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能代表武漢人性格的人——悲情英雄熊廷弼

說起武漢人的性格,前任市委書記阮成發概括出四大品格:熱情善良、重信守義、豪爽豁達、堅韌執著。當然更通俗一點的說法是:武漢人脾氣火爆、仗義執言、敢愛敢恨……

最能代表武漢人性格的人——悲情英雄熊廷弼

武漢人的夏天

其實在歷史上,有一位武漢籍名人,很能代表這種性格。熊廷弼是正宗的武漢人,確切說是武漢江夏紙坊人,在江夏有熊廷弼街和熊廷弼公園。可惜的是,知道這位明代英雄的武漢人並不多。袁崇煥大家都知道,熊廷弼可是袁崇煥的前輩,與袁並稱“遼東三傑”。努爾哈赤對他又敬又恨,稱其為“熊蠻子”;乾隆帝贊其為“明代巨擘”。

最能代表武漢人性格的人——悲情英雄熊廷弼

熊廷弼塑像

熊廷弼少時家境貧寒,放牛讀書,絕對是個勵志少年。萬曆二十五年中鄉試第一,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全省高考狀元,標準的學霸。當然你以為他只是個會讀書的書生那就錯了,我們說,真正的人才是具有書生氣質的武人和具有武人氣質的文人,熊廷弼屬於後者。《明史》說他“有膽略,知兵事,且善射。”

他的仕途並不順利,鄉試第一之後,又中了進士,當上了御史,不過這御史一當就是二十年沒挪窩。究其原因,主要是這個熊御史有個熊脾氣——愛罵人,對看不慣的事不講場合直接說、直接罵,把周圍的人都得罪完了。這樣看來,現在武漢人的火爆脾氣、俠義性格,要拜熊御史所賜了。

最能代表武漢人性格的人——悲情英雄熊廷弼

熊廷弼手跡

萬曆後期,大明王朝風雨飄搖。曾經滅亡北宋的金國,300年後滿血復活,金人的後代努爾哈赤建立了後金,儀容裝束全部模仿祖先,所以後來我們看到的,清朝這種怪異的髮型和衣服是有來頭的。後金佔據了東北廣袤的土地,漢族百姓棄地南遷,明朝的勢力急速向山海關萎縮。

國難當頭,熊延弼第一次奉命巡按遼東。在冷靜分析了敵強我弱的形勢後,他提出了防禦遼東以自守為上策,修建城堡、大興屯墾、儲糧留人的治遼策略。實事證明,這套策略非常正確,在他的謀略下,遼東失地得以逐步恢復,加上他吏治嚴明、稽查軍情,遼地風俗、綱紀為之一振。之後他又調往南畿為督學,因犯錯而辭職歸鄉。

最能代表武漢人性格的人——悲情英雄熊廷弼

熊廷弼書法

1619年,決定明清命運的“薩爾滸”之戰,以明軍的慘敗而告終,四路十二萬大軍全軍覆沒,明在遼東力量大衰,由攻轉守。危難之際,萬曆皇帝想起了經營遼東的熊延弼,提升他為遼東經略,賜尚方寶劍。這是他第二次到遼東。帶著幾個隨從一路向北,在後金的鐵騎下,遼陽、瀋陽已經變成一座座空城。他一路收留逃亡的百姓和士兵,斬殺逃跑的將領,又隻身前往已被佔據的撫順,震懾住後金的囂張氣焰,初步穩定了人心。短短几個月,遼東局勢得以扭轉,之後他開始轉守為攻,應用游擊戰、運動戰不停騷擾後金,使努爾哈赤疲於奔命,不得不暫停對明朝的進攻,休養生息。據《努爾哈赤傳》記載,努曾說:“吾一生最俱熊蠻。”

最能代表武漢人性格的人——悲情英雄熊廷弼

薩爾滸之戰

但是關鍵時刻,萬曆皇帝死了。熊經略曾經得罪的那些同僚們,以蒲河失守的不利消息為藉口,開始扎堆彈劾他。熊以“遼地現已轉危為安,為臣卻要由生向死”表白,憤然辭職歸鄉。

然而在他走後不到一年時間,瀋陽、遼陽相繼陷落,遼河以東全部被後金佔據,接替他的遼東經略袁應泰畏罪自殺。朝廷大臣們於是又想到了善於堵窟窿的熊經略。此時在位的“木匠皇帝”明熹宗,倒是在大事上一點也不“木”,立刻加官進爵下詔起用他。

最能代表武漢人性格的人——悲情英雄熊廷弼

明末遼東形勢

1621年,熊廷弼第三次入遼。這次,他的官職最大,兵部尚書兼遼東經略,相當於國防部長兼東北軍區總司令,當朝一品大員。不過,有個壞事兒的人跟他一起,遼東巡撫王化貞。巡撫的級別自然是在尚書之下,不過人家後臺硬,不僅是當紅的閹黨中人,首輔葉向高還是他的老師。他手握15萬重兵,熊廷弼只有區區五千人。一切都憑實力,熊尚書說話人家只是象徵性地哼哈兩聲,熊脾氣再熊也奈何不了人家。更要命的還是,兩個人的戰略方向相左,一個主守、一個主攻。熊尚書主張穩打穩紮、三方佈置、以守為攻打持久戰;王化貞主張全面出擊,一舉蕩平打閃電戰。聽誰的?當然是手握兵權的人說了算!結果在硬碰硬的廣寧之戰中,久經沙場的老狐狸努爾哈赤在付出了巨大代價後,以反間計使王化貞一敗塗地。

最能代表武漢人性格的人——悲情英雄熊廷弼

努爾哈赤

當失敗者王化貞痛哭流涕地向熊延弼檢討時,熊廷弼沒有表現出寬闊的胸懷,他大手一揮:“晚了,當初不聽我言,現在如何?事已至此,唯有撤退”。在殘酷的實事面前,王巡撫老實了,熊脾氣上來了。於是乎,燒掉一切,撤走一切,連堅固的寧遠城堡也不要了,數十萬軍民撤退山海關,後金不費一兵一卒佔據整個遼東,當然這已經是一個空無一物的荒原遼東。

熊廷弼為什麼要選擇徹底撤退?有人說他是意氣用事,鬥氣看王化貞的笑話。但是熊廷弼經營遼地多年,熟知敵我力量的進退,也許他是確知不能守,與其以卵擊石以五千人去拼後金的鐵騎,還不如保護百姓全身而退,以圖來日。然而,無論是何種理由,熊廷弼畢竟丟掉了大明遼東河山,終成他人口實。在閹黨的口誅筆伐中,明熹宗被激怒,1625年以二十四大罪狀,將熊廷弼斬首西市,傳首九邊,閹黨聲稱的追贓抄家,卻是家無餘資。七年後,王化貞亦被斬首。然而英雄功過自有後論,熊廷弼死後僅四年,崇禎皇帝就為他平反。後世評論,熊廷弼冤死,王化貞活該。

最能代表武漢人性格的人——悲情英雄熊廷弼

熊廷弼畫像

四百多年過去了,家鄉人民沒有忘記他,熊公親自勘察、設計、督修的江(夏)、鹹(寧)、嘉(魚)、蒲(圻)四邑公堤,依然是人民抗禦長江洪澇的牢靠基礎,濤濤江聲述說著英雄的往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