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商鏈ABCT是如何解決農業市場現存痛點的?

農商鏈ABCT是結合農業和區塊鏈技術的先鋒,2018年區塊鏈的革命席捲各行各業。根據農商鏈ABCT給出的消息:5月份由中國工信部發布的《2018中國區塊鏈產業白皮書》顯示,截至2018年3月底,我國以區塊鏈業務為主營業務的區塊鏈公司數量已經達到了456家,為實體經濟應用服務公司數量達到109家。

區塊鏈的分佈式存儲、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可追溯等特性,使之在包括農產品生產等實體經濟產業場景中落地的模式越來越清晰。區塊鏈+農業將解決農業的很多痛點問題,如食品安全、信息不透明等,下面我們就來聊一聊區塊鏈+農業的解決方案。

農業市場潛力巨大痛點也多

我國自古以來都是農業大國,農業產業在我國的份額佔比很大。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農作物總播種面積,達到166650千公頃,農產品流通市場在10萬億左右。時至今日,農場品的流通市場日益壯大。

如此大的市場卻沒能釋放出他原有的能量,倍受短板的限制,農業雖大,效率卻低。農業市場存在很多問題,如下列舉幾個重點問題:

1、信息不對稱、供需不平衡,農商難互聯。很多好的農產品銷路不暢,有產品無市場,供需不平衡是由於在農業生產、流通、消費三大環節中,生產者和消費者過於分散、弱小,雙方無法實現信息對稱,無法透明價格。

2、食品欺詐,不信任的供應鏈。公共部門腐敗每年從全球經濟中拿出 1.5 萬億到 2 萬億美元。在經濟增長停滯、稅收流失和經濟增長停滯的情況下,賄賂和成本更大,導致持續的貧困;

3、食品健康安全問題。每年有十分之一的人因食源性疾病而患病,缺乏食品安全程序導致 40 萬人死亡。不良商超以次充好,消費者不一定知道自己口中的食物是從哪裡來的,到底是否安全健康。

除以上問題,還有許多隱形的農業痛點問題,困擾著農業的發展,使得農業產業效率不高。

“區塊鏈+農業”解決農業市場痛點

針對以上這些問題,運用區塊鏈技術將有效改善或解決,區塊鏈+農業將迎來新農業的春天。

區塊鏈有去分佈式存儲、中心化、可溯源、不可篡改等特點,它的本質是建立一種數字信任,讓一切信息更透明,消除信息不對稱。

“區塊鏈”技術運用到農業上,從家禽幼苗的供應、養殖,再到屠宰、流通等環節,每一隻家禽的信息數據都被如實記錄在“身份證”上,且不可篡改;從每一塊土地的承包到播種、加工、價格、渠道,農作物的相關信息全部在區塊鏈中記錄,形成每一袋大米、每一棵菜真實的生命軌跡……

區塊鏈依靠加密和數學算法從根本上消除了人為因素,使得信息更加透明,有任何食品安全和數據欺瞞問題都能找到源頭,有效解決食品安全問題。

在供應鏈上,從原材料到成品到最後抵達客戶手裡整個過程中涉及到的所有環節,區塊鏈技術都可以在不同分類賬上記錄下產品在供應鏈過程中涉及到的所有信息,交易就會被永久性、去中心化地記錄。這降低了時間延誤、成本和人工錯誤,同時消除信息不對稱帶來的市場困擾。

農商鏈ABCT——區塊鏈+農業落地應用

現在,區塊鏈+農業的應用正在落地。農商鏈ABCT 正是基於區塊鏈+物聯網+雲計算等技術的落地應用,將經過檢測的農產品其農藥、化工肥料等使用狀況及後期交易的所有數值記錄上鍊,永久保留。創建一條從源頭到終端覆蓋各個環節的安全食品通道,架起一座連接農村“田間地頭”和消費者“餐桌”之間的橋樑。

農商鏈通過大數據分析,為優質農商建立隨行檔案,使得善農良商廣為人知。利用智能合約保證種植戶與採購商之間的交易公平可見。最終,利用分佈式賬本記賬,從加工到儲存到運輸到銷售。所有環節消費者都是可查看的,透明又高效。

然而,對於農民來說,區塊鏈技術可能還未普及和全部接受,農民更關注的是切身利益,所以根源鏈就必須進行創新,在溯源的基礎上,搭建一個新零售流通平臺,幫助農民銷售農產品。

也就是說,“區塊鏈+農業”的體系,既需要負責數據的真實性,也要負責產品的銷售——既做溯源,又做電商,如此才能將技術落地現實。

農商鏈要做的就是線上線下結合,線上有“美好商城”,滿足了現代人的網購需求,銷售、購買、配送一氣呵成,可以說是現代人的後廚查詢系統。線下有“農業CBD農展館”,看得見摸得著新鮮蔬果、魚肉蛋奶,這些數據在現實中也能保證備案可查。

區塊鏈+農業未來已來,真正的落地應用——農商鏈將引領新農業革命的熱潮,讓我們一起拭目以待,新農業將迎來更美好的未來。

關注農商鏈ABCT,瞭解更多農業+區塊鏈的事情。

農商鏈ABCT是如何解決農業市場現存痛點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