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盡一生,我們都在找尋自己——《無聲告白》讀後感

“我們終此一生,就是要擺脫他人的期盼,找到真正的自己。”

上個月,師兄畢業,我去他寢室淘了幾本舊書,其中就有這本華裔女作家伍綺詩的《無聲告白》,“我們終此一生,就是要擺脫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封面上的這句話吸引我拆了塑料封皮打開了這本書。

窮盡一生,我們都在找尋自己——《無聲告白》讀後感

書中的人物關係簡單,主要描寫一家五口人,夫妻二人和三個孩子的故事。小說開篇的第一句就說“莉迪亞死了”,中間部分抽絲剝繭,一點一點的釋放故事線索,展開故事情節,刻畫人物形象,結尾解釋莉迪亞的死因,一切順理成章,一口氣讀完,酣暢淋漓。回頭細思,小說中的每個主要人物都略帶臉譜化,各自代表著一類人生困境。

書中提到,每一代人的言行往往都與上一代人有關,每個人的人生都有太多的牽絆。母親瑪麗琳看到自己的母親一生作為家庭主婦,每天的任務就是烹飪美食,最後丈夫和女兒都離開她,孤獨死去。為了不重蹈母親的覆轍,瑪麗琳選擇打破常規,嫁給了亞裔男人,在生下莉迪亞之後,毅然離家出走,回到學校,追求她的擱置的醫生夢。可造化弄人,偏偏在實現夢想的重要關頭,她發現自己懷上了小女兒漢娜,為了家庭,她再度放下夢想。迴歸家庭的瑪麗琳,將醫學夢轉嫁到女兒莉迪亞身上。

窮盡一生,我們都在找尋自己——《無聲告白》讀後感

父親詹姆斯是一箇中國人,從小在黃頭髮、藍眼睛的美國人中格格不入,幼年的他遭受國白人鄙夷的目光、歧視和嘲笑。雖然他通過努力,考上哈佛,成為教授,甚至去了美國妻子,但內心的創傷卻始終伴隨。父親的希望就是不要讓自己的像自己的童年那樣孤獨,所以他一直引導他們融入群體。兒子內斯的“游泳事件”之後,讓父親徹底將這一希望寄託在了女兒莉迪亞身上。

父母的期待和厚重的愛,不約而同的落到了女兒莉迪亞身上。小說多次提到父母對莉迪亞的過度關注,而忽略了兒子內斯和小女兒漢娜的存在。對莉迪亞來說,母親幾個月的消失給還在童年的她留下了心理陰影,她覺得母親的離開與自己相關,她暗暗發誓,只要母親能回來,她會去做到母親的每一個期待!所以,在莉迪亞短暫的一生中,承載著母親不甘平凡的夢想,承載著父親要交朋友、要受歡迎的理念。父母的愛越來越沉重,沉重到需要莉迪亞去表演,表演空打電話滿足父親的期待,表演愛學習滿足母親的願望,而這一切對莉迪亞來說,已經慢慢變成了負擔。莉迪亞是一個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她短暫的一生都在滿足父母的期待中求得安全,壓抑著自己,直到離開。

與莉迪亞被偏愛恰恰相反,哥哥內斯和妹妹漢娜經常被父母忽視,哥哥的努力得不到讚揚和關注,所以內斯小時候才會恨莉迪亞,才有了把她推下水的舉動。也是這次事件之後,哥哥內斯成了莉迪亞在家中唯一能夠依靠和求助的人。內斯考上了大學後,莉迪亞開始擔心他的離開,為了挽留內斯,她甚至做出了撕毀他錄取信的舉動。當內斯真的離開家的時候,當內斯表現出對妹妹的忽視的時候,莉迪亞徹底奔潰了。終於,莉迪亞覺得不能在這樣下去了,是時候糾正當前的錯誤了,她回到了湖水中,她終於想通了一切,她一腳踏入了湖中心的水面,在生命的最後一刻,獲得瞭解脫。

窮盡一生,我們都在找尋自己——《無聲告白》讀後感

莉迪亞的死讓所有人陷入了悲傷,也徹底打破了大家隱忍和退讓維持的家庭平衡,家庭潛在的矛盾徹底爆發,人性的弱點徹底釋放。父親出軌中國藉助教仍然是種族歧視話題在其身上的展現,內斯對傑克討厭以及傑克對內斯的暗戀牽扯到了性別取向的問題,母親對女兒死亡歸因的執著態度仍然表現出母親對女兒施加的愛的壓力渾然不知。

最後,作者的結尾是溫暖的,從悲到喜的轉折甚至讓我覺得有點突兀。母親原諒了出軌的父親,和好如初;父母終於關注到了被他們習慣性忽略的漢娜;內斯湊了傑克,但奈何妹妹為他上藥療傷,解開了心結。生活似乎又回到了悲劇發生前的其樂融融。只有迪莉婭是真的從這個世界完全消失了,但每個人都不會忘記她,她短暫的生命給每個人都上了重要的一課。

在成人的世界裡,孩子的告白是弱小的,甚至無聲的。童年是塑造一個人的性格醉重要時期,而原生家庭在其中起著關鍵性作用。小說中,迪莉婭是選擇向家庭妥協的,從小到大的習慣驅使著她硬著頭皮向前走,一旦路走不下去了,到了無法忍受、不得不解決、而又無人商討、無法可解的時候,只好選取死亡,一了百了。反觀我們自己,又何嘗不是在一次次妥協中長大,多少家長會真的在乎一個孩子的感受?傾聽他們的訴求?一句你還小,你不懂,這樣都是為你好,澆滅過多少孩子的渴望表達的心聲?我們都是從童年過來的,孩子在童年期的那種細膩的心思,有多少人能注意到,多少長大後的悲劇,早已在童年時埋下了伏筆。

那麼長大後呢?我們都或多或少在他人的期待中負重前行,我們努力照顧了所有人的情緒,卻唯獨忘記了自己。所以當封面上這句話赤裸裸的出現在我們面前時,才會像一根刺一樣扎進每一個讀者的心裡:

“我們終此一生,就是要擺脫他人的期盼,找到真正的自己。”

窮盡一生,我們都在找尋自己——《無聲告白》讀後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