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变数看大陆市场!张忠谋:1985年之后半导体业再无重大创新

摘要:从晶体管诞生70年(集成电路诞生60年)以来,全球半导体产业以及主要厂商都经历了更迭起落。张忠谋回顾了这70年来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十个重要创新,并指出现在与未来的创新成本与过去增加了很多,但该产业仍有创新空间,并会持续有厂商崛起与没落。

集微网消息,从1948年第一颗晶体管由贝尔实验室的 William Shockley , Walter Bardeen 和 John Brattain发明至今,可以说全球芯片产业迄今已有70年历史。而今年适逢集成电路发明60周年,张忠谋近日在SEMICON Taiwan 2018的“IC60 大师论坛”上回顾了他与集成电路发明人Kilby的一段往事。

60年前,27岁的他与集成电路发明人Jack St. Clair Kilby还是德州仪器(TI)的同事,1958年5月到9月期间,Kilby常常拿一杯咖啡到他办公室,通常是晚上5点半到6点的时候。当时Kilby说自己在做“integrated circuit”,1958年9月12日,Kilby展示了第一个集成电路。

未来变数看大陆市场!张忠谋:1985年之后半导体业再无重大创新


从晶体管诞生70年以来,全球半导体产业以及主要厂商都经历了更迭起落。张忠谋回顾了这70年来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十个重要创新:晶体管、Si晶体管、集成电路、摩尔定律、MOSFET/Si Gate/CMOS等MOS管技术、DRAM/闪存等存储技术、外包封装测试、微处理器、VLSI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系统设计及IP和EDA设计工具兴起、晶圆代工模式兴起。

其中,1985年前后张忠谋就开始为专业晶圆代工业务模式开始奔走,当时正赶上许多就职于半导体大公司的设计工程师陆续出走创业,考虑到成本问题,他们通常不会再造一个晶圆厂。所以,找一家靠谱的晶圆制造厂合作成了他们的首选,这正好与台积电的商业模式对上。晶圆代工模式不仅带动了IC设计业者的兴起,也引导产业走向设计、制造、封测的专业分工模式。20多年来台积电成为该领域的绝对霸主,张忠谋也被誉为台湾的“半导体教父”、“芯片大王”。

未来变数看大陆市场!张忠谋:1985年之后半导体业再无重大创新


Kilby发明的全球首款集成电路原型

“1948年贝尔实验室发表晶体管,让许多半导体公司受惠,早年成功的公司有德州仪器(TI)和仙童半导体(Fairchild);TI 1954年发明硅晶体管,仅有TI得利;第三个创新为TI的Kilby在1958年发明集成电路,得利者为TI与Fairchild。第四个创新是摩尔定律,其最大意义是成为全世界半导体公司的监督者;而第五个创新是MOS管技术,此技术的出现让摩尔定律得以延续。”张忠谋解释说,“第六个创新为存储器。MOS管技术和存储器的创新让日本公司、英特尔和三星得利,但TI则因忽视了该技术而没落;第七个创新为外包封测试业务;第八个创新是英特尔于1970年发明微处理器,让英特尔脱颖而出;第九个创新则为超大型集成电路(VLSI)系统设计与IP及设计工具

,让设计和制造制程得以分开,并由IC设计厂得利;而第十个创新就是我在1985年提出的晶圆代工营运模式,台积电为得利者,客户端IC设计公司则是更大的得利者,甚至整个社会都因此得利。”

从以上十大创新不难发现,这些创新技术活商业模式均发生在1985年以前。当运行近50年的摩尔定律即将逼近物理极限,终端市场对于芯片尺寸、效能及功能的要求却越趋严苛,产品生命周期节节缩短及少量多样且高度定制化的生产趋势,产业也将需要更多创新技术。

半导体产业未来变数看大陆和这些新兴技术?

张忠谋认为,在1985年之后,暂时没有看到能够与上述10个创新相提并论的,半导体业虽未再产生重要成果,但未来10到20年,半导体产业成长幅度会比全球GDP成长率高出200到300基点,整体半导体行业产值年增长率将达到5%~6%。

他指出,变数及变革主要来自几个方面。首先以中国大陆政府主导的补贴商业模式是否具有可持续性?阿布扎比也是这种模式。他举例说,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中的阿布扎比,同样成立了ATIC创投公司专门并购海外优质半导体公司,包括买下AMD亏损的晶圆代工业务改名格芯,收购新加坡特许半导体与IBM半导体业务部门并于2010年合并,2014年宣布在纽约投资100亿美元建晶圆厂等。但就以上几个项目目前的状况,似乎都不能称之为成功的。

对于大陆,张忠谋质疑,技术不是大量投资就可以获得的。他表示,虽然大陆实施了一期大基金,二期大基金也即将推出,但目前中国半导体投资基金略显凌乱,很多基金没有落到实处,除了大基金和部分地方投资外,很多投资都严重缩水。作为大陆晶圆代工领头羊的中芯国际,与业内先进者仍有不小差距。

“真正的技术不见得是大量投资就可以获得的。”他表示。在面对各国政府大量投资并进行补贴的情形下,他对这些政策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大陆,阿布扎比这两个地区的半导体厂商,到底谁能获利都还是未知数。”

不过变数也可能是另一个方向的,大陆半导体产业的崛起显然已不可阻挡。他指出,未来2.5D/3D封装、极紫外光EUV技术、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芯片(GPU、TPU)、芯片架构、C-tube和石墨烯等新技术的发展,不断演进未来可能出现的创新项目。

“虽然各项技术仍会面临盛衰,但未来创新的空间还是很大。”他强调。“现在与未来的创新成本与过去增加了很多,半导体产业料将出现更多的整并。但该产业仍有创新空间,并会持续有厂商崛起与没落。”

毫无疑问,集成电路的发明让科技有了进步的动能,更改变了文明的走向。通过智能化及数字化,半导体成长得以延续,但要使半导体产业持续保有改写历史的动能,更需要更多年轻一代人才的投入,传承过去这60年来永不设限的精神,无论他们是来自台湾,大陆,或是全球半导体产业。(校对/叨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