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学步(93):古玉钻孔何作工 出土桯具露真容

桯钻是玉作中起源较古老的工具之一,红山玉器制作已经广泛使用桯钻工艺(参见《古玉学步(60):图说红山玉作桯钻和管钻打孔痕迹的区别》和《(61):红山镂空砣切磨桯孔薄刃若旋涡‍》等)。

桯钻如何制孔?根据直孔的表现形式,一般想象为如下《桯钻打孔示意图》(图1)的形式:

古玉学步(93):古玉钻孔何作工 出土桯具露真容

图1

根据痕迹特征进行合理的想象推理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必要的,但是想象毕竟是想象,实际如何还有待出土实物为准。

从现有考古发掘出土实物来看,大约上古桯具经历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

(一)最初的桯具很简单,就是一根带尖头的直棒棒,与上述示意图差不多,应该采用硬度较大的自然材料,如硬木、长条石核或者动物骨角等,为了手持便于控制用力方向,桯棒的顶端留下T型或近Y型,比较原始,如红山文化出土的T字型桯钻(图2)。

古玉学步(93):古玉钻孔何作工 出土桯具露真容

图2

(二)后来随着玉器时代的不断发展,工具也在不断发明和改进,桯具越来越工具化、专业化,工具的形状更加符合“人体工程学”,从而辅助提高工作效率。如凌家滩遗址出土的桯钻原型——石钻(图3)。

古玉学步(93):古玉钻孔何作工 出土桯具露真容

图3

这是到目前为止已发现的世界上最古老的桯钻工具,堪称国宝——人类文明见证之宝。从这件桯钻可以发现或者推定:

1)桯具已经更加专业化,石钻凸出部分的大肚子更加方便手握持,既符合人体工程学提高工作效率,又具备美观特征,工具本身就一件是人类早期的美工作品。

2)石钻采用了双头钻形,两端的钻头大小有别,一件工具可以开两种直径的孔,一件多用,类似于现代的双头“扳手”(图4)。

古玉学步(93):古玉钻孔何作工 出土桯具露真容

图4

3)根据实际出土玉器上各类桯钻孔痕迹来判断,文化期的桯钻应该是一个“系统”工具,其钻头从小到大有一个完整系列。最小可以小到像凌家滩玉人背面直径仅仅0.15mm的钻头(参见《古玉学步(82):凌家滩文化玉人的微观图像解析》)。

4)文化期桯钻工具材质为石钻,但石钻不是唯一,还应该有硬木类钻头(较粗大类直径)、骨角类钻头(较细小类直径)等材质(这类到目前为止还没出土相应实物验证,仅仅为推测)。

5)文化期桯钻已经很先进很“科学”,既有在内腔不排砂的实芯钻头也有在内腔排砂的带旋纹凹痕钻头(图5);石钻两端的钻头规格与功能都有区别,类似于现代的双头多用扳手。

古玉学步(93):古玉钻孔何作工 出土桯具露真容

图5

(三)再其后,桯钻发展到“技术性能”更高的阶段,针对手持作工的局限性,古人有发明了软索牵引桯钻,如石家河文化出土的带孔桯钻(图6):

古玉学步(93):古玉钻孔何作工 出土桯具露真容

图6

石家河文化的桯钻表面桯具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1)桯身中间开了一孔,这孔不是装饰孔而是实用孔,是穿软索(皮条、绳索、腾条等)来回拉动桯具转动的功能孔。

2)桯具身外预留的二层棱台是缠绕动态固定软索之用,防止在转动中软索滑落,也是功能性形制。

3)软索牵动使钻具旋转作工的原理如几千年来一直使用的“弓子”(图7),这种“弓子”民间工匠一直使用到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之前,现在已经很少见,即使再见到将要归类为“文物”范畴了。这是单人手牵的钻具“弓子”;还有单人脚踩的桯钻(就是古砣机);还有双人合作的钻具:一人持钻定位、一人拉索左右牵引转动,双人配合完成钻工。石家河文化的桯钻应该是双人合作完成钻孔的桯具类型。

古玉学步(93):古玉钻孔何作工 出土桯具露真容

图7-1

古玉学步(93):古玉钻孔何作工 出土桯具露真容

图7-2

(四)文化期桯钻略有如下痕迹特征:

1)较粗大直径的钻孔,由于不用耽心考虑玉料被钻裂,所以往往采用实芯桯钻头,工作时直接将磨料——解玉砂与加工件——玉器壁一并磨碎,不需要经常排砂,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打钻的痕迹为器物遗留的“球形内腔”孔道(图8),红山文化期玉器钻孔常见。

古玉学步(93):古玉钻孔何作工 出土桯具露真容

图8-1

古玉学步(93):古玉钻孔何作工 出土桯具露真容

图8-2

2)较细小直径的钻孔,由于要考虑耽心玉料被钻裂,所以需要采用带旋纹桯钻头(相当于现代带痕道电动钻头),工作时被磨碎的解玉砂会顺着钻头上预留的旋纹痕道部分排出,加之辅助阶段性认为排砂,虽然工作效率低但不会打裂成废件;打钻的痕迹则为器物遗留的“旋磨纹内壁”孔道(图9:图片源《认识古玉》81页“兽面玉饰”),这也是部分红山文化玉器桯钻的“象鼻孔”,为什么其内壁也留下旋磨痕的原因之所在。关于这一点非常重要,过往对于文化期桯钻痕迹的缺失性(不完全)认知,往往在鉴赏一件古玉时会产生误判而与真品失之交臂。

古玉学步(93):古玉钻孔何作工 出土桯具露真容

图9

3)如上述《桯钻打孔示意图》所示,大量片饰器的打孔造型和打孔定位,就是桯钻直打,往往留下“喇叭口”的痕迹(图10)。

古玉学步(93):古玉钻孔何作工 出土桯具露真容

图10

4)由于古工全靠人力完成,非工具先进的后现代“一蹴而就”,往往打一孔而费多时、用多工,常常钻一孔从打击、挖刻定位,到桯钻、管钻钻磨,或者桯管钻交替使用,余留多种工具的交替痕迹了。

5)桯钻除了打孔之外,还有钻磨去料的功能,有助纹饰的强化处理。如一浅浮雕螭龙纹为饰的汉代玉剑璏,在龙纹的周边以桯钻钻磨凹痕点缀其间,从而强化了龙身弯转、从而凸显了浅浮雕的纹饰效果(图11:图片来源《认识古玉》241页“剑璏”)。

古玉学步(93):古玉钻孔何作工 出土桯具露真容

图11

如何辨识玉古工,切莫小觑一钻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