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趙蕤《反經》任長第二,任人之長是領導者首要任務之一

任長第二

唐朝 趙蕤

臣聞料才核能,治世之要。自非聖人,誰能兼茲百行,備貫眾理乎?

譯文,我聽說,考察、衡量人的才能,這是治理天下的首要任務。我們不是聖人,誰又能掌握所有行業的技能,精通各門學科的理論呢?

故舜合群司,隨才授位;漢述功臣,三傑異稱。況非此儔,而可備責耶?

譯文,所以,舜聚集各個部門,按才能分給職位;漢高祖劉邦評論功臣,對張良、蕭何、韓信三人的評價都不同。何況不是他們(的普通人),怎麼可以求全責備呢?(解讀:連張良、蕭何、韓信這樣有才的人,都只能勝任一方面的工作,作為領導者又怎麼能要一個普通人什麼都懂呢?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各種不同的人的性格,及他們優缺點。)

唐朝趙蕤《反經》任長第二,任人之長是領導者首要任務之一

夫剛略之人,不能理微,故論其大體則弘略而高遠,歷纖理微則宕往而疏越;

譯文,性格剛正、志向高遠的人,不善於做細緻瑣碎的事情。所以,評論這種人在大局上他就會志趣恢宏且高瞻遠矚,處理瑣碎小事就會拖拉遺忘和疏忽大意;

亢厲之人,不能回撓,其論法直則括據而公正,說變通則否戾而不入;

譯文,高傲嚴厲的人,不會繞彎子,評論這種人在法理上他就會做到有理有據和公平公正,說到變通就會變得暴躁而不通情理;

寬恕之人,不能速捷,論仁義則弘詳而長雅,趨時務則遲緩而不及;

譯文,寬厚仁義的人,不可能迅速敏捷,評論這種人在討論仁義道德上就會弘大周全、寬厚文雅,但分析時勢變化就會遲緩,不迅速;

唐朝趙蕤《反經》任長第二,任人之長是領導者首要任務之一

好奇之人,橫逸而求異,造權譎則倜儻而瑰壯,案清道則詭常而恢迂。

譯文,愛好奇特的人,放縱不羈,追求新奇,評論這種人在運用權謀、詭計上就會灑脫、壯麗,按清靜的法則評論他就會顯得異常、迂闊。(解讀:恢迂,迂闊,是超出實際的意思。)

又曰:王化之政,宜於統大,以之理小則迂;

譯文,還說:實行王道德化的統治,適合於用統攬全局的做法,在處理具體事務方面就顯得迂腐;

策術之政,宜於理難,以之理平則無奇;

譯文,講究權謀的統治,適合於用扶危救難的做法,在時局平定時就不會有顯著的效果;

唐朝趙蕤《反經》任長第二,任人之長是領導者首要任務之一

矯亢之政,宜於治侈,以之治弊則殘;

譯文,矯正奮揚的統治,適合於治理侈奢墜落的風氣,以它來治理已經存在弊端的國家就不行;(解讀:亢,奮揚,就是在過激的意思。這裡是過於鋪張浪費的意思。)

公刻之政,宜於糾奸,以之治邊則失其眾;

譯文,苛刻寡恩的統治,適用於糾正朝廷裡的邪惡勢力,以它來治理邊遠地區就容易失去那裡的民心;

威猛之政,宜於討亂,以之治善則暴;

譯文,威猛暴烈的統治,適合於討伐內亂,以它來管理和平時期的老百姓就會顯得殘暴;

伎倆之政,宜於治富,以之治貧則民勞而下困。此已上皆偏材也。

譯文,注重技術本領的統治,適應於治理經濟,使得富國強民,以它來解決貧窮衰弱,就會勞民傷財,增加民眾的困苦。

此已上皆偏材也。

譯文,這以上所說的種種治理國家的方法,都是治國偏方。(人盡所能才是治國的正道。)

唐朝趙蕤《反經》任長第二,任人之長是領導者首要任務之一

昔伊尹之興土工也,強脊者使之負土,眇者使之推,傴者使之塗,各有所宜,而人性齊矣。

譯文,昔日,伊尹大興土木工事的時候,用脊力強健的人來背土,獨眼(視力差的)的人來推車,駝背的人來塗抹,各人做其適合做的事,因此人心齊。

管仲曰:“升降揖讓,進退閒習,臣不如陰朋,請立以為大行;闢土聚粟,盡地之利,臣不如甯戚,請立以為司田;

譯文,管仲(在向齊桓公推薦人才的時候)說:“對於官位排序、賓主禮讓、舉止行動等的朝堂禮儀,我不如陰朋,請啟用他做主管禮儀的官吧;開闢荒地、聚集糧食,充分發揮土地可產生的效益,我不如甯戚,請啟用他來做主管農業的官吧;

平原廣牧,車不結轍,士不旋踵,鼓之而三軍之士視死如歸,臣不如王子城父,請立以為大司馬;

