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命运说话(十六)

白长山砍完肉,将剩下的细活交给杨家父子去做,比如翻猪肠子这样的。他便急匆匆的往背篼里装好工具,又赶往另一家杀年猪去了。

山里的娃们最喜欢邻里乡亲杀年猪了,可以将瘦肉割成一条一条的,或是一块一块的,将它洒上盐放在火堆上烧烤,烤熟了放在嘴里吃的香甜脆嫩。

在雪儿的记忆里,再也吃不到小时候那种香甜的猪肉了。以前,猪是用纯粮食和野菜喂养出来的,甚至还和人一样喝着无污染的山泉水。以前,一头年猪喂养的时间很长,任由它自由生长。

母亲吩咐雪儿去接邻居们过来吃杀猪饭,年年都是如此,大家在一起吃吃饭热闹一下。人们以前生活很苦,难得吃上肉,在一起也为了吃点好的。现在,人们聚在一起是加深感情,自己家里也有吃有喝了。

雪儿家没有什么亲戚,都住的比较远,平时最熟悉的人就是邻居。不一会儿,顾奶奶,徐伯伯,张大婶……一群人笑呵呵的去了雪儿家,他们围坐在火堆边,开始家长里短的聊着。

母亲念叨白三娃一个人在家挺可怜的,意思是让雪儿去喊他过来吃饭。雪儿去了一趟发现白三娃不在家,她又到他家附近找了一圈,叫破喉咙也没有人答应。

其实白三娃正躲在很远的树林中,他似乎知道雪儿要过来找他。他想到自家的凄凉,别说是为人,来个客人连做饭的人都没有。所以,无论是谁家吃杀猪饭他都不去。他是一个争硬气的人,不想欠别人太多恩情,怕还不清。

母亲煮了一锅肉,到菜园里从积雪下扒拉出一把蒜苗和小葱。母亲将它们洗干净后切细,往煮熟的肉里一撒,顿时香气四溢。

大家围在旧木桌上大块吃肉,谈笑风生。屋外寒风凛冽,大雪纷飞。吃过饭了,大家又坐回到火堆边,喝着茶水叙着家常。

母亲收拾好碗筷,抱了一大捆干柴进来,使劲的往火堆里添。火焰将整个屋子映照出一片红光,显得十分温馨。大家又开始夸母亲舍得,能干,贤慧,母亲笑得很开心。

顾奶奶已经八十二岁了,她的一口牙还完好无损,吃起东西来“嘎嘣”作响,说起话来声音洪亮。她老人家双目炯炯有神,精神十足。只是,走起路来腿脚不太方便了。

顾奶奶盯着雪儿,自言自语:“不错的一个女娃子,到了找婆家的年纪了。到时找个好人家嫁了,免得招在家里受苦。再说,要是招个不好的女婿,家里鸡飞狗跳。”

母亲听了有点尴尬,只好沉默着。张大婶接过话来:“女大不中留,早晚要嫁人的。女儿一旦嫁出去,就像泼出去的水了。”

“女娃子不愁嫁,痴子和神经病都有人要。你们看,哪家有个稍大一点的姑娘,上门提亲的人恨不得把门槛都踩烂。现在的男娃子就不好整了,打光棍的一大把。”徐伯伯“吧嗒”着旱烟,也搭起了腔。

大家还在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着年轻人的终生大事,雪儿很不愉快的进了卧室,将木门关上了。她躺倒在床上,很不喜欢这种传统的相亲模式,它在老人们嘴里像一种交易,可以随便的放肆的讨论和大笑,不考虑当事人的感受。

――作者刘琪
让命运说话(十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