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楚莊王能稱霸?他比歷代楚王多做了哪些事

一個即位三年不問政事,只歡尋歡作樂之人是如何完成春秋霸主之一事業的?楚莊王剛即位時相信楚國人都不敢相像他會帶領楚國走向巔峰。即位之初國內動亂就遇險情,幸而得救。他這個少年君主只有隱忍,等待機會。三年不問政事,有兩個用意,一、權臣勢力大要等待機會,二是以此來判斷甄別誰是賢臣,誰是趨炎附勢之徒。所以當大臣蘇從冒死來勸時,楚莊王才會說一飛沖天、一鳴驚人,最後他果然沒有讓人失望。

(歡迎關注頭條號:荒徑漫草)

為何楚莊王能稱霸?他比歷代楚王多做了哪些事

楚莊王出征

把握機會掌握實權安定國內秩序

楚莊王三年(公元前611年)庸國大舉來犯,楚國上下一片慌亂。有人甚至建議遷都,楚莊王決定趁機拿回本來就屬於他的權力。楚莊王做了個大膽的決定,親自上前線,他要打一場勝仗來建立威信。楚莊王在指揮戰鬥的同時,派人聯絡泰國、巴國一起合擊庸國軍隊,很快就滅了庸國。自此楚國國內形勢安定,楚莊王又有了從容發展的空間。

通過努力發展增強國力

楚莊王起用了孫叔敖為令尹(相當於相國),政治經濟上大力改革,農業方面興修水利,並且不斷強化軍備。楚國國力得到迅猛的發展,為楚莊王日後的爭霸奠定了基礎。

外部大環境對楚莊王爭霸有利

此時春秋各國的第一代霸主齊桓公去世已經三十年,第二任霸主晉文公去世也有十多年了。齊桓公和晉文公的後代都沒人具備霸主的資質,其它中原各國更是沒有雄才大略的英主。而且各國一直都陷於不程度的內亂之中,沒能很好的發展國力。楚國南方的吳越兩國羽翼未豐,還在緩慢的發展中,對楚國構不成威脅。所有的外部條件,都為楚王爭霸留出了極大的空間。

為何楚莊王能稱霸?他比歷代楚王多做了哪些事

楚莊王劇照

楚莊王提倡學習中原文化、禮儀

初時楚國國力強大起來後,楚莊王也像他的先輩那樣,想通過武力征討成為霸主。直到他中原問鼎時聽到周朝大夫王孫滿那句:在德不在鼎,楚莊王終於明白為何他的祖先沒能完成霸業。僅僅是擁有強大的武力是不夠的。楚莊王回國後,不僅帶頭學習中原文化,還要求楚國的上層社會一起學習。參考中原禮法傳統,重新制定楚國宮廷禮儀制度。楚莊王知道要成為大國,不僅要有強大的武力,還要有一個仁義的大國形象。

最關鍵的是楚莊王為楚國樹立了仁義大國之形象

鄭國叛楚投晉,楚莊王十八年楚國決定再次出兵征討。在強大的楚國面前鄭國沒能支撐多久,鄭襄公戰敗後只能去向楚莊王認錯。楚國的將軍們都勸莊王殺了鄭襄公,把這個反覆無常的鄭國徹底的消滅。但是楚莊王沒有殺了鄭襄公,反而遵照周禮把他放了,還同意與鄭國議和。此舉贏得了中原諸國的好感,認為楚國不再是那個讓人害怕的野蠻之國了。

為何楚莊王能稱霸?他比歷代楚王多做了哪些事

楚莊王被綁架劇照

公元前598年陳國發生動亂,楚國興兵討伐。平定了陳國之後楚莊王原本打算按照楚國以往的慣例,改陳國為縣,吞併其國土。後來在申叔時的勸諫下,楚莊王不但沒有吞併陳國,還迎回流亡在外的陳國公子並幫他復國。這一次楚國徹底的豎起了仁義大國的形象,中原諸國紛紛讚揚楚國的仁義。自此楚國具備了中原爭霸的所有條件,崛起不再是夢想。而楚莊王比起前人多做的事情,就是那些看起來不那麼重要的禮儀、文化、道德。如果說武力、經濟是一條腿,那麼禮儀、文化、道德就是另一條腿,楚莊王兩條腿走路,肯定要比他的先輩們走得更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