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丸子和她的“倒影”樱桃子:难说再见

日本动画人物《樱桃小丸子》的作者樱桃子本月中旬因乳腺癌去世,粉丝纷纷在网上留言,悼念这位笔下创作出极受欢迎动漫系列的作家。

小丸子和她的“倒影”樱桃子:难说再见

《樱桃小丸子》的动画版本1990年在日本首播后,不久就传到两岸三地,其中更在中国中央电视台播出,让她传遍整个中国大陆。

樱桃子去世的消息传出后,中港台的网友纷纷在网上悼念。许多人都在社交网络上分享他们对这部动画最深刻的印象。有研究日本文化的学者认为,小朋友看《樱桃小丸子》会觉得是一个“很简单的生活故事”,但它同时也是成年人的精神调剂,广受各阶层读者欢迎,而日本动画的多样性,更让它走向世界。

日本动画人物《樱桃小丸子》的作者樱桃子本月中旬因乳腺癌去世,粉丝纷纷在网上留言,悼念这位笔下创作出极受欢迎动漫系列的作家。

《樱桃小丸子》的动画版本1990年在日本首播后,不久就传到两岸三地,其中更在中国中央电视台播出,让她传遍整个中国大陆。

樱桃子去世的消息传出后,中港台的网友纷纷在网上悼念。许多人都在社交网络上分享他们对这部动画最深刻的印象。有研究日本文化的学者认为,小朋友看《樱桃小丸子》会觉得是一个“很简单的生活故事”,但它同时也是成年人的精神调剂,广受各阶层读者欢迎,而日本动画的多样性,更让它走向世界。

樱桃小丸子》中港台地区代理王友良认识樱桃子接近10年,他接受采访时形容,樱桃子的为人是小丸子的“倒影”,动作与说话方式都跟小丸子差不多。“我记得有一次我说日文说错了,她笑弯腰的给人的感觉,跟小丸子在动画里的动作差不多。”

王友良认为,小丸子受中港台观众欢迎,是因为这套动画呈现的家庭观念十分重,与中港台的文化十分相近。“你很少能找到一套动画是三代同堂,住在同一屋檐下,大家关系又这么密切。当然,一家人即使密切也会有争吵的时候,就像小丸子跟她姐姐也会有争执,令整件事情很生活化、很人性化。

研究日本文化多年的香港媒体人健吾接受BBC中文访问时指出,《樱桃小丸子》在各地的免费电视台播放,让每个有电视的家庭在适当的时候打开电视就能看,让观众有种“一家人一起做一件事”的感觉。

“我们的共同经验,是看卡通片,之后一起笑,这样子过一段日常的生活,也是我们的集体回忆。”

“没有强推的软实力”

健吾也举例说,日本动画多啦A梦(在香港又称“叮当”)中出现的“铜锣烧”,初引入香港时称作“叮当包”(中国大陆旧称“甜馅饼”);小丸子动画也有许多一家围着日本传统取暖工具被炉一起喝茶的情节。健吾认为这种生活经验对香港观众来说,是“窥视日本文化的重要窗口”。

王友良认为,日本在亚洲区是生产动画漫画其中一个最多的地方,而且种类繁多,从松本宁士的科幻漫画、到五十岚优美子的少女漫画、到樱桃子的家庭式漫画,这种多样性能迎合不同观众的口味。

小丸子和她的“倒影”樱桃子:难说再见

他说,日本动画精彩的地方在于没有故意突出日本文化,同时也会包含欧美和东南亚的元素,例如上世纪七十年代在香港和台湾上映的《小甜甜》就完全是一个欧美的故事。“我认为这是日本动漫界成功的地方,也是令它在全球都有吸引力的原因之一。”

日本国立一桥大学教授王云海也认为,日本的动画业意识到它要在世界其他国家放送,所以它并没有“明显宣传日本的价值观,也没有明显强调日本的文化”,这是它能在多国普及的原因。

小丸子和她的“倒影”樱桃子:难说再见

“你看这个《小丸子》,它实际上是讲一个社会的中下层家庭,怎样在较为贫困的状态之下也能坚强的生活,也在平常的生活中寻找乐趣。这带有一种普遍性,不一定日本的文化是这样,他实际上也在对国家的中下层家庭呼吁:虽然我们贫困,虽然我们生活不是太富裕,但是我们要坚强的生活,我们要在生活中寻找乐趣。”

他透露,他任教的学校招外地学生的时候,问学生为甚么要到日本留学,很多学生都会说“因为我看过日本的动画片”。他又说,这些学生许多都来自中国大陆、香港、东西亚国家,远至蒙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