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麼看走班制?

沐凌竹


走班制對學校教學資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18年高考已經進行到專科批次院校第二次徵集志願錄取階段,而一些選擇明年再戰的高考復讀生已經開始了奮戰。日前,在機構的高考復讀班記者見到,有些同學正在適應全新的“走班制”學習方式。而在去年年底,廣州市越秀區教育局就表示,2018年區屬11所高中將全面實行“分層走班制”教學,學生可以自選課程。顯然,隨著新學期的開始,會有更多同學將體驗到“走班制”。

走班制 更利適應新高考要求

根據國家統一部署,廣東省屬於高考綜合改革第三批試點省份, 按計劃應在2018年8月份出臺省高考綜合改革方案,並從2018年入學的高中一年級新生開始正式實施。這意味著新高一生將是文理不分科的首屆新高考生。為適應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強化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越秀區將先行先試,今年9月在區屬11所高中全面推行分層走班制教學。據悉,“分層走班制”教學包含兩層意思。一是“分層”,即學生按照個人的每個科目的不同水平,分層級分開上課;二是“走班”,即學生不分成過去固定的行政班,不在固定教室上課。今年新高一學生將實行新高考方案,綜合素質評價成為高校錄取重要參考。分層走班制更有利於學生跨學科跨領域發展和個性發展,跟課程體系和育人方式的改革互為推動。

“走班制”作為一種新的上課模式,與同學們習慣的固定課室上課不同。明師教育高考復讀班實行“走班制”已經有一年的時間,雖然,高考復讀班的“走班”與越秀高中在新學期開始的“走班”可能不盡相同,但大致模式和思路是相似的,對於瞭解這種學習方式具有一定的參考作用。日前,記者實地探訪了實行走班制的高考復讀班。

實行走班制高考復讀生平均提高100分

上午10時左右,教室中坐著二十幾個學生,正在聽老師介紹學習的方法,他們是對今年高考結果不滿意欲明年再來的同學,而在接下來的課程中,他們可能並不一定都在同一個教室上課。據明師教育中高考復讀學校校長楊光燕介紹,今年高考成績出來後統計的數據顯示,與往年的統計相比,實行“走班制”後提分的效果還是相當明顯的,今年參加考試的復讀生平均提分達到了100分,而其中提分效果最明顯的是中等基礎的學生。

據楊光燕介紹,所謂走班教學,是針對學生知識、能力結構的不同,分群體 選擇不同的教學目標和內容,實施不同的教學方式,從而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發展。具體來講,就是通過一定的測試或評估,在保持原行政班級不變的前提下, 根據不同的成績或結果,以及學生的意願,把同一層次的學生組成班級進行授課,實行動態流動式分層次教學。分層走班選課是動態的,考驗學校的教學資源和老師對學生的瞭解。這種模式與大學的選修課學習模式大致相同,但也有不同之處,每個學生的課本、課表都不一樣,可謂是一人一表。可能一天八節課都在不同的教室上課,身邊也是不同的同學,就像一種排列組合。

分層走班和新高考的選科走班還是有不同的,新高考走班可以理解為走班選科,明師的分層走班可以理解為走班選課(這個課是指同一科目的不同層次)。不過,這種模式也是為了銜接新高考的改革,適應新高考的資源要求,而更重要的則是為了提高學生的成績。事實上,分層教學的方式不少學校都在進行,即根據學生的總分進行分班教學,但大部分學生都有些偏科的情況,即使是重點班也都是照顧大多數學生的狀態,會出現前面的學生“吃不飽”,後面的學生“跟不上”的情況,而在平行班中也有單科成績特別好的學生。所以,他們是按綜合科成績分層組班,形成以班主任為核心的行政班,再按語、數、外三科分成不同層次的教學班。

一般情況下,綜合科教學主要以行政班為單位實施,而語、數、外則要走班選課,每個學生的教學班不是固定的,學生可以依照自己的學習進度選擇不同的教學班。分層走班+導師制,確保學生選擇最適合自己層次的班級因材施教,對於學生的成績、學習層次等都有嚴格的考核機制。導師對每一位學生的整體情況非常熟悉。因此,在實行分層走班的時候,導師會根據學生的情況指導學生選班,避免出現學生盲目選班的情況,真正實現因材施教。對於各層次的學生而言,都可以獲得適合自己水平的教學資源,在自己的層次得以提高。

選科走班組合 更復雜考驗學校資源

按照新高考“3+3”的考試模式,除了語、數、外,要從物、化、生、政、史、地中選3科作為高考科目,理論上就會出現20種組合,同一時間,不同科目的學生會在不同班級上不同的課,這就是走班選科。業內人士表示,如果再在同一科目上分層,則排列組合更多更復雜,因此,對於新高一而言,可能面對的是走班選科。而對於即將面臨走班制的學生而言,也不需過於緊張,這樣的學習方式能讓學生加強自我管理,而學會適應變動的模式更利於個人成長。

