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景之亂剛剛平定,蕭繹、蕭紀戰雲再起


侯景之亂剛剛平定,蕭繹、蕭紀戰雲再起

侯景兵敗後,王僧辯派陳霸從京口出發,先去廣陵接受郭元建等人的投降,又派使者安慰他們。將領們都向使者私通關節想另外勒索一些戰馬武器,這時侯子鑑渡江逃到了廣陵,他對郭元建說:“我們這些人,是梁朝的宿敵深仇,有什麼面目去見他們的主子,不如投奔到北方去,還有機會回到家鄉。”於是他們全都投降了北齊。所以當陳霸先抵達歐陽的時候,北齊行臺辛術已經佔據了廣陵。

王偉在逃跑路上和侯子鑑跑散了,直瀆戍所的守將黃公喜抓住了他,把他押到建康。王僧辯審問他道:“你身為賊黨丞相,不能為賊黨守節,還想在草野間求條活路嗎?”

王偉回答說:“朝代的廢興,這是天命。假使侯景早聽我的話,你那還能有今天!”

尚書左丞虞騭(zhi)過去曾經被王偉羞辱過,趁著機會過來把唾沫吐在他臉上。王偉諷刺他說:“你是個不讀書的人,不值得和你說話。”虞騭羞愧地退下來,王僧辯任命徐嗣徽鎮守朱方,將王偉押送至江陵。

侯景逃到晉陵後,收集了田遷剩下的士兵,對居民大肆掠奪一番,就往東去了吳郡。謝答仁討伐劉神茂回來,軍隊行進至富陽時,聽到侯景兵敗逃跑的消息,就率領一萬人馬想從北邊出兵去等候侯景。但趙伯超決意反叛,據守在錢塘,阻止侯景殘兵前進。

侯景行進到嘉興,聽到趙伯超背叛自己的消息,就退回據守吳郡。侯瑱在松江追上了侯景,這時侯景還有二百艘船,兵力數千人。侯瑱全家被侯景殺光,此時仇人相見分外眼紅,他對侯景發動了猛攻,打敗了侯景殘部,抓獲了彭雋、田遷、房世貴等人。侯瑱把彭雋活活剖腹,抽出他的腸子,彭雋還沒有死,用手扯迴腸子,於是侯瑱就用刀砍死了他。

侯景與身邊的親信幾十人乘一隻小船逃跑,人多船小,他就把自己的兩個兒子推到水中淹死了。小船將要入海時,侯瑱派副將焦僧度去追擊。

當初,建康城破後,侯景強娶名將羊侃的女兒為妾,任命她的哥哥羊鵾(kun)為庫直都督,對他很優厚。羊鵾跟著侯景往東跑,和侯景所信任的王元禮、謝葳蕤(謝答仁的弟弟)秘密商議反叛侯景。

侯景出海後,想逃回蒙山。他白天正在睡覺,羊鵾對海上的嚮導說:“這海中哪裡有蒙山,你別管,只聽我調度指揮就行。”於是就讓船直接駛向京口。

船行進到胡豆洲時,侯景發現方向不對,大吃一驚,向岸上的人打聽情況,他們說:“郭元建還在廣陵呢!”侯景聽了大喜,就準備去投奔郭元建。

羊鵾拔刀威脅海上嚮導,呵斥他,讓他把船開往京口,並對侯景說:“我們為大王出過不少力,現在到了這個地步,終於一事無成,想借借你的頭來換點富貴享用。”

侯景還來不及回答,好幾把白晃晃的刀已經爭著砍下來。侯景想跳海,羊鵾用刀砍他。侯景竄入船裡,用自己的佩刀去撬船的底板,羊鵾追進來用長矛把他刺死了。

尚書右僕射索超世在別的船上,謝葳蕤假傳侯景的命令召他來議事,等他來了就把他捆起來,連活人帶死屍一起獻於南徐州刺史徐嗣徽。徐嗣徽殺了索超世,因天氣炎熱,又命人用鹽填入侯景肚子裡,把他的屍體送到建康。

王僧辯把侯景的首級傳送到江陵去,又砍下他的手,派謝葳蕤送到北齊去,然後把侯景的屍體扔在市集上。士兵民眾爭著去挖他的肉來吃,連骨頭都被搶光了,侯景寵愛的溧陽公主也參加了吃侯景肉的行列。

以前,侯景的五個兒子都留在北齊,高澄剝下他長子的臉,然後烹殺了他,其他四個小兒子全都下到蠶室去閹割監禁起來。文宣帝高洋即位之後,夢見獼猴坐在自己的床上,於是把侯景的幾個幼子也全部烹殺。

趙伯超、謝答仁都投降了侯瑱,侯瑱把他們和田遷等人押到建康,王僧辯把房世貴斬首於市,另外把王偉、呂季略、趙伯超等人押送到江陵。

侯景之亂剛剛平定,蕭繹、蕭紀戰雲再起

侯景兵敗時,自己攜帶著傳國玉璽,讓他的侍中兼平原太守趙思賢掌管,並交待他說:“如果我死了,就把它扔到江裡去,別讓吳地小兒們又得到它!”

