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0年京杭大運河,依水相伴呂家灣

2500年京杭大運河,依水相伴呂家灣

據史書記載,通州歷來為京城東部交通要道。

運河漕運,國脈所繫,歷朝視通州為肘腋,於是有了“乃九重肘腋之上流,六國咽喉之雄鎮”的美譽。

據說運河最繁忙的時候,南來北往的船隊、遊客在這裡川流不息,碼頭、糧倉、商家、酒肆、客店,一應俱全。

這裡文化氛圍也相當的濃厚,潞河書院裡鴻儒往來,周圍廟宇裡香火不斷。

由運河而帶動起來的通州,曾經極度地繁榮興旺。

2500年京杭大運河,依水相伴呂家灣

從公元前486年吳王夫差開鑿算起,大運河已經運營上千年的時間,現在的大運河已褪去了航運的功能,被改造成大型的綠色生態公園,依然保留著運河1號碼頭、燃燈塔、驗糧樓等諸多屹立千年的建築。

2008年,舉世矚目的北京奧運火炬在這裡進行了北京市唯一的一段水上傳遞。

在2014年,京杭大運河入選了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 ​“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最長的人工河,也是中國唯一南北走向的長河,它和長城一樣是中國古代的兩大工程奇蹟。”
2500年京杭大運河,依水相伴呂家灣

在京杭大運河的拐彎處,有一座依水而生,依水而美,依水而名的靈秀小村莊——呂家灣。

相傳呂家灣已有700年的歷史,元朝末年時,天災人禍不斷,餓殍遍野民不聊生,大批難民在中原無法生活,只能北遷謀求生路。

而以呂姓為主要姓氏的人們,遷往大運河的周邊,慢慢形成了村落,呂家灣也就成了村莊的名字了。

2500年京杭大運河,依水相伴呂家灣

村莊的南邊是悠悠過境的大運河,東側還有北京萊茵河之稱的潮白河。

兩條河流如同柔軟的屏障將呂家灣呵護在深閨,賦予了這座小村莊優雅脫俗的靈秀氣質。

三面水界沿線高達70%的森林覆蓋率。

“四季分明、水土豐美、景色旖旎、物產豐富、民風淳樸” 的鮮明個性,引得青睞者無數。

2500年京杭大運河,依水相伴呂家灣

在這個鍾靈毓秀的地方,也是民風淳樸、村風和諧,村民互幫互助、鄰里友善的世外桃源。

由通州區司法局派駐到呂家灣的第一書記李超說:“在機關工作時,經常會聽到有一種工作精神叫五加二白加黑,但在呂家灣,這是一種工作常態,每天早上九點,為村民免費清運垃圾的車輛已經在路上了;晚上九點,村民代表會還在熱烈的討論。”

尤其是七環佔地遷墳期間,要在短短的8天內完成涉及57戶102穴的遷墳任務,時間緊、任務重,以村兩委班子為主要成員的紅白理事會為村民提供了無微不至的服務。按農村習俗,遷墳不能見光,每天從夜裡2點開始,一直到早上8點,連續8天村主任親自下墓穴為村民請骨灰盒,村副主任每天駕駛十幾次來往村裡和陵園之間,甚至遷墳所用的紅手套、紅布都幫村民準備好了。

2500年京杭大運河,依水相伴呂家灣

2500年京杭大運河,依水相伴呂家灣

呂家灣有著豐富的綠色資源,也有著和諧的組織體系,大家將充分利用現有資源,把呂家灣打造成一個健康、舒適、優質的休閒空間。

未來,小村莊將用工匠精神,因地制宜循序漸進的以水綠為墨,風土人情做筆,在京津冀“一盤棋”的大格局下,帶動城市副中心生態旅遊鏈發展,打造一個可以賦予生命歸屬感的生態休閒小鎮。

2500年京杭大運河,依水相伴呂家灣

就在昨天,由北京服裝學院30名師生組成的“陽光使者”專項服務隊走進呂家灣村,圍繞呂家灣的風土人情,開展村莊環境和民宿設計,為呂家灣建設生態休閒小鎮提供助力!

2500年京杭大運河,依水相伴呂家灣

2500年京杭大運河,依水相伴呂家灣

2500年京杭大運河,依水相伴呂家灣

2500年京杭大運河,依水相伴呂家灣

2500年京杭大運河,依水相伴呂家灣

2500年京杭大運河,依水相伴呂家灣

2500年京杭大運河,依水相伴呂家灣

他們將對當地的住宅、街道、景觀等,根據西集鎮獨有的生態結構、人情風俗,進行符合西集鎮的鄉村設計改造。

強化西集鎮特色及公共設施,削弱自身發展中的不足,改善村民生活方式,同時增強西集鎮旅遊接待能力,通過北京服裝學院學校教學特色和時尚審美,時尚傳播能力,提升西集鎮地域文化形象。

這僅僅是陽光使者活動的一部分!

從現在開始,陸續會有更多的“陽光使者”服務隊,前往北京、江西、內蒙、河北的386個鄉村服務基地開展社會實踐!

2500年京杭大運河,依水相伴呂家灣

想看到服務隊都做了什麼嘛?

請持續關注我們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