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雷锋好榜样,时代楷模永不忘

学习雷锋好榜样,时代楷模永不忘

节日的存在,更多是为了铭记和传承。有的铭记一个人、传承一种精神;有时铭记一种习俗、传承一种文化。当我们翻看日历本,看到日期下标注的节日时,不妨回味下节日背后的意义。

2018年的3月5日是毛泽东同志“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55周年。55年来,雷锋那种公而忘私、言行一致、助人为乐、爱岗敬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鼓舞和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在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变革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还要不要学雷锋?当然要学!学什么?

雷锋身上有许多可学之处,如品质、思想、境界、言行和风格。我们学雷锋,重要的是学精神、学意境、学行动,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建立公益的思维方式与生活方式,为营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风尚贡献力量。

学精神

雷锋精神的内涵集中体现为: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爱岗敬业的“钉子”精神,甘于平凡的“螺丝钉”精神,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公而忘私的集体主义精神等。雷锋之所以去世50年之后依然能被我们怀念、尊敬和推崇,是因为他始终对党忠诚,时刻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是因为他艰苦朴素不忘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因为他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立足岗位作贡献;是因为他做好事不留名,甘当无名英雄。雷锋如同一盏灯,走到哪里哪里亮,走到哪里哪里亲。如果我们各行各业的都能学习雷锋精神,全心全意为社会、为人民服务,那么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就会更加亲密,我们这个社会就会更加和谐。

学意境

雷锋精神处处体现着小与大、个人与集体、平凡与伟大、有限和无限、功利与道义的辩证统一关系,与十八大报告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相通的。十八大报告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个字,分别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提出了反映现阶段全国人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建设、传播、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提供了良好的载体,为改善社会风气提供了手段和渠道,使我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再是可望而不可及。只要我们每个人立足平凡岗位,恪守职业道德,以小善成就大德,于细微处见精神,就可以勾勒出一步步走近“雷锋”的现实轨迹,人人皆可成“雷锋”。

学行动

雷锋精神的伟大在于把远大崇高的理想与平凡的工作紧紧地结合在一起,落实在自己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之中。学雷锋,要见行动,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雷锋传人”郭明义30多年坚持学雷锋,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雷锋式好村官”陈国明40多年如一日在偏僻的黄河滩区为群众做好事做实事;杨善洲秉持“党员的身份永不退休”的信念,一辈子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牛玉儒爱岗敬业,始终以“冲刺状态”全身心投入工作;任长霞正义执法、为民除害,弘扬社会正义……他们都用自己的承诺和信仰将雷锋精神薪火相传。作为社会主义普通建设者,我们在各自的平凡岗位上脚踏实地、爱岗敬业、默默奉献,就是学习雷锋的一项具体行动。

与时俱进,保持常态

“雷锋叔叔没户口,三月里来四月走”。这句顺口溜,是人们对学雷锋形式主义、“一阵风”的讽喻。学雷锋,重在实践、贵在坚持。要做到常态化,就要把雷锋精神和时代相结合,和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这样才能把学雷锋和我们各项工作结合起来。同时要与道德建设中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四德”建设结合起来,这样才能避免一阵风,避免把“学雷锋”看成是某种定时定点活动的狭隘理解。任何体现着助人为乐、奉献社会精神的理念和行为,如赈济灾区、扶弱助残、公益捐献、环境保护、志愿服务,都是在践行雷锋精神,都是雷锋精神更深层、更广泛、更生活化和时代化的表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