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保险从业者的日常:拒做提线木偶,保持思想独立

“非典型”保险从业者的日常:拒做提线木偶,保持思想独立

2009年的一个午后,李鹏辉在人才市场转悠,想感受下找工作的氛围。那时他20出头,刚大学毕业,用“有些迟钝、不属于很聪明”来形容自己,在西安这个城市人生地不熟,却在这一天机缘巧合进入了保险业。

从此,9年时间的浸润,李鹏辉已是金牌讲师、面谈专家。自谦的迟钝,其实是沉稳的个性,让他在这个快进快出的行业中显得有些“非典型”,同时也让他沉淀下独有的心得:保持独立的思想,别被身边的声音所左右

好好一个大学生卖什么保险!

在旅游大省陕西出生的李鹏辉在另一个旅游大省云南念大学,修的是旅游管理,按常人所想,毕业后找一份专业对口的旅游类工作最合适不过了。不过,李鹏辉却进入了一家保险公司。

“家里人不支持,4年好好上个大学,怎么去跑保险。”偏见并没有让李鹏辉打退堂鼓,“是不是骗人,是不是传销,一调查就知道了,这些都是对行业的误解

。”他和家人约定,一年时间尝试,不行就换跑道,反正还年轻。如今,9年过去了,如今家人逢人就夸“我家孩子保险做得特别好”。

李鹏辉的坚持源于他不听风就是雨,善于用事实讲道理。2009年第二次修订《保险法》,三大核心变化,突出保护被保险人,突出加强监管和防范风险,突出拓宽保险服务领域。国家层面对保险业给予高度重视,也对依法合规经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大学生为什么不能做保险?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投身发展的行业。”李鹏辉践行着他的话。

坚定自己的节奏,不做慌乱的提线木偶

就如同一个硬币有两个面,备受重视、高速发展的另一面,是部分从业人员过于急功近利,“大家都很急,公司很急,业务很急,激励和追踪都以出单为目的,很难耐心地等一个新人成长为非常专业的代理人后再出单。”

不同于普通公司职工,保险代理人签的是代理合同,没有社保,严格意义上并不是保险公司的正式员工,而且除了个人所得税之外还需缴纳营业税。这也是为什么李鹏辉认为,

保险并不是一份简单的销售工作,它更是一项事业。承受很多,收获也很多,更要保持自己独立的思想,不打乱自己的节奏,不被旁边的声音所左右

不能今天公司要求业务了,就忙着做业务;明天要增员了,立马做增员;今天让卖这个产品,就忙着卖这个产品……“如果像一个提线木偶,就很难成长为一个行业中很优秀的人。要清晰地知道自己要什么,学习培养自己的专业能力,从客户需求的角度出发提供解决方案,而不是简单地销售一款产品。”如同他在朋友圈中发的那句话“做保险就是精力管理,把大量的精力去做正确的事情。”

解决恐惧的最好办法就是面对恐惧

9年的职业生涯,保险见证了李鹏辉职业发展,组建家庭;同样的,他也见证了保险的飞速变化。尤其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今天,保险更是迎来了新的春天。不过机遇出现的同时也隐含着危机。

互联网的发展打破信息壁垒,保险消费的主力军正在向80、90后转移,客户对保险认知也不同以往。这对保险代理人专业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些传统代理人甚至担心,互联网保险的出现将取代代理人。

不过,在李鹏辉看来,互联网对保险代理人和整个保险业来说肯定是一个好契机。互联网是高效的理念宣传渠道,互联网还提供了海量的好产品,而代理人正是互联网保险和客户之间的桥梁,建立起互联网保险和客户之间的信任感

而建立信任感就需要代理人保持开放的心态,学习新事物,提升专业技能,了解各家产品。转型是阵痛的,但趋势已经如此,不转型只能等着被淘汰。“互联网有一个好处就是倒逼,它让很多客户可能变得比业务员还专业,那这样就会逼着业务员把自己变得更加专业一点,良性循环。”

面对“可能被淘汰”的恐惧,李鹏辉直言,解决恐惧的最好办法就是面对恐惧。“保险业没有新人、老人之分,只有学习和不学习之分。如果你不学习,不去改变自己固有的思维模式,改变低效功利的工作模式,早晚会被淘汰。”

在李鹏辉看来,保险就是学习加分享。7月24日早晨8时许,李鹏辉在朋友圈中写到“很多保险人关注外界变化比自身成长更多,如果你感到焦虑迷茫无所适从,就说明你的自我成长慢于环境的要求,更要内观修炼才行。”

“非典型”保险从业者的日常:拒做提线木偶,保持思想独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