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田地里的蟋蟀真的能卖钱吗?你怎么看?

棒奔霸


点击右方“关注”,了解更多三农知识。

问题描述:农村田地里的蟋蟀真的能卖钱吗?

前天看了一个清代剧,剧中的八旗子弟不是提笼遛鸟打茶围,就是围着个罐子斗蛐蛐,这不禁勾起了村郎对于童年生活的追忆。村郎家乡这边主要种植玉米、麦子,7月中下旬到8月中旬,玉米地里都会有蟋蟀,而这时候地里的麦子一般都可以采收完毕。村郎小时候就喜欢用新麦子的茎秆编制蛐蛐笼子,蛐蛐笼子有点像蝈蝈笼子,但是大小缝隙不一样。村郎每次都要编制很多个蝈蝈笼子,然后拿麻绳串起来绑在腰上,然后在晚上拿着以前农村用的那种旧电灯和破塑料网子去家后面的玉米地里逮蛐蛐。

村郎到现在还记得当年逮蛐蛐时,玉米杆子长的将近有一个大人那么高,其叶子经常割得人脸疼。逮蛐蛐需要什么东西呢?除了上面提到的旧电灯、塑料网子,我还会带小铁丝,螺丝刀、以及一个水壶。遇到路边的柴草垛或者是墙缝,就可以用小铁丝来掏蛐蛐,至于螺丝刀,则是专门用来翘土的。逮蛐蛐其实也算一个技术活,需要一定耐心,运气好的话,一晚上能逮几十只,运气差的话,也就逮个四五只。

村郎小时候逮蛐蛐,主要是为了卖给村里的老中医当药材。有时候,遇上好些的蛐蛐,老头子也会给我多掏一些钱。老头子唯一的两个爱好就是下棋和斗蛐蛐,没人抓药的时候,村郎就偶尔会和老头子斗斗蛐蛐。我要是输了,就要多给老头子抓几只蛐蛐,我要是赢了,老头子就给村郎一些洋糖,也算是一个美好的回忆。

老头子喜欢研究蛐蛐,教过村郎怎么辨别好蛐蛐。简单来说,好蛐蛐就是那些头大、项大、后腿大、牙厚实的蛐蛐。另外,蛐蛐的颜色也有差异,按照老头在旧书上偷的一句话来说就是“白不如黑,黑不如赤,赤不如黄”。好蛐蛐比较难找,所以现在有些人就人工养殖蛐蛐。虽然人工养殖的一些蛐蛐个大体长,但是凶悍性不及野外的蛐蛐。我记得老头曾说过,蛐蛐里面,旱蛐蛐凶性最狠,斗性也是最足的。

农村田地里的蟋蟀真的能卖钱吗?答案是可以,对于斗蟋蟀爱好者来说,花重金买蛐蛐都是很正常的一件事,甚至圈子里还有“一头蟋蟀一头牛”的说法。但是你要是想拿农村田地里的蟋蟀卖钱的话,最起码你周边要有蟋蟀市场。如果你们当地不仅没有蟋蟀市场,甚至连连斗蟋蟀的人都没人,村郎不如劝你留着自己玩或者是喂鸡算了。另外,人人都想要个“将军”,不是所有蟋蟀都会有人愿意要。


村郎三农馆


说起蟋蟀,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去年秋天路过兖州的漕河镇,在路上听当地人的说,从8月份开始逮蟋蟀,一个月能赚好几万块钱,简直要发财的节奏。在漕河镇已经形成了蟋蟀的产业链,每年都有成千上万人从全国各地来这里斗蟋蟀,买卖蟋蟀,能赚钱是真的。

蟋蟀在我们这里也叫蛐蛐,还有人叫它“斗鸡”,因为大家都用蟋蟀来互相斗,就像斗鸡一样,所以很多地区也把蟋蟀叫做“斗鸡”,自古咱们传统里就有斗蟋蟀的传统,尤其是那些文人墨客更是最爱斗蛐蛐,只要有人热爱,里面就会引来大家的关注,然后就会产生交易,就可以卖钱。

在古代,人们的娱乐活动比较少,都是取自大自然,以前的生态环境也好,尤其到了夜间,蟋蟀的声音叫的清脆好听,人们便会寻声去捉,然后放到小瓷罐里,在慢慢的捉蟋蟀过程中,发现这小东西竟然能互相打斗,所以慢慢的就形成了斗蟋蟀的传统,蟋蟀有1.4亿年的历史了,是不是很长呢。

现在全国有很多出名的蟋蟀,像宁津的蟋蟀,宁阳的蟋蟀,还有兖州漕河的蟋蟀都是出了名的,在当地都形成了一定的蟋蟀产业,并且依托蟋蟀的优势,带动了当地很大的产业链,所以如果你有那个功夫,捉蟋蟀卖钱完全是可以的。


最三农


能挣钱,这不是虚谎,而是有真实的市场,河南省新乡市延津蟋蟀是一昆虫的名子,然而,河南省新乡市廷津县得士村民却能把一只

蟋蟀卖≌8000千元。月入60000元,董存印就是一位蟋蟀土专家靠捉蟋蟀发展自己的商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