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要五六点起床合理吗?为什么?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8030720/answer/465755066

“以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七百分到四百分的差距还轮不到拼天赋。”这句话是常常用来鼓励高三学生的。在网上也经常能听到高中生有多拼的消息。其实,看到状元或者高考高分考生的作息时间,并没有像网上说的熬夜到一两点,反而作息很规律。

其最大的秘诀就在于掌握了时间管理

1

引言

所有人每周都有168个小时,每月大约有720小时的时间。每个人所拥有的时间就只有那么多。高考争分夺秒,我们对于所拥有的时间具有绝对的支配权,但往往并不懂如何去支配它。而如何运用所拥有的时间对于我们的学习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为什么有些人能够做到长时间的高效学习?

为什么有些人付出了同等的努力却依旧是惨淡的成绩?

为什么有些人总是能参加各种活动成绩依然保持地很好?

这些看起来仿佛可以成为“学习的十大未解之谜”的问题,今天,让小灶来一一为你道尽其中奥妙。

2

含义

以上问题答案归根结底,其实都可以归结于我们是否做好了“时间管理”。

什么是时间管理?

“田忌赛马”的道理告诉我们需要注重内部结构系统的优化趋向,那我们自身又是否注意到了对时间的合理安排和运用?尽管时间是有限的,我们还是可以采取一些方法,把没有成效的时间转变为富有成效的时间,而时间管理恰恰是是运用策略和技术,帮助你尽可能有效地利用地时间。

这就如同找到了更多的时间,从而创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第25个小时”。

3

时间都去哪了

蒂姆·费瑞斯强调过:“太多的人混淆了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和去做那些使你更接近你的目标(效果)的事情之间的区别。”

我们不应该每一天尝试去做很多的事情,不应该试图用忙碌来取代效率。你总是觉得自己付出了很多却收不到回报?或许你只是用工作量来计算成果,忙完一个任务又忙另一个,以牺牲有效性为代价而维持其忙碌状态,其实质上并没有提高个人的学习效率。

首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目前是如何使用时间的。你是否清楚你的每时每刻都在干些什么?24个小时,我们真的都花在学习上了吗?

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需要明白三个概念:

1.意识是时间管理的先决条件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曾经提出过著名的相对论,在学习生活中面对时间,我们也有自己的相对论:我们对时间的感觉取决于我们在做什么。

当我们打游戏看小说时总感觉时光在飞逝,,反而觉得在下课前五分钟的时光过得无比漫长。一个人对时间的感觉,是了解他或她的真正激情所在的一个窗口,目的是平衡你的时间消耗。我们喜欢背英语单词或者喜欢写数学选择题,但长时间背单词或者写选择题我们只会感到乏味,而这也会影响我们的学习效率。

我们可以通过记每天的时间日志,统计每分每秒都在干什么,这可以使你更了解自己,从而意识到对时间的感觉。

通过更好地了解自己如何花费时间,我们可以清晰地分析就有机会找到可以利用的时间,如果我们不了解如何花费时间,便没有能力有效地管理我们的时间。

2.目标提供路线图

你想在期末考试获得第一名?

你想考上某个理想的大学?

你想以后的自己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只有我们确定了努力的方向和目标时,才能决定应该如何安排我们的时间。一旦确定目标,我们就能更好地确定需要采取的步骤,以及我们需要给每个步骤分配多少时间。到这里你已经开始在做计划了。通过设定计划,可以增强实现目标的愿望,并强化你为实现目标而做出的努力。

3.选择是难点

时间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选择。我们确立了目标,就需要面对竞争的需求所带来的的压力了。我们需要达到“期末考试获得第一名”的目标,那么,我们需要面对玩手机的诱惑,嘈杂环境的印象,休息玩耍的渴望,以及任何会对你造成干扰,影响你达成目标的事情。

只有自己能够做出选择,没有人能代替你。有时,做出选择是非常困难的。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目标设定只是确定一个大致的方向。人生往往一波三折,变幻无常。但尽管如此,但我们可以通过不断对自己的目标进行反思和适时的调整,也就更有可能让自己的学习生活沿着既定的日程向前进发——而不是随波逐流,听天由命。

4

如何分秒必争

一旦我们了解了目前在如何使用我们的时间,我们就需要确定我们是否正在尽可能有效地使用好我们的时间。其目的不仅仅是要将时间用在正确的地方,并且还要将时间尽可能有效地加以利用。从此刻起,我们要讨论一些策略和技巧,以便使我们尽可能有效地利用时间。

