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爲什麼要在承德建外八廟?背後的故事你都了解嗎?

仙家應悔靈霄殿,不似凡塵一山城。

承德,一座鐘靈毓秀的城市,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秀美的山光景色。文明福地的避暑山莊,鬼斧神工的棒槌山,莊嚴肅穆的外八廟......

有著悠久歷史的避暑山莊及外八廟,已成為承德最佳代表。然而,為什麼清朝皇帝在避暑的同時還要建立外八廟呢?這些歷史你都瞭解嗎?

清朝為什麼要在承德建外八廟?背後的故事你都瞭解嗎?

“避暑山莊”自建成以後,便成了清代帝王的重要活動場所,不僅在這裡避暑消夏,還處理朝政大事,召見宴請西北部少數民族首領。康熙還在這裡度過了他的六十大壽。蒙古各部的王公貴族紛紛前來祝壽。

然而,康熙置身於“避暑山莊”的清涼美景之中,並未忘掉普天下的黎民百姓還處在水深火熱之中。

他在“避暑山莊”感慨萬分地寫下了一則批諭:“朕避暑在外,駐蹕山莊,素稱清涼之地,尚感煩熱,想京師自然更甚。朕時以民生疾苦為念,今天下承平,農商樂業,唯有罪之人拘繫囹圄,身披枷鎖。當茲盛暑,恐致疾疫,軫念及此,不勝惻然,應將在京監禁罪囚少加寬恤,獄中多置水,以解酷暑,其九門鎖禁人犯亦著減其鎖條至枷號,人犯限期未滿者暫行釋放,過後照限補滿。爾部即遵諭速行,以副朕法外施仁。”這是康熙皇帝實行安撫政策的一個例證。

清朝為什麼要在承德建外八廟?背後的故事你都瞭解嗎?

清朝為什麼要在承德建外八廟?背後的故事你都瞭解嗎?

自康熙五十二年至乾隆四十五年的六十八年間,在熱河還修建了“溥仁寺”、“溥善寺”、“普寧寺”、“安遠廟”、“普樂寺”、“普陀宗乘之廟”、“廣安寺”、“殊像寺”、“羅漢堂”、“須彌福壽之廟”等十二座廟宇。統稱外八廟。

可以說,外八廟每座廟宇的興建,都是有它的政治背景,代表一個政治產物的。它分別記載了清朝不同歷史階段的宗教活動和籠絡諸藩的歷史事件。

清朝為什麼要在承德建外八廟?背後的故事你都瞭解嗎?

比如“溥仁寺”是為祝康熙60大壽而建.御題“溥仁”,是表明天下都能得到皇帝的仁愛;

“普寧寺”是為了慶祝平定達瓦齊叛亂,意為天下從此安寧;

“安遠廟”仿照伊犁河的固爾扎廟修建,是為了安撫從伊犁遷居熱河的難民,使其有從事宗教活動的場所。

清朝為什麼要在承德建外八廟?背後的故事你都瞭解嗎?

清朝為什麼要在承德建外八廟?背後的故事你都瞭解嗎?

清朝為什麼要在承德建外八廟?背後的故事你都瞭解嗎?

“普樂寺”是向前來朝見皇上的少數民族首領提供贍仰盛世的普天同樂的機會;仿照西藏布達拉宮修建的布達拉宮“普陀宗乘之廟”,是外八廟中規模最大的,佔地22萬平方米,它是為了在乾隆60大壽、他母親80大壽時舉行盛大慶祝活動以表示敬重信仰和顯示國威而建的。

還有為六世班禪來承向乾隆祝賀70大壽所建的班禪行宮一一“須彌福壽之廟”。由此可以看出,康熙皇帝不修長城修寺廟的政治目的。

清朝為什麼要在承德建外八廟?背後的故事你都瞭解嗎?

承德的寺廟群,是全國寺廟的一個縮影,所以後來才有“承德歸來不看廟”之說。意思是說看了承德的寺廟,其他地方的寺廟就不必看了。這些寺廟在我國的歷史上,對鞏固邊疆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也是康乾盛世團結各少數民族,鞏固邊疆的—個例證,是我國多民族大統一的象徵。

清朝為什麼要在承德建外八廟?背後的故事你都瞭解嗎?

清朝為什麼要在承德建外八廟?背後的故事你都瞭解嗎?

如上所述,康熙皇帝來塞外建“木蘭圍場”,修建“避暑山莊”,並非是單純的為了遊山玩水,捕獸捉鳥,而是有其良苦用心。

狩獵也好,避暑也罷,這都是帶著溫柔色彩的輕紗,用它來掩蓋更深的政治內涵,那就是通過與蒙古諸部在“木蘭圍場”聯誼習武,以耀軍威,對藩部起到威懾的作用,使其望而生畏,欽仰中華大國之興盛,增強內附之心在熱河“避暑山莊”處理政務,通過召見、賜宴、賜物、舉辦文體表演等等形式,接待蒙古、新疆、西藏等地王公貴族的少數民族的首領,進行安撫,又起到了結之以恩的作用。

縱觀我國曆史,凡屬盛世,都是民族矛盾處理得好、出現多民族大團結的時期,可以說康熙就是解決民族問題的一個典範。

清朝為什麼要在承德建外八廟?背後的故事你都瞭解嗎?

康熙驚夢建山莊,恩威並用保邊疆,打獵避暑承祖制,真經是為國興旺。

紫塞皇苑,璀璨承德。

欣賞承德的秀美風光,瞭解承德的人文歷史,寄情山水,體會古人的那份家國情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