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弓箭根本射不穿盔甲,为何两军对阵还会拼命放箭?

用户133916062

世界上最厉害的两种弓箭,是英国的长弓和满族的清弓。

明朝为什么打不过满洲人是有原因的,清弓110米可以穿破皮甲,75米用重箭可以穿破锁子甲,50米用重箭可以破板甲。而明朝当时的北方军队喜欢用的火器是三眼铳。大部分北方军队都是使用三眼铳。三眼铳的射程很短,二十左右才可以破双层棉甲。

而明朝用鸟铳比较多是南方兵,也就是浙江兵,射程最远的是鲁密铳,射程150,破棉甲要在六十米之内。

清弓是中国历史上射程和杀伤力最强的弓,比当时明朝轻火器杀伤力还强大,这也是满人为什么不发展火器。器,而一直以骑射自傲的原因。清朝唯一重视的轻火器是抬枪,长二米五到三米,一般需要两个人操作,有限杀伤距离是两百米。

再说古代的弩,普通的弩破甲距离只有二十米。脚弩稍微远点,床弩距离很远,但这个东西太重,不适合单兵作战。值得一提的是宋朝的神臂弓。神臂弓其实也类似于弩,射程和杀伤力都可以,但还是比不上清弓。

弓箭一般有两种射法,一种是抛射,一种是直射。而抛弃的话要达到最远射击距离,那么就必须使用45度角抛射,至于能射多远,那是根据弓箭的张力和个人力气决定。而中国历史上射的最远的人,据说是当初铁木真时期,有蒙古勇士射程达到六百米的记录。

而散射有没有杀伤力?有的,箭头在高空受重力加速落下,仍然会让人受伤,甚至带走士兵的生命,这种射法穿透力一般不是很强,但如果是皮甲的话,仍然有可能被射穿。

而满人对付明朝军队的做法一般是用重箭,然后近距离用直射法猛射明军,大明野战打不过满人,很正常。



图上的弓箭就是清弓,和其他弓箭不同的是,它两端是反弓型的,和其他的弓是不同的。而且弦比较长一般在一米五到一米八之间,这么长的弦给箭支提供了很大的飞行力量。培养一个合格的清弓手是很困难的,最少要三年甚至更长,而培养一个合格的火枪手只要三个月。


一号风手

弓箭的确射不穿盔甲,但是很长一段时间,大部分时候士兵也穿不起盔甲。

很多人一看电影,那中国古代军队的气势,尤其是张艺谋拍摄的古装大片,《英雄》《满城尽带黄金甲》,古代是有多疯狂,能穿起黄金甲,再说黄金真的软啊,并不是艰苦的金属材料。

这里,史论纵横有必要说一下中国的冶炼业的发展。

在春秋末期之前,我国都属于青铜时期,青铜是贵族人才能拥有的,直到战国时期才发明了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可以说正是铁的出现,改变了中国的社会结构,用铁做的兵器改变了战争属性,战国全是兼并战,用铁做的农具改变了生产模式,因此铁一项很好的发明。

但是,战国时期的铁还是很少,到南北朝的时候出现灌钢法,冶炼出的钢硬度高,性能好,从北宋开始用煤炼铁开始,宋代的铁产量相当于18世纪整个欧洲的冶铁量。在南宋时期,金人发明了铁浮屠,基本无人能敌,其实铁浮屠就是重骑兵那种,人和马都披重型盔甲,这只部队为金国打败辽国灭了北宋立下赫赫战功,但是,集整个金国之力,也就打造了一万五千名拐子马,五千名铁浮屠。

后来被岳飞打败之后,金国再没能打造另一支铁浮屠,其实就是没有那么多铁了。

所以,在铁匮乏的古代,一般士兵根本穿不起盔甲,只有打前排,在游戏中俗称那种“肉”的士兵,才能穿上盔甲,当然,大部分就是有点铁片,估计,竹片会更多。

昨天看到一道题出为什么古代的枪,只有枪头是铁的,而枪把是木头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铁的造价太高。

大部分的战乱都是源自于农民起义,装备比较差

为什么农民起义拿起锄头就能造反,在明朝之前,尤其是秦末,汉末时期的农民起义昌盛,很可能就是官府的装备其实和老百姓拿起铁锄头差不多,到明清时期,农民起义的代价就高了,因为官兵有火器啊!

