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不合炒老板鱿鱼?95后毕业生被吐槽中看不中用

今年820万毕业生已经正式告别校园。从学生到职场人,第一份工作往往既是转型期又是迷茫期。第一份工作不喜欢要不要辞职、第一份工作应该坚持多久再换、毕业了还没有清晰的职业规划怎么办……被诸多问题困扰着的职场新人,在面对漫长职业生涯的未知数时,担心走错任何一步都会产生严重的“蝴蝶效应”。

第一份工作在职时间显著缩短,95后平均7个月就离职

职场社交平台领英统计分析显示,职场人第一份工作在行业选择方面呈现显著的集中化趋势,超过1/3的95后毕业生进入了互联网和金融行业;而第一份工作往往都不是职场人的理想工作,日后转行比例逐年增高。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数据显示,职场人第一份工作的平均在职时间呈现出随代际显著递减的趋势。70后的第一份工作平均超过4年才换,80后则是3年半,而90后骤减到19个月,95后更是仅仅在职7个月就选择了辞职。

辞职是大部分职场人都会经历的,为什么偏偏95后一言不合就要炒老板鱿鱼? 难道是因为家里有矿?

“进写字楼拿3000不满意,进工厂拿5000不愿意”

“有的毕业生简历漂亮,但一到面试,问他们一些基本、具体的专业问题,竟然都回答不出来,要的薪酬却比有工作经验的人都高。”北京一家企业一位招聘人员叹息。

这种现象并非个例。一些用人单位反馈,许多毕业生的专业能力与岗位实际需求还有一定差距,岗位匹配度不高。

一位国有施工企业从事人事工作多年的邢先生说,近几年招的大学生“学得都偏理论,专业知识不扎实”,岗位匹配满意度仅有70%。武汉锐科光纤激光技术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虞秀芬同样称,招来的毕业生跟企业需求对接有差距,并且缺乏创新意识。

“有些同学就是因为专业基础没有打好而失去竞争力。”上海一所高校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中心主任说,去年,深圳中学来校招聘,有130多位研究生竞聘但全部落选,落选主要原因是专业考试成绩差。根据学校调研,不少学生自我约束力差,将大量时间用在打游戏上,影响了学业。

“感觉招的大学生不少是眼高手低。”合肥科硕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庆介绍,很多学生想进写字楼做白领、拿高薪,但能力又达不到,“进写字楼拿3000不满意,进工厂拿5000不愿意”。

“上不上班无所谓,成天工作不回家受不了”

“现在学生的责任心、事业心都不如过去,在他们眼里,辞职很正常;他们大都追求安逸的生活,培训时跟他们讲老一辈人奉献吃苦的精神,他们反问为什么那么傻,大不了辞职呗!”邢先生说,近几年来,因受不了工作的苦累,新人流失率越来越高,一年内就辞职的比例达30%,去年增长到33%。

邢先生举例说,有个大学生刚工作1年多,表现不错,公司本打算重点培养,但学生因要回老家结婚,就轻易放弃了工作,称“上不上班无所谓,成天工作不回家受不了”。还有个大学生就因为项目经理说了他一句“你大学学的啥,怎么连这个都不会”,就觉得这是对他“人格的侮辱”,愤然辞职。

一些用人单位反映,现在大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就业中普遍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追求安逸生活和个人享受,抗压能力较弱。

一家企业的人事部门负责人表示,“90后年轻人不太愿意跟老员工交流,谦虚学习的态度、团队协作能力欠缺,心气较高。”一家企业负责人说,公司一些年轻人遭遇挫折后通常无法很好地自我调节,有的不想面对干脆就跳槽,抗压能力比较弱。

“学生们都喜欢去好城市、挣大钱,男生比较急功近利,女生缺乏进取心,‘下了班别找我’,累的活儿不去。另外还有一些家里条件好的毕业生不着急找工作,或考研或出国,推迟就业。”辽宁一所高校就业办老师说。

“投简历比较盲目,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

邢先生观察,许多学生在报考大学专业时都较盲目,大学期间又缺乏职业规划和对自己的清晰认知,导致对专业和行业并不热爱,学不精深,入行后就坚持不下去,有的干脆转行不干了,这对于高校、用人单位和学生自己都是资源和时间的浪费。

“很多来应聘的学生对目标不明确,投简历比较盲目,也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北京一家企业招聘人员说,“有人拿着简历直接问我,‘您看看我能干什么’,而不是说‘我想干什么’。求职者还是该有自己的想法和对职业的追求。”

虞秀芬介绍,一些学土木工程的大学生根本不知道工程项目的环境如何,也没有去过项目部。“学生不了解将来的工作,如何喜欢、选择这份工作?企业招聘也有风险,因为错过这个时间就招不到人了。”

为进一步提升毕业生能力,更精准对接岗位需求,多家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建议,一方面,需加强校企合作、联合培养,在研究、应用上对标社会发展和企业需求,让企业参与到学生课程教学中,便于学生了解行业前沿动态和岗位需求,可与企业以“订单式”培养专门人才;另一方面,高校应加大对学生正确价值观、职业素养、综合能力的培养力度,帮助学生找到兴趣,提前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领英中国人力资源负责人张竞义建议:“职业发展并非直线,职业生涯的成功也没有一条统一适用的路径。无论第一份工作如何起步,最重要的是在职场初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和心态,并能保持学习,拓展全球化的视野和行业知识、积累技能和人脉资源。这些职场软实力都是日后职业生涯更好更快发展的坚实基础。”

综合:半月谈 中国日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