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促发展,走访慰问送温暖

精准扶贫促发展,走访慰问送温暖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促进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7月13日上午,江西师范大学物理与通信电子学院、政法学院、外国语学院三院联合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联合服务队来到太平镇枫林村,进行实地走访和问卷调研,更加深入地了解基层“精准扶贫”工作的具体情况。

志愿者们拜访了枫林村周边的几户人家,向他们询问关于精准扶贫的相关问题。据了解,他们山区农村远离集镇,交通不便,对住户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的困难。同时,当地以农业为经济支柱产业,且种植作物单一,多以粮食作物水稻为主,这也就导致不少农户存在着经济收入少、来源面较窄、增收困难等问题。村里包括他们子女在内的年轻人大多都外出打工,使得村子实际劳动力不足,也就更增加了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

精准扶贫促发展,走访慰问送温暖

针对这些问题,目前当地政府也寻找尝试解决办法。政府将当地困难户纳入精准扶贫名单,为他们提供低保和社保;通过切实落实国家扶贫政策,枫林村贫困户每月都能得到国家补贴;计划考虑整体搬迁移民和开发当地旅游资源等等。当地困难户表示,经过这几年的努力,他们的生活较扶贫前已经有了较大的改善,明显地感受到国家政策的照顾和给他们生产生活带来的实惠。

其中走访的一户扶贫对象,是当地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志愿者来到他家时,他正在用竹篾编制簸箕,精神状态很好。看到来人,他热情地招呼志愿者坐下,与志愿者们进行交流。当询问到生活状态时,他说:“现在身体还好,自己还能干点农活、编些扫把、养些鸡鸭,生活虽然简单些但基本上还是没啥问题的。而且政府每个月给我们补贴,还定期收购我们自己做的箩筐、簸箕等农具,生活确实比以前更好了,像大电视、电饭煲之类的,都是最近几年收入多了才能买的,得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的关注和照顾。”

通过对多个贫困村贫困户进行抽样调查,志愿者们了解到,贫困户当前主要的脱贫意愿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希望得到政府生活补助,享受低保,解决温饱,让老人们可以安度晚年;二是希望提供脱贫项目、技术及资金,提供致富项目,帮助贷款开店,或提供就近的工作岗位;三是希望能够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修好村里的水泥马路,使交通更加方便。

精准扶贫促发展,走访慰问送温暖

经历一整天的实地走访,志愿者发现,村民对当地扶贫政策还是比较了解的。除部分偏远地区外,多数的扶贫政策都得到较好的实施。但因为当地贫困户比重大、基数多,且致贫原因各异,关于如何根本完成当地扶贫工作、实现全村脱贫的目标,当地政府还在探索切实有效的办法。为帮助解决当地贫困户和政府遇到的困难,调研组成员会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力求寻找可行的解决方法。

在枫林村开展的精准扶贫作为一个代表,与其他众多贫困地区遭遇的问题是相似的。虽然经过努力,在枫林村的扶贫工作也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扶贫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需要进一步抓好产业项目落地,提升村民生活质量,加强当地精神文明建设。但正所谓“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相信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江西师范大学团委 供稿)

更多相关新闻及资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江西共青团(gqtjxsw)”和微博“江西共青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