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20歲!它如何三次帶動了世界技術進步的節奏

1998 年 9 月 4 日,Google 正式成立,這距離布林和佩奇獲得 Sun 公司聯合創始人 Andy Bechtolsheim 十萬美元的投資才剛過去了一個月。

但如果以更宏觀的互聯網發展進程來看,Google 的誕生距離 1989 年蒂姆·伯納斯·李發明萬維網已經過去了 9 年,而互聯網歷史的轉折點正是從 Google 成立開始。

Google 20岁!它如何三次带动了世界技术进步的节奏

從門戶目錄到搜索引擎

在 Google 誕生之前,互聯網還是雅虎這類門戶網站的天下,為了解決網民上網之後該去哪獲取信息的問題,雅虎做了人工檢索的目錄。這也是新浪、網易早期的核心商業模式。

但門戶無法覆蓋數量以指數級增長的網站,以曾經火過一段時間的人人網為例,用戶找到人人網的網址,如果雅虎沒有人工收錄這種比較新的網站,就無法直達人人網。

這在我們早已習慣搜索引擎的時代,幾乎是不可想像的事。但在 1998 年,Google 相對於千億美元市值的雅虎來說,無疑是螞蟻撼大樹。

Google 最終證明了螞蟻是可以撼動大樹的。通過搜索引擎,Google 很快就把門戶目錄這種低效率的信息流動方式掃進了歷史的垃圾堆。

更有戲劇性的是,雅虎 2002 年還曾向 Google 給出過 30 億美元的報價,想要收購這家年輕的公司。而如今雅虎在公眾視野的存在感只有郵箱信息洩漏,Google 母公司的市值年初就已突破了 8000 億美元。

這正是 Google 得以改變互聯網,書寫歷史的原因。Google 這個名字源於一個數字—10 的 100 次方,Google 從誕生起就帶著要改變世界信息流動方式的野心。

Google 20岁!它如何三次带动了世界技术进步的节奏

從搜索引擎到 Mobile First

就像 90 年代的門戶那樣,20 世紀初搜索引擎的紅利也轉瞬即逝。手機硬件銷售帶動了互聯網產品的轉型升級,根據 IDC 的統計數據,2005年,全球手機銷量達到 8.25 億。

正是在 2005 年,Google 埋下了戰略轉型的“種子”,收購了一家小型的創業公司 Android,而 Android 之父 安迪·魯賓也由此加入了 Google。

Google 20岁!它如何三次带动了世界技术进步的节奏

這是一張入場券,正因為有了 Android,Google 才有底氣喊出 Mobile First 的戰略口號。市場調研機構 Gartner 數據顯示,2017 年 Android 設備的市場份額達到了 86.1%,iOS 為 13.7%。

手機操作系統的市場格局已定,這個時候再回看 2005 年 Google 買下的那張名叫 Android 的入場券,就會發現改變世界的野心是多麼重要,而沒有入場券的搜索公司只能在備受質疑的輿論環境中艱難轉型。

拿到入場券只是獲得了轉型的資格,而且與 iOS 相比,Google 似乎對開源的 Android 系統控制力不足。但別忘了,Android 還有 Google Play 應用商店,這才是 Google 商業化的重點,Sensor Tower 數據顯示,僅 2018 年上半年,Android 用戶就在 Google Play 裡花費了 118 億美元,對開發者來說,這也是繞不開的一大應用分發平臺。

從 Mobile First 到 AI First

有了 Android,Google 並沒有覺得高枕無憂。在 2016 年 Google I/O 大會上,Google CEO Sundar Pichai 正式宣佈:Google 將從 Mobile First 轉變為 AI First。

在產品層面,Google 也全面向 AI 轉型,無論是圖像識別產品 Google Lens,還是為人工智能設計的 TPU 芯片,以及模仿真人與你交流的 Google Assistant,都顯示了 Google 的傳統強項—強大的軟件產品研發能力。

除了這些具體的產品,Google 還有 AI 領域的大招,從 2016 年開始都“釋放”了出來。Google 旗下 DeepMind 推出的 AlphaGo 先後對戰世界級圍棋高手李世石和柯潔,均獲得了“人機大戰”的勝利。Google 通過圍棋這一極富東方文化色彩的比賽項目,給世界尤其是東亞國家造成了巨大的衝擊。中國的這一波 AI 熱可以說是由 AlphaGo 帶動起來的,以 BAT 為首的中國互聯網公司也幾乎無人不談“發力 AI”,重視人工智能了。

Google AI 業務的另一大部門 Google Brain 也推出了面向開發者的 AI 工具,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當屬機器學習開源框架 TensorFlow。它降低了機器學習的入門門檻,一些常見的應用場景比如語音識別就可以藉助 TensorFlow 來實現。

想要了解互聯網的發展歷史和未來趨勢,看看二十歲的 Google 就夠了。因為 Google 的三次戰略轉型,每一次都拿到了互聯網下一次浪潮的入場券,這也是 Google 成立二十年來長盛不衰的原因所在。每一次轉型,Google 和它的產品都在改變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