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漢英雄第十七篇·悼武王呂澤所屬·齊軍大司馬·陽都侯丁復

一直以來,關於楚漢時期的漢政權官制,限於史料的有限,所以,很少有人針對這方面做過研究和論證。好吧,其實壓根就沒有。

而按照目前筆者的推算,從最高階開始,自然就是漢王劉邦以下的三公,也就是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三位。可是,接下來呢?

再按照秦制,丞相為百官之首,御史大夫為監察百官,而太尉一職幾乎就是空懸而不設。由此,丞相和御史大夫的權限範圍,自然我們都好判斷,可偏偏這個太尉,也就是漢一年時所設立的這個太尉職務,尤其是真正落實到人的漢軍名義最高武官,到底會有多大的權限呢?

就目前而言,無人可以準確判定。但是,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漢初的太尉官職絕對不是像後人所言的那般無權。正如下面的這處記載:

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劉氏者必勃也,可令為太尉。《史記·高祖本紀》

這裡是劉邦晚年進行最後交付遺言之時所說的話。劉邦先是誇讚周勃穩重能顧大局,所以,他便認為周勃可以擔任太尉一職,從而護佑大漢。

而需要大家知道的一點是,自從劉邦成為漢王到最後死時,漢政權建立的這十二年間,也就只有過兩位太尉。

一個,是漢一年就成為太尉,漢五年被封燕王的盧綰。

另外一個人就是周勃了。

而劉邦這裡把護佑大漢的使命交給周勃時,用的就是太尉的身份,由此,可以基本斷定,太尉一職在漢初,是有相當大的權限的。但是,因為楚漢時期的特殊情況,所以,劉邦另外又設立了大將軍位以統帥漢軍。如此,太尉一職和大將軍一職就發生了衝突。

換句話說就是,漢軍中的最高統帥,究竟該是誰呢?

另外其實有一點也是我們很多人所忽視掉的,那就是,或許是偶然,亦或許是必然,漢軍名義上的兩位最高軍事統帥,居然到最後都成為了諸侯王。

而韓信被封王,那是純粹沒辦法。但是盧綰被封王,那就很詭異了。

及虜臧荼,乃下詔諸將相列侯,擇群臣有功者以為燕王。群臣知上欲王盧綰,皆言曰:“太尉長安侯盧綰常從平定天下,功最多,可王燕。”詔許之。漢五年八月,乃立虜綰為燕王。《史記·韓信盧綰列傳》

燕王臧荼被滅掉以後,劉邦遂下令,擇取群臣中有功者為燕王。然後,群臣知道劉邦想要讓盧綰當燕王,便紛紛說,太尉長安侯盧綰功勞最多,可為燕王。而後劉邦便同意了,在漢五年八月,就分封太尉盧綰為燕王。

一直以來,筆者都僅僅是把這當做是劉邦對盧綰的特殊感情,但是,現在越想越不對。劉邦會是那種喜歡感情用事的人嗎?

而從後期盧綰的記錄來看,他和劉邦的關係,事實上也沒有那麼好,而是一有風吹草動,拔腿就跑。同時,劉邦呢?如果他不信任盧綰的話,又為何要分封盧綰呢?而分封后,才剛剛聽到別人的幾句讒言,就直接派遣御史大夫這樣的三公級別的人物去親自調查,如此,能讓盧綰不害怕嗎?

甚至到後來,劉邦又是聽到一點風聲,就貿然斷定盧綰就是反了,並令樊噲領軍即刻進攻燕國,如此,他們的關係真的就好嗎?

當然,這不是筆者要說的重點,說這些只是為了強調劉邦封賜盧綰為王很有可能是別有他意。

換句話說,劉邦很有可能是做了一種交換。

正如筆者剛才說的,漢初剛剛建立,便是設立了太尉以統領群將,而後又設立大將軍。雖然這裡設立大將軍是為了打敗項羽,但是,有一個問題就是,既然劉邦要確立一個最高武官,那何不直接讓韓信擔任太尉呢?而是偏偏非要另外設立一個和太尉職權相差不大的大將軍,如此,這真的就純粹是為了擊敗項羽嗎?

而盧綰是誰?雖然盧綰和劉邦的關係很密切,但是不可否認的一點是,盧綰和劉邦一樣,是真正意義上的豐邑人。而且從後來劉邦用樊噲進攻燕王盧綰一點看來,盧綰和沛縣功臣團的關係,其實也著實不咋地。

那麼,以上這一點分析下來,筆者得出的一個結論就是,好吧,其實就是假想:

盧綰這個太尉,從始至終,其實都不是劉邦願意任命的。這就和當年秦始皇時期雖然有太尉官位,但是隻讓太尉官職空放是一個道理。軍權,是任何一名君王都不可能也不會放手的權力,而秦始皇是如此,劉邦難道就不是嗎?