譯文,平原大量牧馬,車行時車輪不結固(戰車跑得快),將士不回頭走(勇往直前),鼓響三下(三聲令下),全軍將士視死如歸,我不如王子城父,請啟用他來做大將軍吧;

唐朝趙蕤《反經》任長第二,任人之長是領導者首要任務之一

決獄折中,不殺不辜,不誣不罪,臣不如賓胥無,請立以為大理;

譯文,決定下獄或斬首的事,不濫殺無辜的人,不冤枉無罪的人,我不如賓肯元,請啟用他來做作大法官吧;

犯君顏色,進諫必忠,不避死亡,不撓富貴,臣不如東郭牙,請立以為大諫。

譯文,敢於不顧及齊王你的臉面,忠心耿耿、直言進諫,不怕殺頭,不懼權貴的人,我不如東郭牙,請啟用他來做監察官吧。

君若欲治國強兵,則五子者存焉。若欲霸王,則夷吾在此。”

譯文,齊王你要只是想富國強兵,那麼,有這五個人在就夠了。若想稱霸天下,那麼,還有鄙人管仲在這。”

唐朝趙蕤《反經》任長第二,任人之長是領導者首要任務之一

黃石公曰“使智、使勇、使貪、使愚,

譯文,黃石公說:“驅使智者、勇者、貪者、愚者的方法,(解讀:黃石公,秦漢時道家,別稱圯上老人、下邳神人,後被道教納入神譜。《史記·留侯世家》稱其避秦世之亂,隱居東海下邳。其時張良因謀刺秦始皇不果,亡匿下邳。於下邳橋上遇到黃石公。黃石公三試張良後,授與《太公兵法》,臨別時有言:"十三年後,在濟北谷城山下,黃石公即我矣。"張良後來以黃石公所授兵書助漢高祖劉邦奪得天下,並於十三年後,在濟北谷城下找到了黃石,取出來珍藏在神廟裡。後世流傳有黃石公《素書》和《黃石公三略》 。)

智者樂立其功,勇者好行其志,貪者決取其利,愚者不愛其死。因其至情而用之,此軍之微權也。”

是使智者樂於出謀劃策來立功,使勇者喜歡衝鋒在前來滿足他的鬥志,使貪者想方設法來獲取他的利益,使愚者不去愛惜自己的生死。根據他們的性情來驅使他們,這就是用兵時最微妙的權術。”(解讀:此段文字僅限用於此古文翻譯,決無對任何人有攻擊或褒貶之意,請不要隨意對號入座。名詩詞解讀特此申明2018年8月30日)

唐朝趙蕤《反經》任長第二,任人之長是領導者首要任務之一

《淮南子》曰:“天下之物莫兇於奚毒[附子也],然而良醫橐tuó而藏之,有所用也。麋之上山也,大章不能企,及其下也,牧豎能追之。才有修短也。

譯文,《淮南子》說:“天下的東西沒有比附子更毒的藥,但是高明的醫生卻用口袋把它收藏起來,這是因為它有獨特的藥用價值。麋鹿上山的時候,善於奔跑的大獐也不要企圖跟上,等它下山的時候,牧童也都能追得到。這也說明,才能有長短不同的道理。

胡人便於馬,趙人便於舟。異形殊類,易事則悸矣。”

譯文,又比如胡人騎馬容易,越人駕船容易,如果換個形式和換個種類,那麼容易的事都會變難了。

唐朝趙蕤《反經》任長第二,任人之長是領導者首要任務之一

魏武詔曰:“進取之士,未必能有行。有行之士,未必能進取。陳平豈篤行,蘇秦豈守信耶?

譯文,魏武帝曹操有詔書說:“有進取心的人,未必一定有德行。有德行的人,不一定有進取心。陳平難道有忠厚的品德?蘇秦難道是守過的信義?(解讀:1、陳平,漢初大臣。陳勝起義後,先投魏王咎,後又隨項羽入關。不久歸劉邦,建議用反間計使項羽去謀士范增,並以爵位籠絡大將韓信,被劉邦採納。漢朝建立後封曲逆侯。惠帝、呂后時任丞相,因呂氏專權而不治事。呂后死,與周勃定計誅殺呂產、呂祿等,迎立文帝,任丞相。2、蘇秦,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外交家和謀略家。師出鬼谷子,習縱橫之術。後刻苦攻讀鬼谷子《陰符七術》,一年後遊說列國,被燕文公賞識,提出合縱六國以抗秦的戰略思想,並最終組建合縱聯盟,兼佩六國相印,使秦十五年不敢出函谷關。)

而陳平定漢業,蘇秦濟弱燕者,任其長也。”

譯文,可是,陳平卻奠定了漢王朝的基業,蘇秦卻拯救了弱小的燕國。主要是君主有效地任用了他們長處。”

唐朝趙蕤《反經》任長第二,任人之長是領導者首要任務之一

由此觀之,使韓信下幃,仲舒當戎,於公馳說,陸賈聽訟,必無曩時之勳,而顯今日之名也。故“任長”之道,不可不察。

譯文,由此看來,讓韓信當謀士,讓董仲舒去打仗,讓於公去遊說,讓陸賈去辦案,那麼,必定誰都創立不了先前那樣的功勳,也就不會有今日這樣顯赫的名聲了。所以,“任長”的道理,不能不仔細研究。

