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非只有「頸痛」、「手麻」才是頸椎病

并非只有“颈痛”、“手麻”才是颈椎病

目前,頸椎病患者的年輕化趨勢十分明顯。年輕人的頸椎病多因頸椎長期處於不良的學習、工作姿勢造成。此類型的頸椎病以頸肩部的疼痛不適為主,實際上是頸椎病的早期階段,主要和頸部肌肉動力平衡失調有關。如果能在這一時期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後續病情緩解也就容易多了。然而,頸椎病的表現多種多樣,對於不同類型頸椎病如何做到早發現早診斷呢?

頸椎病的病理改變

頸椎病是指由於頸椎骨質增生, 頸椎間盤萎縮退化, 頸項韌帶鈣化等改變, 刺激或壓迫頸部解剖結構, 如神經, 血管, 脊髓等而產生一系列病理變化的綜合徵。根據病變刺激或壓迫的解剖部位不同,頸椎病的表現也大不相同。千萬不能認為只有頸痛、手麻才是頸椎病。

頸椎病的類型

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頸椎病類型包括:頸型頸椎病、神經根型頸椎病、椎動脈型頸椎病、脊髓型頸椎病。

一、頸型頸椎病

此類型頸椎病多發於青少年,主要由於長期伏案學習工作、頸部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一動不動,使頸部肌肉勞損導致。

此類型頸椎病臨床典型症狀為:頸部酸、脹、痛,不適,自覺有“頭部不知放在何種位置好”的感覺。頸部活動受限,肩部發僵,頸部外觀常呈現“軍人立正”姿勢。

二、神經根型頸椎病

此類型是臨床最多見的一種,主要由於頸部病變壓迫頸部神經導致。

并非只有“颈痛”、“手麻”才是颈椎病

此類型頸椎病典型臨床多表現為頸部酸, 麻, 主要累及上肢, 造成上肢疼痛麻木, 活動不靈活 , 尤其以手掌和手指的麻木最為突出。病變可出現肩、臂、手沿神經根分佈區的疼痛和麻木,疼痛多呈放射性。

三、椎動脈型頸椎病

椎動脈型頸椎病。此類型致病原因主要是頸椎發生退行性病變, 壓迫椎動脈, 造成腦供血不足 , 從而出現眩暈, 耳鳴 ,嘔吐等症狀。

并非只有“颈痛”、“手麻”才是颈椎病

當頭部後仰, 左右旋轉時尤易發病。本類型頸椎病有一個特殊症狀:猝倒——突然發作,當在某一體位轉動頸部時,肌張力突然消失而跌坐在地。隨後清醒,可立即站起、意識清楚。

四、脊髓型頸椎病

此類型頸椎病多發於中年患者,常有慢性頸椎病史,多先表現為單側或雙側下肢麻木無力,雙腿沉重發緊、步態不穩、笨拙,行走時有踩棉花感。胸、腹部或骨盆區有束帶感。繼而單側或雙側上肢麻木、疼痛無力,握力減退、持物易墜,不能完成精細動作。此類型頸椎病病情嚴重,需要及時就醫。

并非只有“颈痛”、“手麻”才是颈椎病

如何防治

除了早鑑別診斷不同類型的頸椎病外,我們應該從日常生活的保健治療入手, 注意保護頸部健康 , 力求降低頸椎病發病率。

避免單一姿勢長期工作,在工作半小時後應適度活動頸肩部位, 進行緩慢的頸部左右旋轉和頭部前低後仰,不但能舒緩僵硬的肌肉關節, 還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可謂事半功倍。

并非只有“颈痛”、“手麻”才是颈椎病

糾正錯誤睡姿,仰臥位及側臥位對頸部都有較好的保護作用 , 俯臥位時頭頸部向一側扭轉 , 肌肉高度緊張, 容易出現僵硬和勞損。選擇合適的符合頸椎正常生理曲度的枕頭也十分關鍵 , 高度以 10 cm 左右為佳。此外還應當防止頸部受涼,加強日常鍛鍊,以期達到保護頸椎的目的。

並非只有“頸痛”、“手麻”才是頸椎病------消化病公益科普1448帖

馬醫生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