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苏家峪村,一起发现希望

​导语:

2018年7月19日,中国农业大学赴北京密云区新城子镇苏家峪村“心系三农,身赴乡村”密云实践小队(以下简称小队)顺利抵达苏家峪村,并开展了以苏家峪村为主要服务对象的精准扶贫志愿活动。

走近苏家峪村,一起发现希望

在苏家峪村村委会会议室,村干部们热情地接待了该小队,并表示了对小队志愿服务形式的支持。在七天的实践里,小队根据村中情况随机应变,积极调整,主要做了以下三方面的志愿服务。

01>给孩子画一个美好的世界

正如龙应台所说“看过书的人看到的是别人画给他的世界”,那我们愿意给孩子们描绘一个美好的世界。

出发前向村支书了解到,村中只有9个孩子且都适龄上学,于是,我们携带着北京电视台委托的30本儿童书籍,辗转到达苏家峪村。7月20日上午,小队在村大队会议室准备就绪,将书籍分发给孩子们,并举办了小型读书分享会。会上,小队成员和孩子们热烈讨论,相互学习。本次活动体现了两个年龄阶层知识的碰撞,大学生和小学生心灵的共建,也表现出新一代青年人对祖国的花蕾的呵护,对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

小队认为,孩子们需要从书籍汲取精神营养,培养真善美的情操,从正能量的书本中学习爱国、诚信、友善等高尚品质,从小树立为中华复兴而读书的决心。

走近苏家峪村,一起发现希望

走近苏家峪村,一起发现希望

02>最长情的关爱是陪伴

密云区有31个低收入村,而苏家峪村享受低保政策的占全村20%以上。因此,7月21日上午,小队分为四组前往村里孤寡老人家中,进行了陪伴聊天等服务。活动过程中,小队以倾听为主,积极配合老人的问询,认真记录老人的需求。我们发现,尽管生活困难,但是老人们十分独立,村民们也时常接济困难户。大学生村官沈洁说:“老人们对于物质上的需求远远不如情感上的空虚。他们曾是大力发展农业来哺育工业的主要劳动力,现在到了我们反哺的时候了。”

小队清楚的知道,七日的陪伴并不能实际解决问题,但我们坚信,最长情的关爱是陪伴。小队希望通过本次活动号召更多年轻人关爱孤寡老人等困难人群,尽己之力弘扬友善、和谐的核心价值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关爱,陪伴老人,特别是孤单的留守老人,是解决乡村留守老人问题的最好方法。

走近苏家峪村,一起发现希望

走近苏家峪村,一起发现希望

03>亲摘木耳知其味

7月20日,小队旁听了密云苏家峪村的民主生活会,会议提到苏家峪村木耳地前期已采摘60%,收成良好,鉴于汛期预警,后期采摘要提前进行。小队协商后决定将木耳采摘活动提前至22、23日上午。

走近苏家峪村,一起发现希望

7月22日,天气闷热,木耳干湿不均,采摘过程艰难,但是小队成员不怕苦不怕累,采摘过程中你争我抢,高效完成采摘工作。作为稼穑青年,小队成员们真真切切地体会到农村劳作的诸多不易,实实在在地明白了校训“解民生之多艰”的责任。

走近苏家峪村,一起发现希望

扶贫之路还很长,但是通过本次志愿服务与调查问卷的结合,我们意识到,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与长远抉择下,中国的土地正在改换全新的面貌,而大学生是未来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为“全新的面貌”添砖加瓦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

走近苏家峪村,一起发现希望

这段社会实践经历是一次锻炼,一段感动,是为未来乡村振兴积累的一笔宝贵财富,是回归农业之根本的磨砺。

走近苏家峪村,一起发现希望

(本文来自中国农业大学“心系三农,身赴乡村”密云实践小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