趙思賢從京口渡江時,遇到盜賊,他的隨從慌亂中把傳國玉璽扔在草叢中。趙思賢到達廣陵之後,把這事告訴了郭元建。郭元建連忙派人去找了回來,把它交給了辛術,辛術把玉璽送到了鄴城,從此,這傳國玉璽就為北齊所有了。

南平王蕭恪等人又勸湘東王蕭繹即帝位,蕭繹還是不接受,派侍中豐城侯蕭泰去拜謁祖先陵墓,重新修復宗廟神社。

侯景的首級被送到江陵,被掛在市集示眾三天之後,又用火烤乾,並用油漆漆過,放在武庫裡保管。任命蕭恪為揚州刺史,王僧辯為司徒、鎮衛將軍,封為長寧公,任命陳霸先為徵虜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封為長城縣侯。

侯景所任命的尚書僕射王偉、左民尚書呂季略、少府周石珍等人被斬首於市。趙伯超、伏知命餓死在監獄中。因為謝答仁對簡文帝不失臣子之禮,所以特別下令赦免了他。

王偉在獄中獻了一首五百字的長詩,蕭繹愛惜他的才華,想寬宥他,有忌恨王偉的人跑去告訴蕭繹,說:“前些日子王偉作了一篇檄文,也很好,不知王爺見過沒有。”

蕭繹讓人找來看看,檄文中寫道:“項羽眼中有兩個瞳孔,尚且有烏江之敗;湘東王只有一隻眼睛,怎麼能使民心歸順!”

蕭繹本就對自己獨眼之事耿耿於懷,看了檄文更是勃然大怒,就下令把王偉的舌頭釘在柱子上,將他剖腹,把他的肉一塊塊割下來才殺了他。

處置完這一干人等,蕭繹下令說:“王偉等人既然已經死了,其他的士大夫舊貴族中被逼依附苟且偷生的人,還有勇猛有功勳的豪傑為了免去一死而跟著跑的人,都不再追究了。”

益州刺史、武陵王蕭紀(梁武帝第八子,蕭繹的弟弟),很有武藝韜略。當年,梁武帝任命這個最喜愛的兒子負責鎮守蜀地。蕭紀以各種理由推三阻四不願前往,梁武帝只是不許,蕭紀推辭不掉,只好赴任。

自西晉末年至蕭紀入蜀前的二百年間,蜀地戰爭頻繁,因而曾有“蜀人樂禍貪亂”或者“天下未亂蜀先亂”的傳言。而蕭紀入蜀後,治理蜀地十七年,他向南開拓了寧州、越嶲(xi),向西打通了資陵、吐谷渾,對內努力興辦農業、紡織、食鹽、冶鐵等經濟事業,對外發展與遠方的通商貿易,所以蜀地財富增殖很快,兵器衣甲累積了很多,並擁有八千匹戰馬。

梁武帝對蕭紀的表現非常滿意,加封他為徵西大將軍。按照朝廷“牽制親王”的政策,蕭紀的長子蕭圓照應當留在京師當人質,但梁武帝格外開恩讓父子一同入蜀。對於蕭紀的成功,他的皇兄們紛紛感覺到壓力,並對他非常忌恨。

蕭紀聽到侯景攻陷臺城,蕭繹將要出兵討伐的消息,嗤之以鼻,對身邊的官吏說:“七官(蕭繹)是個文人,哪能匡扶社稷、救濟黎民!”

梁武帝離世後,益州長史劉孝勝勸武陵王蕭紀稱帝,蕭紀雖然口頭上還未允許,但卻開始大舉製造御用的乘輿車服等物。蕭紀住的寢宮柱子上生出花來,他認為是應在自己身上的祥瑞。

在兒子蕭圓正和官員們的鼓勵下,蕭紀於是宣佈登基即皇位,改年號為天正,把大兒子蕭圓照立為皇太子,任命西豐侯蕭撝為徵西大將軍,封為秦郡王。司馬王僧略(王僧辯的弟弟)和參軍徐怦苦苦勸止,但蕭紀不聽。

當初,建康臺城被侯景包圍時,徐怦勸蕭紀趕快率兵去救援,蕭紀的意思是不想去,心裡不免怪徐怦多事,因此對徐怦耿耿於懷。正好蜀人費合告發徐怦造反,證據是徐怦有一封寫給將帥的信,其中有一句話說:“事情都過去了,人數也齊全了。”

蕭紀就認為這是徐怦造反的證據,把他抓起來,說:“我和你過去有些舊交情,所以我會讓你的兒子們安然無恙的。”

徐怦回答說:“我的兒子都很像陛下,父親有難竟在一邊坐視不救,留下這些兒子有什麼用處呢?”蕭紀於是把他和兒子們全殺了,並割下首級在集市上示眾,同時也殺了勸阻他登帝位的王僧略。

永豐侯蕭撝為此悲傷地長嘆說:“武陵王的帝業看樣子不成了,善良的人,是國家的基礎,現在先殺了他們,不滅亡還指望什麼呢!”

江安侯蕭圓正(蕭紀次子)是西陽太守,他為人寬容和氣,喜歡施捨,慕名去歸附他的人很多,以致手中擁有一萬人的軍隊。蕭繹想吞併他,封他為平南將軍,等他前來晉見時,又不見他,而讓南平王蕭恪陪他喝酒,等他喝醉了,就把他關在內省,卻把他的部曲分散編入別的部隊,又指使人告發他的罪行。這樣一來,荊州與與益州之間,蕭繹與蕭紀之間的戰端就開始了。

看在沒那麼多垃圾廣告的份上點個關注點個贊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