但是,迫於盧綰背後豐邑勢力的影響,又或者是盧綰自身能力的影響,在漢初,劉邦讓兩個沛縣子弟分別就任丞相和御史大夫之後,只得讓豐縣子弟中的代表盧綰就任太尉一職,以作平衡。

而此時韓信的出現,一方面是其能力確實優秀,而另外一方面,也是劉邦為了分太尉軍權而做的一個措施。即,既然不能去除太尉,那麼就再立一個可以和太尉勢均力敵的大將軍職務。

如此,到了漢五年項羽被殺之後,西楚滅亡,而緊隨其後的,便是劉邦要收攏兵權的時候。如此,對於當時同時作為漢軍最高武官的太尉和大將軍,難不成劉邦還要一直留著嗎?

所以,劉邦便做了兩手準備:

第一手,是把韓信的齊王改封為表面上疆土更大且更有意義的楚王,從而切斷韓信和齊國之間的關係。畢竟,我們的大將軍他的幾十萬大軍,在表面上,可都是齊軍,而只要改封了楚王,那麼韓信就沒有道理再繼續統帥齊軍了,所以,這一步,就是去除大將軍職務,並切斷韓信軍權來源。

第二手,是劉邦以迅雷之速滅掉最弱以及最偏遠的燕王,而後就是前面筆者引用的那段,下文告之所有人,可以分封功臣為王。然後,果不其然,以沛縣子弟為主導的大部分人都主動推舉太尉盧綰為王。當然,這其實也是劉邦的意思,而下面的人也就是按照劉邦的意思在進行。如此,盧綰就任燕王,隨即,他的大漢太尉職務,也就自然而然的沒有了。

由此,劉邦便在漢五年做了最完美的佈局,大將軍職務,空放,暫不任用他人;太尉職務,也是空放,暫時不任用他人。故而,也就是從那時開始,漢帝國也就沒有了所謂的最高武官了,而其他將軍大多又是平級,那麼很顯然,最大的獲益者就是成為皇帝的劉邦了。

當然,因為限於史料缺乏,所以筆者就只能當做這是個假設。

而接下來筆者要說的這個人,他的故事,正是基於上面的這個假設,為何?

因為根據筆者剛才的論述,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那就是在大將軍韓信卸職去做楚王后,齊國的這幾十萬齊軍,他們該怎麼辦呢?或者說,難道真的會因為劉邦的一句話,這些人就放棄了韓信了嗎?而要是劉邦不能給個合理的解釋和交代,那麼如果這些人一擁而下都追隨韓信去了楚國,那劉邦之前的佈局不就是毫無意義了嗎?

所以,這裡就需要一個關鍵人士去鎮守。

當然,很多人會說,當時曹參就在齊國,所以可以讓曹參繼續坐鎮齊國,領導那支軍隊,如何?

可是,問題就在於,當時大將軍所屬的三十萬齊軍可不在齊國,而是和大將軍韓信一起去了垓下。並且,曹參當時也只是齊國的相國,但因為有繼續掃蕩齊國的任務,所以也只能是鞭長莫及。所以,那支軍隊的領導者,肯定就不可能是曹參了,那麼,他會是誰呢?

如此,就要說到本文的真正主角,陽都侯丁復了。

楚漢英雄第十七篇·悼武王呂澤所屬·齊軍大司馬·陽都侯丁復

關於丁復這個人,相信很多人都沒有聽過,甚至都沒有任何瞭解過,當然,這是筆者能理解的。畢竟,丁復這個人在史書中不僅沒有自己的列傳,而且在所有人物列傳中都未有一個字提到過,有且只有功侯表裡面的幾句話而已。

但是,這不代表這個人就很普通,恰恰相反,他在漢初才是真正的關鍵人物。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入丁復的故事:

以趙將從起鄴,至霸上,為樓煩將。《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從這裡看,丁復曾是趙國之將,不過,到底是先趙王武臣的人,還是趙將李良的人,亦或者是後來的趙王歇的人,當然,這不重要。重要的是,丁復以趙將的身份,半路加入漢軍,而後一路跟隨漢軍滅秦入駐霸上,是為樓煩將。

何謂樓煩將?

【集解】:李奇曰:“樓煩,縣名。其人善騎射,故以名射士為“樓煩”,取其美稱,未必樓煩人也。”

如上所言,樓煩是取趙之樓煩縣之名。先秦趙國時期,武靈王胡服騎射,遂導致趙國北境郡縣中善射悍勇之卒層出不窮。而其中尤其以樓煩縣之人最為勇武善射,故而後人遂多以樓煩二字作為善射之人的美稱。故而,丁復這裡擔任的樓煩將,應該就是漢軍中的一支騎射部隊中的將領。當然,也有可能就是丁復帶來的這批人,畢竟,丁復就是趙國人,說不準就是樓煩縣人。

入漢,定三秦,別降翟王,屬悼武王。《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攻滅三秦之戰,丁復所屬之樓煩精銳騎兵,自然是先鋒部隊,故而一路狂飆突進,連敗雍王章邯,而後可能是在丁復強兵威懾下,翟王董翳遂投降漢軍。其實這裡也和都昌侯朱軫的記錄合上了,畢竟當時朱軫招降翟王的時候,就是帶著一小隊的騎兵。

