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家庭系統的視角看「問題」孩子

從家庭系統的視角看“問題”孩子

教育工作者和心理學工作者經常會說這樣一句話:每個問題孩子背後一定有一個問題家庭。

儘管不同的人講這句話有著不同的語境、動機和心理感受,但至少這句話蘊含著這樣的邏輯和觀點:家庭問題是導致孩子問題的直接原因或主要原因。這種邏輯的背後還隱含著另外的邏輯:要想解決孩子的問題,首先要解決家庭的問題。或者說,只有從整體上解決家庭的問題,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孩子的問題。

這些邏輯其實反映了我們看問題的視角,當我們從“家庭系統”的視角去看孩子的時候,看到的就不僅僅是孩子個體,而是看到了孩子的整個家庭;同樣,你看的“問題”也不僅僅是孩子個體的問題,而是整個家庭系統的問題。同時,我們看問題的視角也決定了我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視角、路徑、策略和方法等。因此,對於教育者和心理學工作者來說,“視角”就是我們的價值取向和戰略方向、就是我們思維和行為的邏輯起點、就是我們專業工作的方向和路徑。以上是我對“視角”背後意義的理解。

接下來我們簡單瞭解一下關於“家庭系統”的相關理論。

講到“家庭系統”,我們首先要了解一下家庭治療。家庭治療的歷史雖短,卻有漫長的過去。多年來,為保護醫患關係的隱秘性,治療師一直反對將患者的家人納入到治療之中。弗洛伊德流派的治療師將真實的家庭排除在治療之外,而試圖揭示無意識、投射性的家庭特點。羅傑斯流派也遠離來訪者的家人,他們為來訪者提供了無條件的關注。醫院的精神病醫生也不鼓勵家人來訪,因為這些人可能會破壞醫院的良好氛圍。20世紀四、五十年代的一些集中性進展導致了一個新觀點的產生,即家庭是一個生動的系統,一個有機的整體。在精神病專科醫院觀察到,通常當病人的情況有所好轉時,家庭中的某個人則會出現問題,改變家庭可能是有效的途徑。這些觀察推動了家庭治療運動的開展,家庭開始被看做“系統”的產物,心裡治療開始出現家庭和“家庭系統”的概念。家庭系統理論認為:家庭首先是一個穩定的系統,家庭成員交互作用時所產生的有形和無形規則構成了比較穩定的家庭結構,家庭成員間形成了特定的交往模式。同時,家庭系統又是一個開放的系統,家庭內系統不斷與家庭外系統發生交互作用,家庭內成員之間和亞系統之間也不斷髮生交互作用。家庭作為一個系統,一個整體,可以主動地與家庭外系統進行交互作用,也可以主動地脫離與家庭外系統的交互作用。隨著家庭系統的理論和實踐的不斷完善和優化,隨著我國家庭社會工作的發展,“家庭系統”理論已成為家庭社會工作服務模式的理論基礎,為家庭社會工作構建了評估和干預家庭功能的基本框架。並且形成了三個基本的觀點,第一,家庭成員的問題,是由整個家庭,不良的溝通交流方式導致的。第二,所有的家庭,都是一個社會系統,家庭成員之間互相依賴,互相影響,家庭所面臨的危機,既是機會,也是挑戰。第三,因問題而導致的家庭功能的失調,能夠有效解決。

瞭解了家庭系統和治療的相關理論以及我國家庭社會工作的三個基本觀點,我們再來探討孩子的問題和家庭系統的關係以及解決之道,就會更加地明確和清晰。

第一、我國家庭問題研究發現,家庭環境與兒童的自我意識、問題行為、學習障礙及人格發展密切相關,父母的教養方式對子女的學業成就有重大影響。通過兒童的行為問題,如攻擊反抗、焦慮抑鬱、孤獨退縮及各種身體不適等,可以預測青少年期與成人期的種種問題。研究還表明父母不良的養育方式,如拒絕、偏愛及過度保護,易使子女患神經症。國外研究表明家庭治療針對各種精神疾病患者均有較好的療效,有助於協助家庭適應其發展歷程中的各種困難,恢復正常的家庭結構,提高各種精神疾患的生活質量。

第二、父母有了“家庭系統”的視角與意識,就應該更加完整、科學和理性的看待孩子的“問題”。首先,孩子的問題未必真是問題,如果“家庭系統”運行良好,就不必過度關注和擔心。其次,不應該糾纏於孩子的“問題”不放,而應該把重心和主要精力放在整個家庭系統的改善和優化上,比如說夫妻關係、親子關係的改善和家庭互動模式的調整等。第三,父母的成長比解決孩子的“問題”更重要。父母成長的方向、方式應該鎖定為通過學習和實踐來整體提升心理資本為主,因為所有的“成長”的本質和核心就是“心理成長”。如果父母有了良好的心態、平和的情緒、積極的品質、系統的視角,那麼孩子的“問題”就不是問題,或者說,父母的心理成長本身就是解決孩子問題的金鑰匙和靈丹妙藥!

第三、作為一名教育者或者心理學社會工作者,如何通過我們的專業服務與指導讓“問題”孩子不再成為問題呢?首先是無條件的理解、接納和關注,無條件理解、接納和關注孩子以及他的家庭系統。其次是要通過自己的專業眼光和素養敏銳地發現、解讀孩子“問題”的“前因”和“後果”。特別是能從家庭系統的視角去完整和科學地分析出原因、原理和找到解決方案。第三,有效地根據需要和實際情況進行教育、輔導、干預和治療。比如,一旦孩子出現問題時,要教育和指導家庭成員(主要是父母)不要只盯著孩子的“問題”,而要讓所有的家庭成員看到引發孩子“問題”的家庭系統中的問題,並且要對“系統問題”進行解決、處理和改進,從而整體優化家庭系統,持續產生對孩子有正向促進作用的積極的家庭文化能量。比如全體成員對孩子理解、尊重和無條件的接納;家庭成員關係特別是父母關係的改善;家庭成員民主、積極、樂觀、自信、堅韌等積極品質的培養。

最後我想說,當我們從“家庭系統”的視角去看“問題”孩子或者孩子的問題時,我們就會發現:作為成人的家庭系統成員的心理成長是解決孩子問題的重中之重。再推而廣之,從社會系統的角度看,作為在身體上早已成熟的我們成人,面對“問題”孩子或者孩子的“問題”時,我們該何去何從?這是個需要時刻警醒我們的問題。

從家庭系統的視角看“問題”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