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孤山村,携手扶贫更扶智

被誉为鄱阳湿地公园最美乡村的孤山,不仅有“树绕村庄,水满陂塘”的怡人景致,还有五百多年的悠久历史。这个历史上以农耕为主的丘陵山庄,目前是鄱阳县的三个深度贫困村之一。

凝心聚力孤山村,携手扶贫更扶智

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由孤山村村民委员会主办的扶贫专题座谈会在村民委员会办公楼二楼会议室召开。芦田乡常务副乡长朱凑军,孤山村党委支部书记聂文中,首席信息员鲍有芳,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康京涛出席本次座谈会,“依法治国”宣讲团成员参加本次活动。

情系孤山,青春同行

会议伊始,聂文中书记以孤山村的基本概况为座谈会切入点,围绕扶贫工作展开相关阐述。他首先介绍了孤山村的基本概况,接着,他回顾了孤山村的艰辛扶贫历程。据悉,孤山村贫困可以追溯到解放前期。其位置偏僻,群山环绕,距离相临的村庄都有1.5公里。改革开放后全国恢复高考,然而孤山村教育条件缺乏,村民文化知识水平普遍不高,大学生很少。再加上,经济落后,村民结婚困难,从而导致近亲结婚现象泛滥。近亲结婚导致一部分孩子智力发展不够,先天残疾人数增加,这无疑给本就不发达的村庄雪上加霜。除此之外,该村交通设施建设起步晚,直到2000年以后才开始修建通车,落后的交通也阻碍了孤山村对外联系与经济发展。近年来,随着党扶贫政策的推进和落实,孤山村的贫困状况才有所改善。九年义务教育的落实普及,也使得孤山村的孩子受教育程度有所提高,受教育普及程度提高。

凝心聚力孤山村,携手扶贫更扶智

扶贫更应扶智,扶志

会中,朱凑军乡长首先就江西师范大学开展的 “三下乡”活动进行了发言,他先代表村委会感谢并支持学生进行“三下乡”的社会实践活动。同时,他表示愿意无条件配合实践活动。谈及贫困现状,他强调,扶贫的过程中更应扶智,扶志。

扶智,即提升村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为扶智,孤山村在贯彻落实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引进了一批综合素质较高的教师人才。同时,加强了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至今年,孤山村没有一个在义务教育中辍学的学生,初中升高中考试,考上重点高中的学生人数在鄱阳全县位列第一,考上大学的人数也越来越多。朱乡长还提到要办好农民讲堂,采取讲座、专题培训等形式,组织开展学政策、学技术等活动,切实提升农民群众各方面素质,为脱贫致富打下良好基础。

扶志,即端正勤奋脱贫的态度,与“懒风”挥手告别。谈及贫困户,朱乡长谈到,除了百分之三十二的贫困户是家中缺乏劳动力或者有重大疾病外,其余贫困户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劳动脱贫的。之所以还是贫困户,是因为“等”、 “靠”、 “要”的懒惰思想根深蒂固。

凝心聚力孤山村,携手扶贫更扶智

关注扶贫,助力扶贫

活动接近尾声,朱乡长与成员们围绕着脱贫攻坚的主题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流。“依法治国”宣讲团成员们,结合先前网上查找的与扶贫有关的资料与在孤山村走访调查的成果,向朱乡长提问。

程珊是此次活动调研组的成员,针对扶贫问题,她向乡长询问孤山村精准扶贫的优势以及如今的返贫现状。朱乡长表示,孤山有优势项目,国家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产业开发支持力度大。2018年基础设施投入达到1200万,交通更加便利。除此之外还有优秀人才的帮扶,提供资金,承包项目。

成员钟贞就“平时是如何跟进农村低保户和扶贫对象的生活情况”向朱乡长提问,朱乡长耐心介绍:“主要是党员干部按层级,实行结对帮扶政策。每个月,党员干部至少走访一次结对贫困户,并有精准扶贫APP实时反馈跟进结果。”

凝心聚力孤山村,携手扶贫更扶智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扶贫需扶智,更需扶志。扶贫不能仅停留在物质上,精神扶贫同样重要。年轻成员们在此次活动中积极参与,不但锻炼了意志,增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还增进了对国家扶贫工作的了解。扶贫之路漫漫,道阻且长,需要社会共同出力。相信,成员们会从此次活动中汲取经验和力量,为社会贡献一份自己的青春力量。

(江西师范大学团委 供稿)

更多相关新闻及资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江西共青团(gqtjxsw)”和微博“江西共青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