但,關鍵是史書裡面記載的這三個字,“屬悼武王”。

按照一般理解,這裡應該指的是此時的丁復應該是悼武王麾下之人,但是,問題就來了,丁復而後還跟著那麼多人,為何偏偏要強調屬於悼武王呂澤呢?還是說,丁復和呂澤之間由我們難以獲悉的聯繫,總之,因為這句話,所以可以判定,丁復是呂澤的嫡系。好吧,目前關於丁復的屬性就只能判定成如此。

繼續看下面的記錄:

殺龍且彭城,為大司馬。《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從灌嬰那裡的記錄來看,殺龍且破彭城,是灌嬰所屬的騎兵部隊,而當時的灌嬰是以車騎將軍屬韓信。換句話說就是,車騎將軍灌嬰是隸屬於大將軍韓信麾下。

那麼,這裡的丁復所領樓煩騎兵部隊,殺龍且破彭城,如果說丁復是隸屬於灌嬰麾下,那麼,這個後面的拜為大司馬又是什麼意思呢?

大司馬是什麼職務?

從漢武帝時期直接用大司馬來作為全國最高武官之軍銜,就能看出時人對於這個名稱的尊崇。

如此,丁復這裡拜為大司馬,是為什麼呢?

而秦制下的漢庭,自然不可能有大司馬這樣的職務,但西楚政權有啊。如此,再結合韓信是從西楚那邊過來,於齊地稱王,而齊國的慣例,最高武官也是大司馬。

如此,這裡就可以基本判定,丁復這裡的大司馬,就是大將軍齊王韓信麾下的大司馬。

故而,先前判定丁復是灌嬰下屬的看法,應該是有誤,至少滅龍且一仗,其實是一場大型戰役,而灌嬰的確追擊了龍且,可是,真正意義上在正面戰場上擊敗龍且的,很有可能就是丁復,所以才有史書記錄的丁復殺龍且。

而後彭城之戰,應該不僅僅只有灌嬰的部隊,此時還有丁復所領的一部分軍隊。而大將軍韓信素來重軍法,明賞罰,如此,敗龍且一仗,丁復定然已經是升遷上來了,而到進攻彭城的時候,至少也有丁復所領的軍隊,再然後彭城一戰,丁復再立奇功,遂被齊王韓信拜為齊國大司馬。

由此,才有了下面的記錄:

破羽軍葉,拜為將軍,忠臣,侯,七千八百戶。《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垓下之戰,大將軍韓信與左軍統帥孔聚及右軍統帥陳賀一同大破項羽,而丁復應該就是在總控外圍。這裡的破項羽軍葉,應該是指丁復率領一部分主力於葉縣附近殲滅了一支楚軍部隊。

由此,項羽死。

而後,就是筆者在前文分析的那些,項羽死,韓信受封楚王,其與齊國的關係發生剝離,而此時,就任齊國大司馬的丁復,遂以齊國名義最高軍事統帥接管了大將軍韓信的主力部隊。

那麼之後呢?

很顯然,大漢朝一百四十三位功侯,偏偏在丁復這裡強調說是“忠臣”,很多事情自然是明擺著的。

丁復一直以來都是作為悼武王呂澤的心腹,但是因為他的軍功,所以遂被大將軍韓信一直升遷,直到成為齊國大司馬。只是原本韓信若一直是齊王,那丁復這個大司馬就只能是個樣子貨,可是,誰能想到劉邦能用那招,所以,自然是韓信去了楚國,而丁復則以齊國大司馬的身份名正言順的接管了齊軍主力。

最後,在悼武王呂澤的安排下,丁復遂順利將那支百戰雄師完全肢解,並安全的交到了劉邦手中,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漢軍。

所以,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說丁復是忠臣的緣故了,的確,單就這份功績,丁復確實是無與倫比的。

當然,丁復自然也不是純粹為了呂澤,劉邦肯定也為丁復做下了許諾。

所以,才有了接下來的記錄:

六年正月戊申,敬侯丁復元年。《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漢六年正月戊申日,丁復受封陽都侯,食邑七千八百戶。

由此,丁復遂成為了漢初一百四十多位功侯中,封賞數量排名第五的人。

而在丁復之前的,則就只有曹參、張良、周勃和蕭何四人。所以說,丁復的主動放權,也在一定程度上為自己換來了無盡的榮華富貴。

另外要說的一點就是,既然連韓信最後都被處理了,那麼丁復又怎麼可能還會被劉邦留著呢?所以,當時應該也是悼武王呂澤出面做了保證,才讓丁復得以保住了安全。如此,這就又和史書中“屬悼武王”的記錄吻合了。

而丁復這一下放權後,自然也就和其他韓信的部將一樣,成為了富家翁,從此馬放南山。

只不過,最後還是因為呂家的問題,所以,在呂家覆滅之後,很多有關丁復的記錄,也就都沒了。

六年,頟侯甯元年。《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漢少帝六年,丁復逝去,漢庭遂為其諡號,敬候。

以上,就是陽都侯丁復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