生态环境十分优美。这里视野开阔,环境幽雅,为市民散步休闲,健身娱乐提供了一个极好去处。

”轿顶山”下的环山路

改革开放四十年,尤其是近三十年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认识越来越足,环境意识也有了显著增强。为了改善生活环境和居住环境,“轿顶山”下各村村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家家户户调整种植结构,“轿顶山”下的梯田,由原来的粮食作物,变为果树种植。种植结构的调整,不仅提高了村民的经济收入,而且明显改善了周边村庄居民的居住环境。山绿了,空气清新了,人们的精神也爽了。几十年过去了,原来的小树长成了现在的大树,“轿顶山”下的生态环境有了很大的改观。如今漫步在这条平坦的环山路上,感觉心情特别轻松舒畅,感觉空气特别清新凉爽。

”轿顶山”下的环山路

树多了,自然环境好了,各类野生动物也比以前明显多起来。行走在这条静幽而满目绿色的环山路上,偶尔会发现野兔、野鸡、松鼠等。这里更是鸟的天堂,除了经常见到的花喜鹊、灰喜鹊之外,更多的是一些叫不上名字的小鸟。小鸟嬉戏在满山遍野的绿树之间,清脆悦耳的欢叫声连成一片。

”轿顶山”下的环山路

据山头村一位年逾八旬的张姓老人说,朐山路西头的这座山叫“大顶山”。由于该山山顶较为平坦且面积较大,因此村里人一直都叫“大顶山”。 “大顶山”呈南北走向,山头村就在“大顶山”的南头,几百年前,张氏来此地立村后,便就该村的位置取名为“山头村”。“轿顶山”和“大顶山”是一山二峰,在“大顶山”上远望朐城,宽阔而笔直的朐山路,仿佛是一条链接朐山和大顶山的长长的纽带。夏日的夜晚,置身于大顶山之上向东远眺,整个朐城灯火阑珊,华灯璀璨,此时此刻,朐城仿佛一片色彩斑斓的灯海。

”轿顶山”下的环山路

老人说,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之前,“轿顶山”一带的山都是荒山。1958年,毛主席在主持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指出:“要发展林业,要使我们的祖国河山全都绿起来,要达到荒山园林化。”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全国性的“植树造林,绿化荒山”运动在祖国山区蓬勃兴起。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轿顶山”和全国各地的山川峻岭一样,苍松翠柏,一派生机盎然。

”轿顶山”下的环山路

1964年,毛主席向全国发出“农业学大寨”的伟大号召,一个整修“大寨田”的农田基本建设运动在全国各地迅速开展起来。五十多年过去了,“轿顶山”下层层梯田依旧完好如初,所不同的是,现在梯田中果树取代了原来产量低劣的粮食作物,使得原有的土地发挥出了更大的经济效益,村民的经济收入有了显著的提高。

1970年,嵩山水库建成并蓄水。随着嵩山水库配套工程之一西干渠的完工,1971年嵩山水库西干渠放水,使得干渠沿线几万亩粮田得到灌溉,当年夏秋两季粮食作物就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丰收。全县各大水库的建设,不仅彻底根除了洪灾隐患,而且使得山区相当一部分土地得到了水利灌溉,粮食产量有了非常大的提高。为了方便农业生产,历经一年多的时间,一条北起青州“黑虎山”南至“八岐山”的沿渠环山路建成。这条长约十几公里的环山路,不仅方便了

沿路各村村民的出行,更重要地是为沿路各村的农业生产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轿顶山”下的环山路
”轿顶山”下的环山路

“轿顶山”下的环山路,历经沧桑几十年。它饱含着临朐人民的汗水、智慧和力量。这条蜿蜒曲折的环山路,在过去那个艰苦的年代,它是农业生产的便民路。而如今,这条看上去不起眼的环山路却成了市民休闲娱乐,散步健身的养生路、观光路、幸福路。

”轿顶山”下的环山路
”轿顶山”下的环山路

长按二维码

就可以关注我们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