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活兒」特約尋訪人劉娟,帶你重訪朱仙鎮木版年畫

“傳統活兒”特約尋訪人劉娟,帶你重訪朱仙鎮木版年畫

年畫,是中國人對“神明”的敬畏之心。朱仙鎮的木版年畫,就把各路“神明”表現得淋漓盡致,從天地人三界、福祿壽三星、八仙到天官、灶王、鍾馗、劉海、和合二仙等大大小小的神仙都能在朱仙鎮年畫中找到。


“傳統活兒”特約尋訪人劉娟,帶你重訪朱仙鎮木版年畫

“傳統活兒”特約尋訪人劉娟,帶你重訪朱仙鎮木版年畫

“傳統活兒”特約尋訪人劉娟,帶你重訪朱仙鎮木版年畫

花花綠綠的色彩,是年畫作品的典型特點。現在有些人說它色彩俗氣,但在以前,它是中國新年裡不可或缺的“年味”。

一到過年,家家戶戶爭相購買那些鮮豔悅目的年畫,貼在臥室、客廳、窗前、門前、灶上……年畫其飽滿的構圖、豔麗的色彩、濃郁的民俗氣息,不僅把新年裝扮喜慶、熱鬧,更是被人們寄予了美好生活的祈願,它是過去社會里,人們精神世界的重要內容。

“傳統活兒”特約尋訪人劉娟,帶你重訪朱仙鎮木版年畫

“傳統活兒”特約尋訪人劉娟,帶你重訪朱仙鎮木版年畫

長相淳樸、憨厚的張廷旭是朱仙鎮木版年畫的傳承人。在機器如此發達的現代社會,很多地方的年畫已經開始機器批量印刷、生產,他卻仍堅持純手工製作年畫,因為在當地,人們就信這個:“我們這邊的人都很‘講究’,說機器做的年畫不靈,就手工做的靈。”

“傳統活兒”特約尋訪人劉娟,帶你重訪朱仙鎮木版年畫

張廷旭與妻子王振梅

年畫自古至今,經歷代藝人之手融入了民族傳統文化的審美觀念和崇神意識,題材大多反映了農民希冀五穀豐登、富裕興旺、和睦如意、平安吉祥、六畜興旺等美好的生活願望。

比如這幅《燃燈道人與趙公明》年畫作品,它的作用是納福辟邪。因封神演義中的趙公明與燃燈道人因各自坐騎為黑虎和梅花鹿,而被人們取其諧音尊為“福祿門神”。又因他倆曾大戰三百回合,戰鬥能力槓槓的,辟邪效果不言而喻。

“傳統活兒”特約尋訪人劉娟,帶你重訪朱仙鎮木版年畫

燃燈道人與趙公明,清代古版

朱仙鎮木版年畫的製作很講究,張廷旭說:“年畫是看著簡單,但一般人做不來。”

刻版是製作年畫的重要環節,在刻版先要用開水燙一下梨木,然後把其表層刮平,先後塗三遍桐油。

“傳統活兒”特約尋訪人劉娟,帶你重訪朱仙鎮木版年畫

張廷旭在年畫作坊刻版

上油主要是使梨木平滑不易乾裂,每一次上油要隔兩三天,以確保上一次的油被完全吃進去,最後一遍把浮油用水沖掉,再把表層的細毛刮掉,只剩下版上的細紋。

刻版時為了大量印刷後仍不失原畫效果,要做到“陡刀立線”,即突出的線條要做到上下基本上一樣寬,人物頭臉及手的線條要細如毫髮,稍有走樣就會影響人物形象。刻版師如果技術不過關,刻出的版使畫稿走樣,就會嚴重影響到藝術效果。

“傳統活兒”特約尋訪人劉娟,帶你重訪朱仙鎮木版年畫

“傳統活兒”特約尋訪人劉娟,帶你重訪朱仙鎮木版年畫

除了刻版,年畫上色也是技術活。張廷旭說:“一張年畫的印刷用幾種顏色,就需要刻幾塊版,最常見的是五色版,最複雜的是九色版。”

在顏色的選擇上,也是有竅門的,張廷旭說老一輩的年畫手藝人在這方面總結出不少諺語和口訣,如“紫是骨頭綠是筋,配上紅黃色更新”,“紅配紫,難看死”,“紅間黃,喜煞娘”等。

“傳統活兒”特約尋訪人劉娟,帶你重訪朱仙鎮木版年畫

“傳統活兒”特約尋訪人劉娟,帶你重訪朱仙鎮木版年畫

年畫上色

朱仙鎮木版年畫,非常鍾情於紫色,紫顏色色調較重,容易加重畫面的暗度,給人一種雍容沉穩的感覺,所以文官用紫較多,以表現其文質彬彬的形象和氣質。

至於哪幾種顏色互相搭配,不能光憑直覺,要看畫面的最後效果,即“看似卻不是,紙上來顯示”。

“傳統活兒”特約尋訪人劉娟,帶你重訪朱仙鎮木版年畫

“傳統活兒”特約尋訪人劉娟,帶你重訪朱仙鎮木版年畫

以前的朱仙鎮,做年畫的很多,現在朱仙鎮還在做年畫的人,就跟現代的年味一樣,越來越少了。張廷旭是朱仙鎮為數不多還在做年畫的手藝人,但是他已經快七十歲了。

不知道朱仙鎮木版年畫的未來將如何傳承延續,但是對我們來說,瞭解這些傳統手藝的歷史、技藝和文化內涵,並把它們傳播出去,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傳統活兒”特約尋訪人劉娟,帶你重訪朱仙鎮木版年畫

攝影:王立力

鳴謝

劉娟,“傳統活兒”特邀採訪人,現居鄭州。做過媒體人、策劃人、專欄撰稿人,在各類刊物發表散文、隨筆數百篇,著有《我的田園生活》。讀書、寫作、種地,是理想也是如今的生活狀態。

“傳統活兒”特約尋訪人劉娟,帶你重訪朱仙鎮木版年畫

民藝

徵集令

如果你的身邊,有這樣的手藝人,請聯繫我們! 我們將會以最快的速度和最真的熱情去傳播他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