所以,在比较low的战役中,士兵都是穿着单衣(南方士兵北伐不行,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到冬天的时候太冷),所以,弓箭能射死人。

弓箭作为一种重要兵器,也一直在发展

因此,弓在古代一直是输出比较高的兵器,弓箭手,也一直是重要兵种。

史论纵横对武器的具体发展,没有过多的了解,但是清代出现的清弓,的确也是一种很厉害的存在,之所以清朝皇帝一再强调不能忘掉骑射本领,其中重要一个原因就是对清朝弓的迷恋。

在清朝反抗明朝的统治过程中,弓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尤其是明朝官兵将武器更换为火器后,为了增加士兵的机动性,必然要将本身的盔甲减轻负重。

就是清朝的棉甲,就是厚衣服,再加上几块铁,但是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种棉甲也扛不住铁枪怼一下啊。

所谓武功再高也怕菜刀啊!

存在即合理!古人也不傻,如果没有作用,古代人也不会制造。


史论纵横

大家可以去看央视纪录片《古兵器揭秘》第四集铁骑锋芒,里面有这场6万蒙古兵对战以匈牙利为主的欧洲联军10万多人的塞约河会战描述,里面介绍了双方主要装备。


蒙古骑兵60%是轻骑兵,40是重骑兵。轻骑兵大量杀伤敌人和打乱敌人阵型,使敌人陷入混乱,重骑兵再来收割。可能受这部纪录片影响对10万重甲兵的表述不够严谨,应该为以重甲兵为作战主力的10万多联军。其实何止10万 古代欧洲打仗,基本是一名骑士带着几十个仆从,领主带着几百个农民。真正算正规军的10万里面有1万都难(参考英法百年战争中法国倾国之力打的阿金库尔之战中也才8000多名骑士)。

这都要比蒙古入侵晚上一二百年了。还有答主所说的《古兵器揭秘》随便看看就得了,不能作为参考。就,比如蒙古入侵者这一期中欧洲军队竟然身穿板甲。十三世纪的欧洲贵族连锁甲都是传家之宝,板甲更是英法百年战争之后才主要使用的。理论上说蒙古重骑兵的札甲比欧洲所用的锁子甲好得多。蒙古骑兵才是真正的游击战专家,用轻骑兵对付欧洲的重骑兵,欧洲重骑兵冲击力大,但耐力不足,追不上蒙古骑兵,蒙古骑兵可在马上开工,始终与欧洲重骑兵保持一定距离用弓箭射杀,当欧洲重骑兵人困马乏,跑不动时,再围而歼之!如果碰上轻骑兵,在马上集团机动,边开弓射击,边消耗欧洲轻骑兵马力,如果碰上欧洲步兵集团,就用轻骑兵集团包围,边机动,边向步兵射击!等到步兵阵型不稳,然后骑兵再冲入阵中,分割包围,各个歼灭!蒙古骑兵横扫欧洲,得益于蒙古马的耐力好,和东方复合弓可以在马上射击,及欧洲平原适合骑兵布阵!


春日盛宴

所谓弓箭射不穿盔甲基本上是胡扯,除非你全身穿上几十斤重厚厚的盔甲,普通弓箭才射不穿。但是你穿这么重的盔甲,除非你是大力士,否则累都能累死你。


大汉弓箭手

像欧洲人的近10万重甲兵,根本就挡不住几万蒙古人的弓箭,又没有机动性,所以变得不堪一击,几乎全军覆没。欧洲变得惶惶不可终日,幸好蒙古大汗窝阔台病死,使得拔都等人不得不撤退回去争夺汗位,欧洲才逃过一劫。

所以所谓弓箭射不穿盔甲的说法根本是不存在的,你有更强的盔甲我就有更强的弓箭,而盔甲的制作成本又远大于弓箭,所以弓箭永远是胜利方,盔甲只能用来减少伤亡,而不能杜绝。

至于两军对阵拼命放箭,是因为弓箭是远程攻击武器,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弓箭的作用。通过弓箭组织的箭雨一方面可以大量杀伤敌人,另外方面可以对敌人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只要箭雨足够强,可以让敌人自己就先崩溃了。所以你不先拼命放箭,在接触战之前多杀伤敌人,压制敌人气势,等到短兵交接时对方就会有更大的优势。

正因为古代东方拥有弓箭技术上的优势,又有大量以弓箭手和以弓箭作为武器的轻骑兵,所以才可以一直压制西边的民族,东亚民族可以吊打中亚民族,来自中亚的民族又可以吊打中东和欧洲。比如汉朝时期,我们叫波斯为安息,对它的评价很不屑,就是国大兵弱,不尚武。这显然是对其有一定了解才这样说的。可能是经常受中亚民族欺负,因此中亚的民族都看不起它。而这个安息王国就是西方的帕提亚,却可以和罗马帝国打的旗鼓相当。


