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歷史上排名前五的軍師,司馬懿並不能上榜!

很多人都感嘆於司馬懿的運籌帷幄。所謂軍師,是指能出謀劃策,且眼光獨到令君主言聽計從,但真正稱得上“師”的,卻為數不多。

盤點歷史上排名前五的軍師,司馬懿並不能上榜!

在所有民間傳說和文學中,姜子牙被公認為最早的軍師。但姜子牙的主要使命並非謀劃,而是直接上陣殺敵,武力與法力之強,完全是商周甘道夫。還有一些人雖為謀士,但更偏重於籌劃政治謀略鬥爭,諸如中唐的李泌、宋代的趙普,與“軍”關係不大。

盤點歷史上排名前五的軍師,司馬懿並不能上榜!

所以真要把歷史上的軍師排個名,還要以其生前業績,影響力,自保能力等綜合考慮,篇幅有限,今天只細數排名前五,而波叔的司馬懿並不能上榜。

第五名:郭嘉

盤點歷史上排名前五的軍師,司馬懿並不能上榜!

史書上稱他"才策謀略,世之奇士"。赤壁兵敗後,曹操感嘆:“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郭嘉,文不曾治一縣,武不曾統一營,能獲得曹操嘉許懷念,完全是因為他謀略過人。

郭嘉在曹操與袁紹開戰前,從政治形勢到隊伍建設,逐一分析。在曹操認可之後,郭嘉又話鋒一轉“紹方北擊公孫瓚,可因其遠征,東取呂布”,完成全盤佈局,可謂大軍師手筆,也正是日後曹操戰略行動的指導。

可惜天不假英才,郭嘉享壽不長,業績有限,只能敬陪第五。

第四名:孫臏

盤點歷史上排名前五的軍師,司馬懿並不能上榜!

孫臏在文武不分家的戰國時代,以其學識謀略成為第一代專職軍師。

孫臏雖無戰略謀劃的經驗,但在戰役籌劃上卻業績顯赫,桂陵之戰圍魏救趙、馬陵之戰減灶誘敵,已成為中國軍事史上的經典案例。後來軍師固然在謀略成就上青出於藍,但綜合評價,給孫臏居中的位置,還是沒有問題的。

第三名:諸葛亮

盤點歷史上排名前五的軍師,司馬懿並不能上榜!

諸葛亮已經成為古代軍師的代言人,無論史傳還是民間文學都不絕於書,似乎並無多說的必要。但既然是為軍事排名,就不妨多說兩句。

諸葛亮的出道之作《隆中對》毋庸置疑是三國時代最精彩的全盤戰略判斷,從日後劉備集團在夾縫中崛起這一點看,郭嘉的“十敗十勝”之策也比之不及。但是,諸葛孔明一生經歷集軍師、部將、丞相、統帥於一身,成績也不能只用軍師的業績來評價,作為軍師的業績也並非獨一無二。

司馬懿讚歎諸葛亮是“天下奇才”,卻也說他“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三國志》的作者陳壽也說諸葛亮“治戎為長,奇謀為短”,但這並非說諸葛亮不是優秀的軍師,只是當軍師變為統帥,多謀往往成為決斷的負擔了。

第二名:劉伯溫

盤點歷史上排名前五的軍師,司馬懿並不能上榜!

“吾之子房也”,是君王對軍師的最高評價。輔佐君王統一天下,建立王朝,是軍師的最高榮譽。同時獲得這兩個成就的軍師,劉伯溫當之無愧。

朱元璋對劉伯溫並無三顧之禮,但當劉伯溫為他陳述攻打張士誠、陳友諒和北上爭奪中原的戰略利弊後,大悅道“先生有至計,勿惜盡言”,從此成為其主要軍師。

陳友諒攻下太平,朱元璋諸將都建議逃往鐘山,只靠劉伯溫在內室力勸朱元璋借勢誘敵,才將局勢逆轉。此後擊敗張士誠和元朝軍隊的過程中,劉伯溫也建策良多。更為難得的是,面對建立明朝後大殺功臣的朱元璋,劉伯溫能夠全身以退,堪稱軍師典範了。

第一名:張良

盤點歷史上排名前五的軍師,司馬懿並不能上榜!

歷史上的軍師角色,起於孫臏,成型於諸葛亮,中間承前啟後的便是輔助劉邦成就統一王朝的“漢初三傑”之一的留侯張良。

張良繼承了身為軍師的傳統。孫臏師承鬼谷子,張良則有從黃石公學太公兵法的傳說。

張良身為謀士,謀略遍佈戰略、戰役多個層次。既有反對樹立六國君主這樣的國家大計,也有劉邦入蜀後燒燬棧道向項羽示弱這樣的詭計,更有說服劉邦儘快撕毀鴻溝之約進攻項羽的毒謀。其謀略之多端,連劉邦都感嘆“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千里外,吾不如子房”

作為頭號軍師的張良,更在為人謀臣者要善於保全自身方面成績斐然。雖然沒有像范蠡在傳說中那樣成為富商,確是實實在在地讓自己全身而退。連司馬光都感嘆:“等功名於外物,置榮利而不顧,所謂明哲保身者,子房有焉。”

頭條各路英雄,幸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