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書記員考試每日一練(8.22)

 多選題

1. 法律實施是指通過一定的方式使法律規範的要求和規定在社會生活中得以貫徹和實現的活動。法律實施具體包括:

A.法律制定 B.法律適用 C.法律執行 D.法律運行

2. 關於我國法律關係的描述正確的有哪些?

A. 民事法律關係是縱向法律關係

B. 法律關係由主體、客體和內容組成

C. 法律關係的主體包括國家、機構組織和公民個人

D. 法律關係的客體只有物、行為、智力成果三種

3. 李某看到公司門口停著一輛車,車門開著,座位上有塊金條,李某趁人不注意把金條拿來了,後告訴其朋友王某,王某告訴李某,這樣會受到法律的制裁,李某聽後主動向公安局自首。這體現了法的:

A.指引作用 B.評價作用 C.教育作用 D.強制作用

4. 下列屬於法律意識範疇的是:

A. 白海打贏官司後一直拿不到李雲的侵權損害賠償金,認為法院作用不大

B. 錢冠宇感到中國的法律越來越管用了

C. 孫江以為偷書不算偷,不構成盜竊犯罪

D. 馮雲不知道中國有《仲裁法》

5. 關於我國憲法的效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有:

A. 憲法是社會共同體的基本規則,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B. 憲法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領域內具有適用效力

C. 我國的憲法不保護僑居國外的華僑

D. 憲法不約束法院的審判活動

6 針對“拆遷”過程中出現的“暴力拆遷”等問題,國務院制定了《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草案)》。新條例草案中,用“搬遷”取代了

“拆遷”這一概念,“拆遷”將成為歷史。這體現了:

A. 我國政府堅持對人民負責的原則

B. 我國政府不斷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C. 公民的權利都要受到法律保護

D. 公民行使監督權有利於維護國家利益

7. 根據憲法和有關法律規定,選舉國家機構領導人員的程序包括以下哪些步驟?

A.推薦候選人 B.討論醞釀候選人

C.確定正式候選人 D.投票選舉

8. 根據我國《憲法》和相關法律的規定,下列關於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的哪些說法是正確的?

A. 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每次會議舉行預備會議,預備會議由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主持

B. 鄉、民族鄉、鎮的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有權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提出對本級人民政府的質詢案

C. 縣級以上的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非經本級人民代表大會主席團許可, 在本級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非經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許可, 不受逮捕或者刑事審判

D. 鄉、民族鄉、鎮的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無權對本級人民政府提出質詢案

9. 下列情況中屬於結果加重犯的是:

A.盜竊他人財物,引起被害人自殺 B.侮辱誹謗他人,致使被害人自殺

C.非法拘禁他人,致其死亡 D.虐待老父,致其死亡

10. 下列應當從重處罰的情形有:

A. 累犯

B. 犯非法拘禁罪具有毆打、侮辱情節的

C. 冒充人民警察招搖撞騙的

D. 引誘未成年人參加聚眾淫亂活動的

1、【答案】BC。解析:法的實施是指法在社會生活中的運用和實現的活動與過程。根 據實施主體不同,法的實施可以分為法的遵守、法的執行、法的適用。

2. 【答案】BC。解析:按照法律主體在法律關係中的地位不同,可以分為縱向(隸屬) 的法律關係和橫向(平權)的法律關係。縱向的法律關係是指在不平等的法律主體之間所建立的權力服從關係。橫向法律關係是指平權法律主體之間的權利義務關係。民事法律關係的特徵之一是平等主體之間的關係,因此屬於橫向的法律關係,A 錯誤。法律關係由三要素構成,即法律關係的主體、法律關係的客體和法律關係的內容,B 正確。根據我國法律的規定, 能夠參與法律關係的主體包括公民(自然人)、機構和組織(法人)和國家,C 正確。法律關係的客體包括物、人身、智力成果、行為四種,D 錯誤。故本題正確答案為 BC。

3. 【答案】AB 解析:法的規範作用分為五個方面:第一,指引作用。這是指法律對。第二,評價作用。這是法作為尺度和標準對他人的行為的作用。第三,預測作用。這是對當事人雙方之間的行為的作用。第四,強制作用。這是對違法犯罪者的行為的作用。第五,教育作用。這是對一般人的行為的作用。本題中,王某告訴李某,這樣會受到法律制裁,體現了法的評價作用。李某聽後主動到公安機關自首,體現了法的指引作用。 故本題答案為 AB。