1.匹配时间和精力

有效的时间管理不仅仅是寻找一天中的额外时间,还要将我们的有效时间和我们的有效精力匹配起来。在我们追求有效的时间管理的过程中,并非所有的时间都是相同的。为了使我们的每一个小时都尽可能有效,我们应该尝试在感觉最清醒,也就是在精力最充沛的时候去从事那些艰巨的任务:或者是在早起之后去背枯燥的公式和知识点,在平静的时候做一套试卷,或者在一天的学习任务结束后休息一下放松精力。我们应该更加灵活地去使用我们的时间,而非强迫自己每天每个时间段必须去做什么。这种做法只会使我们陷入不停应付任务的困境中。不仅仅消耗了精力,也浪费了时间。

2.利用我们的空闲时间

“时间就像海绵,挤挤总会有的。”我们每个人每天都有很多空隙时间,空隙时间指的是你慢条斯理,无所事事的时候,而不是你富有成效地从事某一项工作的时间。

比如在上学路上的时候进行小量阅读和记忆,在吃饭的时候听一听时政电台或者听力播放。我们可以将一些琐碎的零散的任务分配到每天的空隙时间中。如果我们有效利用这些空隙去做事情,我们就能够变非生产性时间为生产性时间,从而达到“创造”时间的目的。

3.拖延是梦想的杀手。

我们都有良好的愿望:我们“总有一天”要去做什么,但“总有一天”却从未变成“今天”。拖延是梦想的杀手,但拖延真的就这么难以应付,束手无策吗?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策略来战胜拖延:在口袋里放一张纸片随时地提醒自己记住目标,将大的学习板块分解成易实现的小块,教会头脑识别懒惰或拖延最初的蛛丝马迹,和坚持通过某种方式做好笔记。拖延是我们思想的产物,虽然你会在生活中遇到种种难以控制的困难和挑战,但抵抗拖延不在其列。那些培养起强大的精神力量和心理坚忍应对拖延的人,最有可能实现他们的梦想。

4.杂乱不堪是高效的大敌。

我们感觉自己需要做一张语文试卷,又觉得需要背英语单词,还需要整理数学错题。在思想中,总感觉有太多的事情要做,又无能为力。杂乱对于生产力来说是具有破坏性的,杂乱会降低效率。或许我们应该试试使用任务清单,把我们所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或者其他事情书写上去。带在身上,贴在桌子上。及时处理每一项任务,将想法转变为行动步骤并且马上采取行动。我们会发现我们的行动效率得到了大大的提升,这是因为想要记住的东西太多,我们的大脑就会变得凌乱不堪。而杂乱不堪恰恰是高效的大敌。

5.集中精力。

我们都知道,将太阳的光线聚焦在一张纸上将会发生什么——能够集中热量。当我们把所有精力集中于学习上时,同样的事情将会发生。但与此同时,必须排除那些让你分心的事,必须把你所有的精神能量专注于我们正在进行的学习任务上面。不要以为电子产品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学习效率。在没有足够的自控力情况下,我们只会把时间消耗在刷微博、看小说和回复消息上面。集中精力在学习上,远离互联网,关掉手机,将一切电子产品移出学习区域。当你同时处理多个任务时,别以为你能够专心致志,那些一心二用,并认为每一件事他们都能做好的人,不过是在自欺欺人而已。

5

实际运用

1.学习

尝试每天早起后或者临睡前对学习任务进行一个大体的规划。再根据每天的实际学习情况不断地对计划进行小范围的调整。并且将属于某个学习任务的每一本书,每一份试卷或者辅导资料放在同一个地方,这样更有助于我们整理思路和方便学习。一旦一项学习任务开始后,只要有可能,要一次性或者一个时间段内完成一项学习任务。

2.反思

在我们完成一项考试,复习完一个学习模块或者一天的学习后,就不要再去想它。对于过去的事,我们不应该再浪费宝贵的精力去设想会发生什么,自己又做错了什么。我们应该继续前进,朝着自己的目标而奋斗。

6

结语

.以上文章所谈到的内容,有一些可能会让你在学习甚至以后的生活中感到有意义,有一些则不然。一篇文章可以改变或者加深我们对时间管理的理解。但如何运用到实际仍需要我们的实践。我们可以对不同的方法进行试验和尝试,关键是要努力把每一个小时使用得尽可能合理有效。

不要把时间管理当做一件痛苦的事,而是把它当作一种乐趣。就像任何一项挑战一样,我们需要去努力,一旦我们掌握了它,它就可以带来无比美好的结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