議曰:魏桓範雲:“帝王用人,度世授才。爭奪之時,書策為先。分定之後,忠義為首。

譯文,議,曹魏大臣桓範說:“帝王用人的原則,是審時度勢,合理使用人才。打天下的時候,以任用能出謀劃策的人為先;天下安定之後,以任用忠臣義士為主。

唐朝趙蕤《反經》任長第二,任人之長是領導者首要任務之一

故晉文行舅犯之計而賞雍季之言,高祖用陳平之智而託後於周勃。”

譯文,因此,晉文公重耳先是遵照舅舅子犯之計用兵,勝利後就重獎了進忠言的雍季。(解讀:此典故就是著名的竭澤而漁。城濮之戰中,晉軍的力量不如楚軍。晉文公採用了舅舅狐偃“詐”術,大勝。但之前雍季此計不贊成,並勸阻道:竭澤而漁,豈不獲得?而明年無魚;焚藪而畋,豈不獲得?而明年無獸。詐偽之道,雖今偷可,後將無復,非長術也。戰勝後,晉文公論功行賞,雍季卻在狐偃之上。有人感覺奇怪,以為文公賞錯了。晉文公說:"雍季之言,百世之則也,咎犯(狐偃)之言,一時之務也,焉有一進之務先百世之利者乎?")

高祖用陳平之智而託後於周勃。”

漢高祖劉邦採用陳平的智謀,臨終時把鞏固政權的重任託付給了周勃。”(解讀:周勃,西漢開國將領、宰相。因討平韓信叛亂有功,升為太尉。劉邦死後,呂后專權,呂后死後,周勃與陳平等合謀智奪呂祿軍權,一舉謀滅呂氏諸王,擁立文帝。)

唐朝趙蕤《反經》任長第二,任人之長是領導者首要任務之一

古語云:“守文之代,德高者位尊;倉卒之時,功多者賞厚。”

譯文,古語說:“和平年代,德高的人職位尊貴;用兵之時,戰功多的人獎賞豐厚。”

諸葛亮曰:“老子長於養性,不可以臨危難;商鞅長於理法,不可以從教化;蘇張長於馳辭,不可以結盟誓;白起長於攻取,不可以廣眾;

譯文,諸葛亮說:“老子善於養性,但不可以用他的方法解救危難;商鞅善於法治,但不可以用他方法施行道德教化;蘇秦、張儀善於遊說,但不可以靠他們締結盟約;白起善於攻城掠地,但不可以用他方法去獲得眾多的民眾的支持;

子胥長於圖敵,不可以謀身;尾生長於守信,不可以應變;王嘉長於遇明君,不可以事暗主;許子將長於明臧否,不可以養人物。”此任長之術者也。

譯文,伍子胥善於圖謀敵國,但不可以用他的方法保命;尾生能守信,但不能應變;王嘉能侍奉明主,但不能讓他來侍奉昏君;許子將善於明辨人的優劣好壞,但不能靠他來攏絡人才。”這就是用人之所長的藝術。(解讀:諸葛雖知此理,可惜他用人非常失敗,用法正,卻放縱他,致使法正一生罪惡累累;用馬謖,明知他紙上談兵,結果失街亭。任用魏延,卻疑心其有反骨,終致使魏延禍及三族。)

唐朝趙蕤《反經》任長第二,任人之長是領導者首要任務之一

名詩詞解讀:

優秀的領導,能造就人才,發揮每個人的長處。而無能的領導,只會埋沒人才,扼殺人才。所以說選擇好的企業不如選擇優秀的企業主,選擇好的學校不如選擇好的老師。

如果楚漢之爭時,陳平不背棄項羽投奔劉邦,那陳平就會因戰事失敗獲罪,早被項羽所殺。也不會有後世陳平連周勃定呂亂,保漢室江山的千古奇功。

如果韓信安心在項羽軍中當個持戟護衛或安心在漢營當個小小的糧草官,不離開項羽軍隊或星夜從漢營逃跑,就不會有蕭何月下追韓信的事故,也不會有日後的韓大將軍和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等典故了。

說白了,人生一輩子,不是你沒有能力,是你沒有找到賞識你能力的人;不是你沒有奮鬥,是你沒有奮鬥的目標;不是你沒有未來,是你過於安心於現在。

如果你還年輕,請趕快離開你不喜歡的工作,如果你還想選擇,請趕快離開不重視你特長、不管你死活的企業。

唐朝趙蕤《反經》任長第二,任人之長是領導者首要任務之一

此文系今日頭條號名詩詞解讀於2018年8月30日編譯,未經許可不得重新發表於任何個人和或機構組織的網站、微信公眾號等自媒體平臺!不得篡改作者姓名!對於擅自盜用文章的行為,名詩詞解讀保留法律訴訟途徑等一切手段!請尊重原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