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丰首记传台名——拟岘人物(2)曾巩

南丰首记传台名

——拟岘人物(2)曾巩

1057年,拟岘台即将落成。自古以来,楼台要名扬天下甚至永传后世,请名家作记是最好的办法。何况,裴材筑台名拟岘,其中的寓意也需要靠名家来阐释。请谁为新台作记?彼时的抚州,已经是文风郁郁。太平宰相、乡贤晏殊虽然已经故去,但是王安石、曾巩等新一代才俊也已名满天下。曾巩不仅是新科进士,文坛泰斗欧阳修的学生,文名早已远播多年。王安石更是被视为当世奇才,而且以其特立独行的性格,"士大夫恨不识其面"。从结果看,最后是曾巩写下了拟岘台首篇记文。

曾巩,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据族谱记载,南丰曾氏家族是由山东迁徙而来。曾氏在春秋时期,有两个非常著名的远祖,就是曾点和曾参,他们是父子俩,也是孔门高徒。南丰曾氏就以他们为先祖。南丰曾氏开基祖,叫曾洪立。二世祖曾延铎,官至散骑常侍。三世祖曾仁旺,尚书水部员外郎。曾巩的祖父曾致尧,南丰第一个进士,曾任主簿著作佐郎、户部郎中等。父亲曾易占,进士,玉山知县。这其中对曾巩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他的祖父曾致尧。南丰曾氏的"秋雨名家"匾额就跟曾致尧有关。据说曾致尧被皇上召见,宴请曾致尧。太宗皇上非常的高兴,他说自己国库充盈,神态自若。这个时候,江南一带正在闹旱灾,所以曾致尧就马上回奏皇上,他说,未及江南一夜秋雨之为富也。意思是说,国库充盈当然好,但是不如下一场秋雨给老百姓带来的财富。儒家治国主张藏富于民,所以未及江南一夜秋雨之为富也可以说是犯言直谏,体现了他忧国为民的情怀。

到了曾致尧,南丰曾氏已经成为了书香门第,曾巩出身于此,传承家学,加上读书勤奋,还有幸得到了文坛领袖欧阳修的耳提面授。曾巩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欧阳修的大名,稍稍长大一点就读过欧阳修的文章,他自己说"口诵而心记之"。庆历元年,曾巩去京城参加科考,第一次拜访欧阳修,带了很多自己的文稿去。欧阳修一看到曾巩的文章,大为赞赏。欧阳修说:"过吾门者百千人,独于得生为喜。"从此,欧阳修就对曾巩大加延誉。曾巩的名声,开始传遍四方。然而世事无常,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却让曾巩的科举之路异常坎坷。

1036年,曾易占在玉山县令上为官,结果他的上司——信州知州钱仙芝向他索贿。曾易占秉承了家族一贯的精神气质,非常耿直。因此钱仙芝就诬陷曾巩。虽然后来查明,这个钱仙芝因为诬陷曾巩而获罪了,但是曾易占也因此丢官了,赋闲在家12年之久。家庭重担就都落到了曾巩的身上。尽管1047年,也就是庆历七年,曾易占被召,可能又要重新被任用了。然而在上京路上,曾易占病故。父亲的突然去世,让曾氏家族雪上加霜,曾巩不得不担负起抚养、教育弟妹的重任。

直到嘉祐二年,也就是1057年,曾巩一家六人参加了科考全部高中,震动朝野,这六人是曾巩、曾牟、曾布、还有他的从弟曾阜、两个妹夫王彦深和王无咎曾巩和弟弟们是在六月份离开京城回家的。他们回到抚州的时候有过短暂的逗留,九月初九重阳节这天,他写下了千古名篇《拟岘台记》。

附《拟岘台记》全文

拟岘台记[1]

曾 巩

尚书司门员外郎、晋国裴君治抚之二年[2],因城之东隅作台以游,而命之曰"拟岘台",谓其山溪之形,拟乎岘山也[3]。数与其属与州之寄客者游,而间[4]独求记于余。

初,州之东,其城因大丘,其隍因大溪,其隅因客土以出溪上[5]。其外,连山高陵,野林荒墟,远近高下,壮大闳廓[6],怪奇可喜之观,环抚之东南者,可坐而见也。然而,雨隳潦毁[7],盖藏弃委于榛丛茀草之间[8],未有即而爱之者也。君得之而喜,增甓与土[9],易其破缺,去榛与草,发其亢爽,缭以横槛,覆以高甍[10]。因而为台,以脱埃氛、绝烦嚣、出云气而临风雨[11]。然后,溪之平沙漫流,微风远响,与夫浪波汹涌、破山拔木之奔放。至于高桅劲橹[12],沙禽水兽,上下而浮沉者,皆出乎履舄之下[13]。山之苍颜秀壁,巅崖拔出,挟光景而薄星辰。至于平岗长陆,虎豹踞而龙蛇走,与夫荒蹊聚落,树荫掩暧[14],游人行旅,隐见而继续者,皆出乎衽席之内[15]。若夫云烟开敛,日光出没,四时朝暮,雨旸明晦[16],变化不同,则虽览之不厌,而虽有智者,亦不能穷其状也。或饮者淋漓,歌者激烈,或靓观微步,旁徨徙倚[17],则于耳目与得之于心者,虽所寓之乐有殊,而亦各适其适也。

抚州非通道,故贵人、蓄贾之游不至[18]。多良田,故水旱螟螣之灾少[19]。其民乐于耕桑以自足,故牛马牧于山谷者不收,五谷之积于郊野者不垣,而宴然不知枹鼓之警[20]、发召之役也。君既因其土俗,而治以简静,故得以休其暇日,而寓其乐于此。州人士女,乐其安且治,而又得游观之美,亦将同其乐也。故余为之记其成之年月日,嘉祐二年九月九日也[21]。

【注释】

[1]选自《元丰类稿》卷十八。

[2]裴君,指裴材,北宋嘉祐年间任抚州郡守,嘉祐二年创建拟岘台。

[3]岘山,在今湖北襄阳市,位于襄城区西南一公里处。因晋代贤臣羊祜常登此山,故名声甚隆,有"堕泪碑"等人文典故。

[4]间:私下,暗地里。

[5]隍:没有水的护城壕。隅:角落。出:超过。

[6]闳(hóng):宏大,宽广。

[7]隳(huī):毁坏、崩毁。

[8]榛丛茀(fú)草,这里指幽僻的地方。榛:丛杂的草木。茀:场地或道路表面因长草而不平整。

[9]甓(pì):砖。

[10]高甍(méng):高大的屋脊。

[11]埃氛:尘埃弥漫的大气,喻污浊的尘世。

[12]高桅劲橹,代指船只。桅:竖立于船的甲板上的长杆,用来挂帆悬旗或兼做吊杆柱等。橹:拨水使船前进的工具,置于船边,比桨长,用于摇动。

[13]舄(xì):鞋。

[14]掩暧:昏暗的样子。

[15]衽席,这里指宴席、座席。

[16]旸,这里指晴天。晦,这里指夜晚或者昏暗不明。

[17]旁徨,即彷徨。徙倚:徘徊,来回地走。

[18]蓄贾:拥有大量钱财的商人。

[19]螣(tè):一种食禾苗的小青虫。

[20]枹(fú):同"桴",鼓槌。

[21]嘉祐二年,即1057年,嘉祐为宋仁宗年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