4. 【答案】ABCD。解析:法律意識是人們對於法(特別是現行法)和有關法律現象的觀點、知識和心理態度的總稱。它主要表現為探索法律現象的各種法律學說,對現行法律的評價和解釋,人們的法律動機(法律要求),對自己權利、義務的認識(法律感),對法、 法律制度瞭解、掌握、運用的程度(法律知識),以及對行為是否合法的評價等。因此,本題選擇 ABCD。

5. 【答案】AB。解析:憲法效力是憲法作為法律規範所發揮的約束力與強制性。在法治社會中,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憲法具有最高的效力是因為憲法最有正當性的基礎, 即憲法是社會共同體基本規則,是社會多數人共同意志的最高體現。僑居國外的華僑受中國憲法保護。審判權來源於憲法的授權,憲法規定了法院在審判活動中應當遵循的基本原則, 因此其對法院的審判活動有約束力。故本題的正確答案為 AB。

6. 【答案】AB。解析:國務院制定了《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草案)》體現了政府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也體現了政府對人民負責、依法行政的原則,C 項中公民的合法權益才受到法律保護。C 項說法太過絕對,D 項與題意無關。故本題正確答案為 AB。

7. 【答案】ABCD。解析:《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組織法》第十三條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副委員長、秘書長、委員的人選,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副主席的人選,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的人選,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和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的人選, 由主席團提名,經各代表團醞釀協商後,再由主席團根據多數代表的意見確定正式候選人名單。”《憲法》第六十二條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行使下列職權:……(四)選舉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副主席;(五)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的提名,決定國務院總理的人選; 根據國務院總理的提名,決定國務院副總理、國務委員、各部部長、各委員會主任、審計長、 秘書長的人選;(六)選舉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根據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的提名,決定中央軍事委員會其他組成人員的人選;(七)選舉國家監察委員會主任;(八)選舉最高人民法院院長;(九)選舉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故本題正確答案為 ABCD。

8. 【答案】BC。解析:鄉、民族鄉、鎮的人民代表大會舉行會議沒有預備會議,故 A 選項錯誤。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舉行會議時,代表十人以上聯名可以書面提出對本級人民 政府和它所屬各工作部門以及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的質詢案。故 B 選項正確,D 選項錯誤。根據《地方各級人大和地方各級政府組織法》第 35 條規定,C 選項正確。故本題答案為 BC。

9. 【答案】CD。解析:結果加重犯,是指實施基本犯罪構成要件的行為,由於發生了刑法規定的基本犯罪構成要件以外的重結果,刑法對其規定加重法定刑的犯罪形態。結果加重犯的基本構成特徵包括:1.行為人所實施的基本犯罪構成要件的行為必須客觀地引發了基本犯罪構成要件以外的重結果;2.基本犯罪構成要件以外的重結果或者加重結果,必須通過刑法明文規定的方式,成為依附於基本犯罪構成要件而存在的特定犯罪的有機組成部分;3. 行為人對於所實施的基本犯罪構成要件的行為及其所引起的加重結果均有犯意。根據《刑法》 第二百三十八條規定:“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剝奪他人人身自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具有毆打、侮辱情節的,從重處罰。犯前款罪, 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使用暴力致人傷殘、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二百三十二條的規定定罪處罰。為索取債務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依照前兩款的規定處罰。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犯前三款罪的,依照前三款的規定從重處罰。”從本條可知非法拘禁致人死亡是結果加重犯,C 當選; 根據第二百六十條規定:“虐待家庭成員,情節惡劣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使被害人重傷、死亡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一款罪,告訴的才處理。”由本條可知,D 當選。AB 均無法律規定。故本題正確答案為 CD。

10. 【答案】ABCD。解析:我國《刑法》第六十五條規定:“被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 的犯罪分子,刑罰執行完畢或者赦免以後,在五年以內再犯應當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之罪 的,是累犯,應當從重處罰,但是過失犯罪除外。”根據《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條規定:“非 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剝奪他人人身自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具有毆打、侮辱情節的,從重處罰。第二百七十九條:“冒充國家機關工 作人員招搖撞騙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情節嚴重的,處 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冒充人民警察招搖撞騙的,依照前款的規定從重處罰。”根據《刑法》第三百零一條:“聚眾進行淫亂活動的,對首要分子或者多次參加的,處五年以下 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引誘未成年人參加聚眾淫亂活動的,依照前款的規定從重處罰。” 所以根據我國《刑法》規定,題目中 ABCD 選項都屬於從重處罰的情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