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报告:2012-2017全球金融监管执法报告

原创 2018-01-18 汇众资讯FinanceWord

Corlytics,全球领先的监管风险情报提供商,近期发布了一份名为《2012-2017Q3市场执法报告》(Market Conduct report 2012-Q.3 2017)的文件。报告对过去五年全球金融监管执行与制裁做了的深度分析,报告中还披露了一些重要数据,可帮助我们对当前全球金融监管机构的执行情况有更深入的认知。

下面是报告内容要点节选:

非金融性(非罚款)制裁正在上升

报告指出,非金融性制裁(市场禁入、监禁)正在增加。报告中数据显示,自2012年以来,个人因市场违规行为遭到市场禁入的案例共计139起,另外,个人因违规而遭到牢狱之灾(监禁)的案例共有28起。

报告还显示,2015年时,非金融性制裁共有66起,2016年时,非金融性制裁达到83起,是历年之最。而与此同时,有趣的是,在2015年,金融性制裁(罚款)的罚单数量和罚单金额都达到历史峰值,而在2016年,两个数据双双下滑,不过在2017年,罚单数量又有所回升。

Corlytics的CEO John Byrne表示:“许多全球监管机构已经决定直接针对个人进行制裁和处罚,以遏制市场违法违规现象,个人将要为自己的违规行为或自己负责的事项承担相应法律责任。这种制裁看起来更有效,因为人们很少会拿自己的职业、前途和自由去冒险,这可不是简单地罚款那么简单,还可能会坐牢。“

John Byrne还称:“市场禁入的制裁措施现在变得越来越流行,市场禁入意味着个人职业生涯和未来收入来源的终结,同时监禁也开始流行起来,这对于一些高层管理者或交易员来说,都是绝不想碰到的情况。“

全球监管机构开罚单情况

尽管非金融性制裁正在上升,但是罚款依然是打击各类金融违法行为的主要措施。

自2012年至今,全球金融监管机构对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处以的罚金总额累计达264.1亿美元,其中美国监管机构开出的罚金占了全球的近80%(206亿美元)。

权威报告:2012-2017全球金融监管执法报告

罚单最重:美国居首

报告指出,美国和英国在监管执法上都十分严厉。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和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的监管执法行动数量占全球的20%。

报告显示,2012年-2017年三季度,美国司法部(DOJ)针对个人和机构开出的罚金超60亿美元;紧随其后的是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开出的罚金达50亿美元;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纽约州金融服务署(NYDFS)开出的罚金均超过了10亿美元。

对比来看,英国的FCA过去五年开出的罚单总额为31亿美元。

85%罚单都因滥用市场权力和违规信息披露

根据报告统计,85%的罚款都是因滥用市场权力和违规信息披露而导致的。虽然美国是全球监管执法的代表者,但是单就反垄断方面得执法而言,德国监管机构开出的罚单金额是最高的,占了全球反垄断罚单的35%,美国占25%,英国和法国各占20%。

美国监管机构重罚欧洲银行业

报告显示,2012年-2017年三季度,欧洲的7家大银行被美国监管机构处以罚金达90多亿美元,占美国监管机构开出所有罚单总金额的45%,欧洲银行业明显成为其主要的罚款对象。这其中,大部分罚金都因操纵外汇市场。同时,有两家美国的银行被美国监管机构罚款超20亿美元,并且,还有三家欧洲的银行被美国监管机构处罚的罚金也超20亿美元。这表明美国的监管机构在对待国内国外银行上,是一视同仁的,都是重罚。

Byrne对此表示:“初看数据,欧洲的银行机构的大部分罚款都是被美国监管当局开出的,细看数据时,我们发现,欧洲银行机构确实违反了美国的相关监管规则。美国的银行十分熟知美国本土的金融法规,知道违法违规行为的严重后果,而欧洲的银行们似乎不太懂这一点(美国的监管法规)。”

亚洲监管机构正在变得活跃

报告指出,数据表明,亚洲的监管机构开始对各类违规行为开始重视起来。比如澳大利亚、香港和新加坡,这些国家或地区的监管机构在过去几年里作出了诸多努力,强化监管职能和监管执行力,关于这些监管机构的监管案例数不胜数。

数据反映,尽管亚洲监管机构的开出的罚金没有欧美高,但是,在监管执法行动上,亚洲监管机构更加活跃。澳大利亚监管机构的监管执法行动在过去五年里(2012-2017)共有131起,是英国的两倍(英国74起);香港SFC是89起;新加坡55起,虽不如英国,但是已经比很多欧洲的监管机构多了。

监管者关注非金融性公司信息披露问题

报告指出,一些监管规则的适用范围将从金融性公司扩大到非金融性公司。监管机构越来越关注非金融性公司的信息披露问题,在全球监管机构针对信息披露违规行为的制裁上,2017年共有34起案例,而其中33起都是针对的非金融性公司,其中包括科技公司、制药公司、评级机构和个人。

未来监管变化

Byrne还表示:展望未来,未来监管会发生一些变化,尤其是在数字货币及其衍生品方面,监管机构将会积极采取一些应对措施,另外,随着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的实施,其带来的变化(个人数据隐私保护)也会引起监管机构们的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