楊光燕表示,從實踐分層走班一年的經驗來看,實施分層走班教學的優勢還是相當明顯的,幾乎所有的學生都得到了提高。分層教學法的實施,避免了部分學生在課堂上完成作業後無所事事,同時,所有學生都體驗到學有所成,增強了學習信心,不會造成“優生吃不飽,差生吃不了”的現象。同時,也有利於課堂效率的提高,老師事先針對各層學生設計了不同的教學目標與練習,使得處於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喜悅,增強了學習的自信心,這極大地優化了教師與學生的關係,從而提高師生合作、交流的效率;其次,教師在備課時事先估計了在各層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並做了充分的準備,使得實際施教更有的放矢、目標明確、針對性強,增大了課堂教學的容量。

當然,實行走班制也會對學校提出更高的要求。學校需要有豐富的教學資源,例如課室數量、教師團隊編制,解決排課衝突等,對公辦學校來說這些都是必須解決的複雜問題。此外,教師要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成績、接受能力進行教學。在分層走班的情況下,如何考勤、收發作業、輔導答疑更是考驗著老師與學校的管理水平。


大洋網



我為誰風狂


近年來,走班制逐漸成為一個熱議話題,為越來越多的人所關注。特別是當高考改革政策出臺後,規定高考將實行“3+3”考試模式,不分文理科。走班制這類教學模式更是成為了業界人士的討論的焦點。目前,已有不少省市紛紛在嘗試這一教學模式,廣州也有不少高中在推行走班制。

  究竟走班制的推行對學生、對教師的影響有哪些?由此帶來師生“餓飽不均”問題又該如何解決呢?

走班制將成趨勢

  關於走班制的“流行”,要從2014年教育部關於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說起,意見提出高中將不再分文理科,高考將實行“3+3”考試模式。正是這一變化,將走班制極大程度地帶到了大眾的視野,在不少教育人士看來,走班制的教學模式會比較符合“3+3”考試模式。因為這種模式更有利於因材施教,能更好地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實施教學。學生的選擇也更靈活了,對於其自身興趣特長的發展也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近幾年,北京、浙江等地多所高中也在逐步嘗試走班制,2014年廣州的高中也出現了這類教學模式。較早的要屬浙江了,2012年,浙江部分高中就已出現了走班制,但也只是在小範圍內實行,學校內部也只是一部分班級實行走班制,另一部分則讓實行傳統的固定班級教學模式。北京十一學校則是將國家的課程校本化,設置了數百門學科課程、綜合實踐課程和職業考察課程,學生可以自由搭配,私人訂製自己的課程。

  而在廣州,第一個吃螃蟹的是越秀外國語學校,2014年,秀外在廣州率先實行選課制、走班制和導師制。且經過一段時間的試行,成效不錯。隨後,也越來越多的高中紛紛開始嘗試這一辦學模式,如廣雅中學最開始是在嶺南班實行,今年將在高一全面實行走班制。

  華西都市報評論員朱昌俊認為:走班制的實行,歸根接地要建立在充分尊重學生個性與特長和自主選擇的基礎之上。雖然,如今全國範圍內的高中在實行走班制時並沒有全校普及。但走班制的教學模式與高中不分文理、“3+3”的高考模式其實是比較契合的,都在於考生對課程的選擇,有利於激發學生自主發展的潛能。所以,隨著高考新政的實行,走班制必將是大勢所趨,會有越來越多的高中開始嘗試這一模式。


走班制需解決師資和硬件問題

  走班制這種教學模式雖然對於學生的自主發展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也較符合當下高考政策的改革發展方向。但就目前的實行情況來看,還存在著系列問題需解決,如師生的“餓飽不均”,這也是學校在推行這一模式的過程中所面臨的挑戰。

  而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在於師資。走班制打破了傳統的行政班管理模式,學生的學習也變得“不固定”了,他們可以根據自身的興趣和能力選擇適合的課程,跨班級、跨年級上課,即學生可以選擇老師。那麼由此對老師的教學和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走班的學生需要的不再是老師的管理,而是引導。所起,老師開設的課程、教學方式還需充分考慮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雖然不少高中實行的是分層走班教學,但同時也對師資數量提出了要求。

  廣東省中小學校長聯合會會長吳穎民曾表示,“面對走班制帶來的“選擇”,學校和老師都要轉型。學校要從賣方教育向買方教育轉型,學生要什麼,學校就要給什麼;老師的能力、知識結構也需要轉型,否則很可能被邊緣化。”廣雅中學校長葉麗琳也認為,教師需要合理統籌,要解決學生選課後教師“餓飽不均”的問題。

  此外,硬件配套能否到位也是一個較關鍵的方面。走班的順利開展需要更多的課室來保障,這也是目前一些高中無法開展走班制的一大限制。如秀外為解決學生沒有固定的班級和座位的問題,專門投入一筆資金給每個學生安裝了電子儲物櫃。

  除了師資和硬件,對學生的管理評價、考核等方面都不再是目前的教學形式所能滿足的了,這也是需要學校去解決的系列問題。所以,走班制雖是大勢所趨,但對學校而言,還需量力而行,無論是在師資建設方面,還是硬件配套方面都應做好相應的準備。


名校速遞


走班制,旨在共享教師的智力成果,調動小組學習的熱情,引入同伴學習帶動整體提高。。。。。

這麼好的一個做法,但是忘了一個大前提:共享需要尊重教師的選擇和教師的勞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