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娃娃成爲「熊孩子」?這幾招你要懂

近兩年來,“熊孩子”已經成了惹人嫌的代名詞。知乎上關於“如何反擊熊孩子?”,“怎樣不動聲色的對付熊孩子?”等話題在網絡上也比比皆是。

年輕人想著如何躲避熊孩子,但對父母們來說,最怕的就是自家的娃變成別人口中的熊孩子。

於是,我們看到許多犯了錯的孩子,被父母嚴懲,甚至打罵。

如何避免娃娃成為“熊孩子”?這幾招你要懂

然而太多家長忽略了,比起急不可耐地懲罰,讓孩子真正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才是避免成為熊孩子的有效方法。

孩子犯錯時,父母們不妨先試著問他/她這8個問題。

1.發生什麼事情了?

讓孩子有機會說話

不要習慣性地給問題定性,更不要劈頭蓋臉一頓罵。先冷靜下來聽聽孩子的說辭,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了解一下事情的真相。況且,讓孩子有機會說話,即使真的是他的錯,他也會因為有機會為自己辯解而比較甘心認錯。

如何避免娃娃成為“熊孩子”?這幾招你要懂

2.你的感覺如何?

讓孩子情緒有出口

瞭解事情的經過後,先不要急著教育孩子。孩子心裡受到的衝擊是主觀的感受,沒有對錯。很多時候,我們只是需要把自己的感受說出來而已。科學研究表明,當一個人情緒強烈的時候,外在刺激不容易被腦部吸收。也就是說,當一個人還有情緒的時候,別人說什麼他都聽不進去。總要等到他心情平靜下來,才可能冷靜思考。

所以如果我們希望孩子能夠聽得進去我們的意見,我們就需要以“同理心”傾聽他的感情,讓他的情緒有個出口。然後等孩子冷靜下來,再問第三個問題。

如何避免娃娃成為“熊孩子”?這幾招你要懂

3.你想要怎樣?

知道孩子的想法

這時不管孩子說出什麼驚人之語,也不要驚慌,更不要害怕,而是冷靜地接著問他第四個問題。

4.那你覺得有些什麼辦法?

讓孩子思考並表達自己的辦法

在這個階段,我們就要尊重孩子的“童言無忌”,給予孩子足夠的尊重。我們也可以和孩子一起想點子,為孩子出謀劃策,和他一起去找解決的方法。這樣,孩子今後再遇到問題時,也會想著向你求助。等到再也想不出任何點子的時候,可以問他第五個問題。

如何避免娃娃成為“熊孩子”?這幾招你要懂

5.這些方法的後果會怎樣?

引導孩子思考結果

讓孩子去思考,並且瞭解每一種解決方法背後都有一個你需要承擔的後果,你是否可以接受這個後果?如果這個時候孩子不能思考清楚,家長就要幫助孩子理清思路,告訴孩子後果可能是什麼。注意,這時父母應該避免說教,只要陳述事實就可以了。

6.你決定怎麼做?

讓孩子自己思考下一步的行動

分析完所有的情況和後果之後,孩子也會權衡利弊,選擇最有利的解決方式。而且,這一般也是最合理、最明智的選擇。即便他的選擇不符合你的期待,也要尊重孩子的決定。如果你出爾反爾,以後恐怕孩子再也不會相信你。何況,就算他選擇錯誤,他從這個錯誤中也可以學習到更珍貴、難忘的教訓。

如何避免娃娃成為“熊孩子”?這幾招你要懂

7.你希望我做什麼?

讓孩子知道父母的位置

當孩子說出自己需要哪些幫助時,家長一定要積極表示支持。父母的支持是孩子堅強的後盾,這會讓孩子更有信心。等到事情過去後,問他最後一個問題。

8.下次我們該怎麼做?

讓孩子學會反思

等事情過去後,給孩子審視自己的機會。反思自己的判斷和解決辦法是否有效,增強自己的判斷能力。

不少家長認為,自己的孩子年齡還小,不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實際上,即使是很小的孩子也會運用一些策略和辦法來解決問題。所以當孩子犯了錯後,家長不妨試試先問以上8個問題,多練習幾次,慢慢地孩子就會具備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不需要父母操心,更不可能成為“熊孩子”。

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才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能力和財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