执斧传播开天名

古代的弓箭手,就是现代的狙击手,古代弓箭射不穿盔用,那是穿盔甲的人不在弓箭的最佳射程内。古代的好盔甲价格昂贵,普通士兵都穿不上,成了战斗在第一线的牺牲品,下面我们就说说身着重甲的将军吧。

从黄帝时期,张挥发明了弓箭,在远距离杀伤敌人时起到了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作用

如不是利用弓箭的杀伤力,黄帝怎能战胜称为远古第一战神的蚩尤。在古代军中有句名颜,大将军不怕长枪就怕寸铁,指的就是箭头。

看看历史上有多少本领高强,身经百战的大将最后死于弓箭之下。

三国时的北海第一将太史慈,是江东智勇双全武功高超的大将,在合肥碰到魏将张辽,“张辽”用计诱杀了太史慈,虽然太史慈当时身中数箭被救回,可最后还是因箭伤难治离世。

曹操手下的徐晃可谓是一员虎将,在新城被守将孟达用箭射杀。

三国时期使用弓箭最历害的人,当属刘备手下老将黄忠,他的箭术出众,死在他手下的大将不计其数,谁也没想到,一代用箭高手,随刘备讨代吴国时,却被吴国不出名的马忠射死。

光是三国时期,死在箭下的名将还有象庞统,孙坚,张辽,张颌等等,如果说箭穿透不了盔甲,哪这些将军都是难以近身的名将,他们的死因作何解释。


张峰149764346

欧洲人说弓箭的发明杀死了英雄,冷兵器时代弓箭是最可怕的武器,很多名将死于弓箭。比如徐晃,张辽,张郃,五子良将被弓箭射死三个。

另外孙策,黄忠,养由基,王伯当等等也死于弓箭。

这些人都是大将,上战场必然穿盔甲,依然死于弓箭,可见弓箭的杀伤力和可怕程度。


有人做过实验,无论是欧洲的锁子甲,还是我们的铁甲,在弓箭面前都无法防御,我们的弓箭射出速度可达44米每秒,这样的速度盔甲根本无法完全防御的住。

即便是欧洲的弓箭也有39米每秒的速度,依然能射穿盔甲。

而且弓箭在古代是稀缺之物,如若无用,怎能如此浪费。打仗是人力,物力,财力的比拼,无用谁这么玩。


文化一起聊

我不知道古代的“石”大约是什么计量。试过32磅的现代弓,30米左右射穿一口不锈钢的锅。按照一步一米五算,二十步总是有的。两毫米多厚的不锈钢啊,据估计没有谁对我盔甲能比这个强度大了。至于抛射,我曾经不小心把箭从院子里舍出去,在很远的地方把一个活动板房给扎个窟窿。


elicxxx

莫名其妙的问题,能挡弓箭(非破甲箭头)的板甲到了中世纪也只能是欧洲贵族领主才有的家传宝贝,罗马时期除了高级将领会冠盔,就最多是皮甲布甲,斯巴达300里已经很说得清楚,这是当时欧洲最精锐的部队……真正能抗箭的是多层复合盾,是铁皮衬棉覆皮钉在厚木板上,然而这个盾要上百斤造价也不菲,所以要专门的大力士盾手来拿,无法照顾到全军,只能是高级将领亲卫,而且这样的结构根本无法做成铠甲,因为没人穿得动……


风214401476

首先古代大部分士兵并没有很好的盔甲防护,多是皮甲甚至无甲,锁甲和扎甲都是很精良的装备了。而且题主绝对小看了弓箭的威力,即便是板甲也不能很好地防御弓箭,只有盾牌比较有用,但盾牌的防护角度有限,过大的盾牌会限制近身战的灵活性,所以在面对密集的箭雨时,除非有精良的训练组成盾墙,否则依然会受到极大杀伤。


哈尼王

这个问题不难回答,首先可以做一个假设,如果在战场上看到密密麻麻的弓箭虽然不能对你造成伤害,但是你心里是不是打怵,对了,这就是第一点的原因:威慑敌军;因为弓箭手一个阵营一个阵营的,同时射箭的话那是密密麻麻、铺天盖地的,看上去非常可怕的。同时,敌方为了防住弓箭,就要穿重甲,一方面重甲造价不菲,消耗财力,另一方面对士兵的体力消耗也是极大的,再有就是如果被弓箭擦伤了,伤口感染致死,可以间接消耗敌方兵力。

第二个原因:射杀马匹。在古代战场上马匹是不可缺少的,士兵可以穿重甲,那马呢?也穿重甲的话,那费用可就不是一般的高了,再说了马的体力消耗多快,也能消耗马匹的数量和质量。

第三个原因:和弩搭配。弓箭负责远处敌人,而弓弩适合射杀靠近的敌人,这样搭配战斗力直线上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