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五千年」趙佗割據嶺南與南越國

秦始皇平定嶺南後,傳至秦二世時,陳勝、吳廣舉行大澤鄉起義,人民紛紛響應,中原大亂。此時,秦朝南海郡尉任囂病重,臨終召見趙佗說:“中國擾亂,未知所安,豪傑畔秦相立。南海僻遠,吾恐盜兵侵地至此,吾欲興兵絕新道自備,待諸侯變,會病甚。且番禺負山險,阻南海,東西數千裡,頗有中國人相輔,此亦一州之主也,可以立國。郡中長吏無足與言者,故召公告之”,並讓趙佗代理南海尉。任囂死後,趙佗抓住歷史機遇,閉三關(北方通向嶺南的橫浦關、陽山關、湟溪關三個重要關口),誅秦吏,親掌軍政大權。秦亡後,他又出兵擊桂林、象郡,實行嶺南三郡混一,自立為南越武王。公元前206年,趙佗兼併桂林、象郡後在“中縣人”的支持下建立南越國,自稱南越王,開始了趙氏對嶺南歷五世近百年的統治,僅趙佗就在位67年。

趙佗在嶺南建立南越國後,中原的劉邦也擊敗項羽軍事勢力,建立了西漢朝。由於中原經歷了多年戰亂,經濟蕭條,百姓困苦,西漢王朝無力嶺南用兵,只能對趙佗實行安撫政策。漢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劉邦派遣大夫陸賈逾嶺出使南越,勸趙佗歸漢,詔曰:“粵人之俗,好相攻擊。前時秦徏中縣之民南方三郡,使與百粵雜處。會天下誅秦,南海尉佗居南方長治之,甚有文理,中縣人以故不耗減,粵人相攻之俗益止,俱賴其力,今立佗為南越王”。在陸賈勸說下,趙佗接受了漢高祖賜給的南越王印綬,使趙佗的南越國臣服漢朝,成為漢朝的一個藩屬國。

漢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漢高祖崩,高皇后臨朝,開始對趙佗割據稱王不滿。其時有司奏請禁南越關市鐵器,曰:“毋予蠻夷外粵金鐵田器;馬牛羊即予,予牡,毋予牝。”開始對南越國進行經濟制裁。趙佗聽到消息後大為不滿,曰:“高帝立我,通使物。今高後聽讒言,別異蠻夷,隔絕物器,此必長沙王之計也。欲倚中國,擊滅南越而王之,自為功也。”於是南越王趙佗反,自尊號為南越武帝,併發兵攻長沙邊邑,敗數縣而返。為此,高後七年(公元前181年)命大將隆慮侯、周灶領兵攻打趙佗,但由於中原的士兵不適應南越一帶炎熱和潮溼氣候,紛紛得病而不能逾嶺。歲餘高皇后卒,遂罷兵。

高皇后崩後,漢文帝即位,對外採安撫政策,主動向南越趙佗修復舊好。於是在真定為趙佗父母的墳墓設置守墓人家,每年按時舉行祭祀,又招來他的堂兄弟,賞賜了官職和財物。接著漢文帝聽從丞相陳平建議,任命陸賈為太中大夫,第二次逾嶺出使南越。陸賈到了南越,先向趙佗宣示西漢王朝的權威,接著對趙佗脫離王朝、自立為帝的行為曉以利害關係。趙佗聽後,向陸賈說明自立為帝的原因:一是“高後自臨用事,近細士,信讒言,別異蠻夷”;二是“又風聞老夫父母墳墓已被壞削,兄弟宗室已誅論”;三是“老夫竊疑長沙王讒臣,故敢發兵以伐其邊”;四是“老夫故敢妄竊帝號,聊以自娛。老夫身定百邑之地,東西南北數千萬裡,帶甲百萬有餘,然北面而臣事漢,何也!不敢背先人之故。老夫處粵四十九年,於今抱孫焉。然夙興夜寐,寢不安席,食不甘味,目不視靡曼之色,耳不聽鐘鼓之音者,以不得事漢也”。趙佗再次被陸賈說服了,決定去帝號複稱“南越王”,做漢王朝的藩屬臣子。公元前137年,百餘歲高齡的趙佗去世,因其特別高壽,在位時其兒子已卒,王位只能交由孫子趙繼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