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专家”靠谱吗

最近开始学习和理解保险,关注了大量的公众号,登录了各种平台去学习基础的保险知识。也发现了很多朋友对保险的态度是不了解,进而理解偏差,因为保险涉及的是大家实打实的荷包,理解不对就容易产生误解。加上现在自媒体发达,更有为数不少的保险中介人员冒充专家传播错误的观点。(保险中介包含代理人和经纪人,以经纪人为例,保险法定义经纪人应代表投保人利益,为投保人进行风险估算,保险规划,理赔协助等服务,但法律定义一回事,实际操作又是一回事,本质上保险经纪人和保险代理人一样都是保险中介,有认为我说的不对的朋友,欢迎加入探讨)。

这些在网上以"专家"自居的人,通过攻击保险公司"设坑",错误解读保险产品的保险责任(特别是针对人身保险产品),片面的以低附加值的产品来吸引眼球,而不顾保险产品的真实功用。站在所谓的道德高点,先把保险公司和保险产品贴上一个“骗”的标签,吸引眼球,贴上几张断章取义的评测图片,最终为自己谋私利。

保险产品之所以有这么多的争论,原因还是保险产品专业性比较深,保险从业人员和保险消费者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信息不对称。简单列举两个例子:一、某女士购买了国寿的某产品,购买前隐藏了自己甲状腺结节的病症,一年后结节转为甲状腺癌。申请理赔被查出过往病史而被拒赔。二、某人去银行存款,因为听信了银行工作人员不负责任的介绍,并且在该银行员工没经过某人的授权购买成了某康人寿的保险产品。丢失了该笔资金本应有的流动性。以上两个案例都是电视台的新闻直播,网上各大平台也可以搜索到视频转播,真实性毋庸置疑。第一个案例中,该名女士违反了保险合同中的最大诚信原则,没有做到如实告知。(也有传言该女士购买时本身就是国寿的代理人。)第二个案例中,该银行员工误导了存款人,将保险产品当做大额存单销售给了存款人。时候也没有操作保险销售流程中保单递送回访环节。导致了存款人的损失。案例体现的都是信息不对等,而导致最终投保人的损失,所以保险骗人的这个映像,很大程度是不负责任,不专业的保险销售造成的。

如何去避免购买保险被“坑”,个人建议是购买前先做一下功课,去学习了解一下,商业保险的概念,了解一下什么是保险合同的主体和客体,保险合同的几大原则是什么,投保时该注意的事项。什么是现金价值。深入一点可以了解一下保险公司利润来源是三差是什么。不用查看的太深,度娘关于保险的词条解释都可以让你恍然大悟。

俗话说,赚暴利的事情都写在法律里,社会的基本公义怎么可能容许以拒赔为利润来源的话保险公司还会合法存在。利差,费差,死差,三差相互补充才是保险公司的真正利润来源。其中利差是保险公司的最大部分,保险公司的产品设计之初,也可能出现对未来风险评估不足,而需要用利差益去补充费差和死差损。消费型保险产品是不存在利差益损的,这类产品拥有很高的杠杆作用,却没有其他保险产品的资金融通功能,鱼和熊掌不可兼得。需要购买保险的朋友,一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经济收入选择不同类别的保险产品。

至于网上以攻击保险公司和保险产品为主要手段,以推荐或引导销售少数类别的保险产品为方向的所谓“专家”可以摈弃了。因为他们倾向推荐单一消费类产品,而把返还型产品扁的一文不值,这种专家是伪专家,至于为什么还是因为现在保险市场不足够成熟,有实力的保险公司还不愿意向经济公司开放主力产品。同时他们还倾向于损扁保险代理人整个群体性质。真正合格的保险从业人员,不会靠损扁同行来拉眼球,而是通过合理的产品组合解决客户对风险规避,财务规划的不同需求。毕竟没有十全十美的公司,没有十全十美的产品,更没有十全十美的个人。

擦亮眼睛,相信您一定可以找到合格的保险代理人或经纪人,购买到适合自己的产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